



缺陷本义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对于产品而言,缺陷是指未能满足与期望或规定用途有关要求,是一种特定范围内的不合格,涉及产品的责任,预期的用途可能会受供方提供信息的影响。
涂布复合质量控制,即涂布质量缺陷的控制,涉及涂布液制备、基材表面处理、涂布干燥、存储老化,直至最终的分切操作,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
尽管不同涂布产品的涂布配方不同,制造过程涉及不同的装备和工艺,但基本原理相似。各种产品的质量缺陷,具有相似的成因和类似的控制手段。例如,所有低黏度涂布液,为了保证涂层质量,都存在气泡消除与抑制问题。
各种涂布方式,都是经历涂布、干燥,形成黏附牢度适宜、厚度合规的涂层。成功的涂布工艺,在保证涂布质量的前提下,需要有一定的涂布操作窗口,窗口宽容度越大越好。为了保证涂布过程无缺陷生成,不仅要求各环节专业技术团队具有基础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故障排除或解决缺陷问题的技术背景。所以,不断完善的综合性基础参数和全面的技术技能,是保证涂布复合质量的基本前提。
涂布质量缺陷属于动态参数,一方面,会伴随产品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而增加;另一方面,有些质量问题会随着应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不被接受。同时,新的涂布复合产品,如印刷电路板(PCB)、显示器件、电磁屏蔽膜、燃料电池膜、薄膜电池、太阳能电池和RFID(射频识别)天线以及可穿戴电子产品,具有很高的质量和应用要求规范,甚至要求零缺陷。许多高级别复杂微结构产品,需要在更薄基材表面涂布复合更薄的功能性涂层,制造过程需要更高的涂布速度和多种纳米材料涂布液,对涂布工艺各个环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改进涂布线性能和过程控制技术,才能获得满足需求的无缺陷产品。
涂布质量缺陷从成因到消除手段乃至控制方式,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卷对卷涂布生产线主要设备及原材料选择、涂布液制备、涂布、干燥、放卷和收卷各环节,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缺陷。辅助设备既可能消除缺陷,也可能导致缺陷。除了导致缺陷的因素直接作用外,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缺陷。
缺陷来源的定位具有复杂性。缺陷可能在同一工艺步骤出现,也可能在若干操作后才出现。有时在涂布站发现涂层条纹,但干燥结束,才能看到混合或污染缺陷,甚至在最终产品被收卷或裁切整理完成前,都无法检测到基材缺陷。
缺陷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缺陷可能在产品开发周期的任何阶段发生,从实验室涂布液制备开始,到涂布中试,再到规模化生产。每个阶段都可能存在不同的缺陷,初始阶段消除它们,并不能保证下一阶段无缺陷。各种不同的缺陷都可能产生,有些缺陷具有偶然性。更复杂的是,类似的外观缺陷可能有很多成因,且每次原因不同。气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气泡可能有多种成因,包括涂布线中的空气、干燥通道中的溶剂沸腾等。缺陷原因可以很简单,如来自辊上的污点重复出现;也可以很复杂,包括辊涂中出现罗纹,或者预定量涂布液中夹带空气等。
涂布设备与涂布产品对应关系。缺陷也可能来自涂布机的初始设计及涂布线上各个硬件性能。对于最初定制面向的产品,涂布机可能是合理的,但产品变化或成本变化,会使涂布机无法满足需求。此外,初始设计通常是一个折中方案,局限于一定的车速等因素,这些都会伴随新产品产率提升等要求出现不适。
以点缺陷为例,其成因多样,处理方式也要多方考虑。薄膜涂布几乎无法做到完全无点缺陷。变化的原料、基材及杂质是点缺陷的来源,涂布机设备内部也存在产生气泡的风险。图 1-9 是气泡造成涂布点状缺陷的分类及成因分析。
图 1-9 点缺陷分类
负压气泡是指液体内发生空洞(穴)的现象。
当液体流动时,液体内部因压力差,短时间内会有气泡发生和消失的现象,这些会发生在泵、配送管、涂布头等处。即接触物在流体高速移动时生成气泡,也可认为是形成负压的现象。在设备内部、压力降低时,无法溶解的空气会变成气泡释放,如图 1-10 所示。
可能发生负压气泡或低压的涂布部位、设备如图 1-11 所示。
图 1-10 泵(有脉动的泵)、配送管、阀、涂布机
图 1-11 负压气泡或低压发生的涂布部位、设备模压涂布前端部
图 1-12 棒式涂布中的液压分布
随着减少涂布质量缺陷的需求不断提升,通过涂布生产线不断升级改造,生产人员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质量缺陷诊断与监控手段逐步更新,才能实现闭环的质量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