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布操作及质量控制,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以铜(铝)箔为例,列出了通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其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1)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清理过渡辊、涂辊、胶辊烘箱过道,确保无杂物灰尘,准备涂布时所需要物品及工具。
(2)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基材宽度和厚度,取样实测。
(3)穿好牵引带,确保胶辊两边的距离大致一样,机头的纠偏在截体宽度相差不大情况下固定,不要随意移动。
(4)接带时必须平整牢固,不然会导致因截体两边受力不均,而出现机头皱带、间隙弹不开、易断带等情况。
(5)机尾烘箱出口处的纠偏。在正常情况时做好标记,在断带时把纠偏按钮打到手动,按左右按钮把极片调到平行时纠偏打为自动。不然会导致截体两边受力不均出现机头皱带、间隙弹不开、易断带、收卷不齐等情况。
(6)换卷时,先按下压杆后关张力。接带极片时两边必须平行,先打开张力再打开压杆。
(7)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加热温度,然后启动加热按钮。
(8)用 35μm的铜箔两层垫在刀辊下涂辊上,手动下降刀辊光栅位置,当显示为零时将两层铜箔的实测厚度设置为基准点值。
(9)根据工艺单面敷料密度的要求计算刀口值,刀口值=单面敷料密度÷浆料的固含量÷主材的振实密度(适用于负极作参考)。
(10)根据计算出的刀口值减去基准点值设置为刀口设定值(适用于正极作参考)。
(11)用当前使用的截体单层两片 50mm宽放在涂辊与胶辊两端的中间,调整到推动伺服使其截体用手轻轻地拉时感到不松不紧,过紧易伤胶辊,试涂时微调推动伺服参数。装好调刀,刀口不能装得过于垂直或过于太偏,稍微正偏但不能负偏,负偏会产生竖条纹。
(12)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参数,装好料槽及挡浆块。单面首检用 1 ~ 2 米的截体接上牵引带拉到机尾首检,首检好后用千分尺测量纵向和横向厚度,确保巡检作参考厚度。
(13)正极涂布速比一般情况下设置为 1.2,负极设置为 80%(暂时作参考)。头尾修调参数根据实际厚度作调整,留白速比和头部速比设置一致,其他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14)单面涂完后拉空箔到机尾再涂 1 ~ 2 米,拉到机尾作双面首检,单面尾检合格刀口参数不要调整,若不合格,刀口参数适当调整,双面首检将涂单面 1 ~ 2米长的那段涂布拉到机尾首检,首检好后用千分尺测量纵向和横向厚度,确保巡检作参考厚度。
(15)看机头的注意事项:料槽浆料的液面,随时用塞尺清理刀口里的干浆,避免浆料在刀口内积累,干后影响涂布厚度和敷料密度。随时清理胶辊上两边的浆料避免影响推动伺服。检查极片表面有无杂物硬伤、涂布辊上有无干浆,间隙涂膜左右长度是否一致,单双面是否对齐。若对不齐先看光纤感应的是哪边,光纤感应边对不齐适当调整光纤值,另一边适当调整涂膜间隙。修改参数,查看有无其他异常。看机尾的注意事项:查看极片面有无杂物硬伤、间隙涂膜长度、极片是否干透、测量极片厚度、头尾厚度。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机头人员,机头人员对出现的问题作相应的调整。总之,要有责任心,去挖掘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6)涂布完后清理机头、机尾,以及烘箱内外,按工艺要求烘烤极片并做好标识,搬运极片或铜(铝)箔时注意安全、轻拿轻放。
(17)认真如实填写整个过程的参数记录、首检记录及日报表,每月对各种参数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同一材料的涂布规律,以便快捷涂布,提高效率。
[1]Edgar B. Gutoff; Edward D. Cohen. Coating and Drying Defects-Troubleshooting Operating Problems,Second Edition, 2006,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Published simultaneously in Canada.
[2]智川, 梁巧萍, 陆赵情, 杨保宏. 主成分分析法在涂布纸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Nov., 2010 Vol.31, No.22 China Pulp & Paper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