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产品项目的开发意向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并且开发团队组建完毕后,即可以开始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开发阶段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项目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过程。
项目定义部分的任务,就是描述清楚团队需要完成的细节任务并分工;设计过程则是产品风格和版面元素的确定,以及所有独立的元素互相联系,形成完整的产品框架;项目开发过程指的是将前两个阶段规划的所有元素和工作都一个个地建立并实现,形成完整的具体作品的过程。通常这三个过程可以穿插着进行。在项目进展中,每个阶段的工作都需要按周期进行评估,并且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开发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些典型的进展标志性成果和与之相关的应交付的产品内容。应交付的产品内容就是项目开发的一部分,如线框图,产品初步设计的原型。一般付款也是按照这些节点来执行的。
项目定义的内容,指的是让所有团队成员明白他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并且这么做是为谁服务的。一些项目定义在商业计划书撰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一旦项目确定了,更周密的项目定义研究就需要着手进行了。形成完整的项目定义,是保证项目顺利实现最终目标的保证。其中包括:
1)市场调研
市场研究涉及了解客户,其中包括:客户身份,偏好和质询。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客户以及他们的需求?例如,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网站,就需要对他们的网站访问量进行分析,以确定客户群的特点;以及网站中客户的访问行为。对社会上存在的竞品进行分析,评估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在开发时不需要考虑。
2)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就是要知道用户脑子里在想什么,这些用户在使用该产品时的偏好及习惯是什么,他们想做些什么,会如何做?像聚焦群和统计工具可以帮助开发团队了解调研的客户情况。有时候还需要根据客户角色分类,以帮助开发设计者深层次了解客户的需求。
Who:谁会使用这个产品?
What:他们需要知道什么?
When:他们何时想要知道?
Where:他们在哪儿使用这个产品?
Why:为什么他们用这个产品而不用同类其他产品?
How:他们如何使用这个产品?
3)视觉效果研究
视觉效果研究,就是收集视觉元素以打磨设计的方向。基于Web的工具,比如像Pinterest这样的视觉效果搜寻网,就是存储视觉点击灵感的好工具,并且可以在设计团队间共享。设计师们创建表情版,设计图集,文本和视觉效果的组合来引导视觉效果的设计方向。
一旦研究完成,团队将建立一个更好交互产品的性能和内容的意向列表,并在功能清单中清晰地呈列出来,这是设计工作开始的基础内容。
项目设计过程的目标,就是创建视觉效果,方便看到这个交互性产品外观像什么样子,给人感觉如何,以及它真正是如何工作的等方面。例如,交互设计师形成的设计文档,就是对程序开发人员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
所有的设计,都需要以用户体验为基础进行。用户体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即人与系统交互时的感受,简称为UX。
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
1)用户界面设计,也称为人机界面,主要指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的方法。
2)交互设计,指的是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即用户做出的操作要引起产品端的一种行为或事件响应。最典型的如按钮事件,在界面设计时,要考虑按钮的大小、摆放、外形、颜色、操作的变化,以及操作后所带来的响应效果等各方面。
3)信息架构,即通过对产品涉及的整体信息内容的观察和分析,设计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信息可以更好地被组织,更好地被程序化和理解。
在设计内容安排时,需要借助以下原则引导从理性上解决设计问题。
1)考虑人的潜意识的操作习惯带来的愉悦感,解决好人的身体与设备互性的配合关系。
2)通过情感交流的手段创造使用过程中的归属感,激发用户的访问兴趣,提高访问次数。通常,人类会在自己不确定是否做某件事的情形下,根据观察他人的行为判断是否自己会做同样的事。例如,产品中访问客户的信息、评价或留言,会激发使用者的归属感,从而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关注并使用该产品。或者,通过与访问量统计相关的柱状图、饼状图等来获得对网站的印象。
3)考虑操作安全性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让产品所有需要达到的目标都能通过理性思考的方式得以解决。
在项目设计中,设计师们还会使用各种文档表达他们的想法。这些文档包括:流程图、用户情景分析、线框图、界面与交互设计和原型等。
1)流程图
流程图是交互应用程序结构的可视化表示方法。有专用的流程图绘制软件,如微软的Visio。但也可以用Word或者是Adobe Illustrator这样的图形化软件进行绘制(见图1-1)。
2)用户情境分析
用户情境分析,就是要了解用户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浏览产品中的内容。针对每一个用户情境,都需要描述用户是谁,他想在产品中实现什么。这时候就可以编写一个故事场景,并以故事场景为线索,将相关操作整合到一起,就可以展现线框图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作引导的转换关系。这种故事场景编写时考虑的用户越各异,就越容易让产品中的动作转换关系达到合理化(见图1-2)。
图1-1 流程图案例
(注:此案例为北京印刷学院2019级毕昇卓越班同学为解决校园图书馆学习占座而设想的“有座可寻”微信小程序)
图1-2 用户情景分析案例
(注:此案例为北京印刷学院2019级毕昇卓越班同学为帮助了解国家探月工程而开发的微信小程序)
3)线框图
线框图用来标识交互元素和内容元素发生的位置。通常线框图只是用黑白表示的,不需要彩色效果。这样,客户和开发团队就可以专注于空间面积的使用,页面元素的种类、布局等情况,而不会因为颜色、字体和图像的效果分散注意力。线框图不需要表现出每一屏的效果,只需要表现关键屏的相互关系就可以了。如果有两屏版面效果一致,但是内容不同,那只需要一屏表现即可。所以需要绘制多少线框图,是由开发产品本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线框图需要匹配最终产品运行的屏幕比例,这样才可以直观具体地看到效果(见图1-3)。
图1-3 用户情景分析案例
(注:此案例为北京印刷学院2019级毕昇卓越班同学为帮助了解国家探月工程而开发的微信小程序)
4)界面与交互设计
界面与交互设计是交互产品关键屏模拟的必要行为。与线框图只是规划版面排布不同,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版面的颜色、字体字号、图标、界面质感,并注入情感化与可用性的设计理念。这些需要与最终的客户、目标内容和情境相匹配(见图1-4)。
5)原型
界面设计最终要建立好产品的原型,即一个完整的产品模型。这样,团队成员才能直观地看到该产品的工作过程,并能够直观地判断出其中的各种问题。原型也可以给客户查看,他们能够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确保开发团队顺着正确的路径向下进展。
图1-4 界面与交互设计效果案例
图1-4 界面与交互设计效果案例(续)
(注:此案例为北京印刷学院2019级毕昇卓越班同学为解决校园图书馆学习占座而设想的“有座可寻”微信小程序)
一个应用程序产品的简单原型,可以在Adobe Photoshop中创建,然后将它们链接成相互的操作过程。通常,原型也会用最终需要开发该产品的平台创建。例如,用于移动网站的原型,可以是HTML格式,并带有相应的链接。
有了原型,设计者就可以用它与程序开发者沟通,并由此设计其他需要的图形或模块。
当前面的设计任务和原型制作完成后,就进入了项目开发的具体过程。此阶段主要是编码实现或者内容撰写。该产品的终端用户和部署环境,以及团队的各模块需要确定使用何种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来应对该产品的开发全过程。项目开发需要考虑系统支持、运行效率和速度以及运行稳定性等各方面。
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还包括用户测试环节,以在产品发布前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比较复杂的产品,用户测试时间可能会很长,直到产品真正稳定才会正常发布。例如,一些功能软件,在发布前会出现A版、B版、最终版等。
在产品发布时,通常可能还需要同时发布注意事项、操作手册等,并且还需要对这些开发中的所有文档进行备份,以备后续继续更新。
在产品正式上线发布后,就进入了项目的运营阶段。该阶段的任务以营销及售后维护为主。
营销需要考虑产品在哪儿发布,用什么形式发布的问题。对于开发产品的推广,可以选择在社交媒体、公众门户网站上的付费广告、新闻,或者发送邮件、搜索引擎等方式,让更多的用户知道并了解这种产品。
售后服务不仅要解决用户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还需要根据用户使用中的反馈,以及市场变化的情况,谋求进一步的用户需要研究、产品升级,以及二次开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