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是采用激光扫描方式将数字式的页面信息记录在印版上,再通过适当的后处理获得印版。与传统的CTF工艺相比,CTP制作的印版记录网点的质量高,网点增大和损失小,能够较好地完成调频网点的记录,省去了输出胶片的工序,节约了手工修版、去脏点的时间,整体缩短了印刷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序和人员,节约了成本,上机印刷时套准精度高,上印刷机印刷基本不用拉版,提高了印刷机、印后加工设备的利用率,提升了产品利润。
CTP生产工艺是以CTP技术为核心,按照时间的顺序和空间的布局而组织起来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应用CTP制版工艺的印刷工作流程如图2-36所示。
图2-36 CTP工作流程基本框架示意图
CTP工作流程中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如下所述:
(1)媒体准备
媒体准备(Premedia)广义上讲是为不同形式的媒体输出(显示/打样/出胶片/直接制版/数字印刷)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狭义上讲是为印前(Prepress)提供标准规范素材的技术环节,即满足原稿信息的获取手段多“媒体”化、输出应用跨“媒体”化、数据流传输跨媒体与跨平台的根本要求。
媒体准备是整个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关键,其核心是生成规范化或标准化输出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信息,即页面内容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保证印前、印刷、印后的优质、高效、顺畅。
(2)排版
排版工序完成了单页面内,图、文、表等版面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设计。
(3)栅格图像处理(RIP)
RIP(Raster Image Processor)即栅格图像处理器,功能是将制作好的页面快速地解释成可控制激光记录仪输出点阵的命令,能将页面中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元素自动地转换成数字点阵信息,控制输出设备进行记录。
(4)拼大版
在CTP流程中,由于不再需要输出胶片,因而传统的输出胶片后手工拼大版的工序便由数字化拼大版技术所取代。数字化拼大版作业主要包括设计折手方式和拼大版两个方面的工作。折手是指小版在大版上的拼版规则,折手决定了大版和小版的位置关系。拼大版是指将要印刷的页面按其折手方式排在大版上,拼大版分为整印张拼大版和非整印张拼大版两类。
(5)数码打样
在CTP流程中,由于没有胶片(Film)的输出,因而数字文件在送往CTP系统输出的前一刻,对该数字文件进行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数码打样是CTP工作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它以数字化方式模拟印刷效果,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的打样方式,可以认为是CTP数字化生产流程的支撑技术。由于它是全数字化控制,因此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输出环境,非常有利于使用颜色管理进行色彩控制。
(6)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是指使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调整颜色,保证在整个CTP工作流程中颜色传递的一致性,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建立色彩管理系统就是依据CTP工作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颜色管理与控制方案来保证工作流程中的各种设备,如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所表达的颜色就是我们需要的颜色信息的过程。
1.人眼看到油墨叠印呈现的色彩,这个过程是减色法呈色还是加色法呈色?
2.印刷流程中,为什么需要对图像加网?
3.调幅网点和调频网点相比有什么区别?
4.加网线数是不是越高越好,为什么?
5.调幅网点有哪些特征参数?
6.CTF制版和CTP制版的工艺流程有什么不同?
7.什么是打样?其目的是什么?打样包括哪些方法?
8.平台式扫描仪和滚筒式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9.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10.什么是数字印前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