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印前处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图形、图像、文字和页面描述信息等二维平面数字信息的采集输入、合成处理后,将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印刷和打印输出的相关工艺和技术。
数字印前处理系统包括彩色图像输入系统、图像编辑处理系统、文字编辑处理系统、版面设计、图文合成、图文输出等几个部分。它具体包括的硬件和软件是:PC机、Mac工作站、大容量存储设备(如MO可擦写光驱、刻录机和硬盘)、扫描仪(平台式、滚筒式)、黑白校样(如黑白激光打印机)、彩色数字打样设备(如EPSON大幅面喷绘仪)、排版软件、字库、栅格图像处理器(RIP)、PDF数字化流程、激光图像照排机(铰盘式、内鼓式、外鼓式)、冲片机、计算机直接制版机(CTP)、数码印刷机以及质检设备(透射式黑白密度计、反射式彩色分光光度仪)和服务器、网络设备、Internet等。
与数字工作流程的发展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的相关介绍请扫描封底二维码阅读。
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提出了基于数字化平台将印刷媒体生产过程进行整合的概念,即通过数字化流程系统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关联,使其生产过程集成化与整体化,其基本宗旨是将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工艺过程中图文信息及其多种控制信息纳入计算机管理,用数字化控制图文信息流在整个印刷生产过程中的准确传递,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用一个集成数据库来控制印刷生产中的图文信息数据及其在全部处理设备中的控制与应用。在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中,数据流的传递过程如图2-19所示。数据流传递的核心是页面内容数据的描述,不同属性数据的页面配置及其对印刷过程数据误差的补偿或纠正。
图2-19 数据流的传递过程
数字化印刷生产流程改变了传统模拟生产模式,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1)生产流程数字化
印刷企业的数字化是指将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工艺过程的多种信息,应用数字化控制方法使整个印刷生产过程的信息流一体化。印刷流程的数字化则主要体现在印前、印刷和印后过程中有效集成各种作业与过程控制软件,用数字信息控制整个作业流程。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应用能够简化传统工艺流程,缩短生产周期,精减工作人员,提高产品质量,构建企业竞争力,用更低成本、更短作业周期和更高产品质量来满足客户的新需求。
(2)媒体数字化
数字化生产流程全方位整合了生产过程,通过数字媒体取代了传统可视物理媒体和储运方式,改变了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例如,桌面出版系统DTP 就使传统纸质图文原稿的存在和传输变为数字信息文件,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使原稿信息数字化,CTP 技术的应用省却了传统胶片,使图文数据直接在印版上成像。总之,数字化在印刷领域应用的延伸,使印刷各表现媒体和传输媒体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不仅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还提高图文再现精度与作业效率。
(3)控制自动化
在数字化生产流程环境下,印刷生产中的信息采集、处理、组版、打样、拼大版以及加网等作业,全部摒弃了传统手工作业,采用数字作业与数字控制,既有利于印刷流程的智能化,又能够实现作业的自动化处理,提高生产效率。
(4)生产集成化
数字化生产流程使印刷生产的集成化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生产过程的集成化,使从原稿到印刷成品之间的步骤减少,界限变得模糊;其二是信息流的集成化,CIP3/CIP4有效集成与印刷相关的多种信息流,使生产作业更集中。
(5)传输网络化
网络化是数字化生产流程的最突出优点。在数字化生产流程环境下的印刷企业内部,就能够及时提交客户任务,实现多个工作点同时作业;在企业和客户的业务沟通上,网络数据传输可以接受客户电子文件,实现了远程打样和异地印刷,拓宽了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