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感知外部客观世界,而外部世界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提供的,视觉分为颜色视觉与形象视觉两部分。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首先反映的是物体的颜色,其次才是形状、质感等具体细节。
颜色视觉产生的过程是:光源(包括太阳光与各种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经过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由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由此可知,光源、物体、眼睛、大脑是颜色视觉(以下简称色觉)产生的四大要素,如图2-1所示。
图2-1 颜色形成的要素
在色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显然为四要素之首。光是电磁波辐射的一部分,因而光源又称作物理辐射体。并不是所有的电磁波都能引起人眼的视觉反应,刺激人眼能引起视觉感觉的电磁波辐射称为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或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1nm=10 -6 mm=10 -9 m),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如图2-2所示。
图2-2 可见光的光谱范围(见彩图)
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称为可见光谱,组成光谱的各种单色光又叫作光谱色。由色散实验可以说明:自然光和大多数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往往还受到周围颜色、个人情感、色彩记忆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将世界上不同物体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人们对颜色的表示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显色表色标准和混色表色标准。显色表色标准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孟塞尔表色系统。在该系统中,颜色的三种基本属性定义为:色相或色调、明度和彩度(饱和度),如图2-3所示。
图2-3 孟塞尔表色系统(见彩图)
在孟塞尔色立体中,中央轴代表色彩的明度,颜色越靠近上方,明度越大;垂直于中央轴的圆平面周向代表颜色的色相;在垂直于中央轴的圆平面上,距离中央轴越近的颜色彩度越小,反之越大。孟塞尔色立体水平剖面上表示10种基本色,包含有5种原色红(R)、黄(Y)、绿(G)、蓝(B)、紫(P)和5种间色黄红(YR)、绿黄(GY)、蓝绿(BG)、紫蓝(PB)、红紫(RP)。然后,再进一步把这十个色相各自从一到十细细划分,总计得到100个刻度的色相环,用5R、8R等方式表示。这时各色相的第五号,即5R、5YR、5Y……是该色相的代表色相,也可以概略表示成R、YR、Y等。另外,也有把RP 和R中间的10RP表示成PR-R,把R和YR中间的10R表示成R-YR的情况。
孟赛尔表色系统是基于人眼即人的感觉分类的色彩混合,这样的颜色信息无法直接供计算机计算。因为计算机要想能够计算颜色信息,必须能够有这些色彩信息精确的数量描述,这就需要用到混色表色系统。
混色表色标准与混色表色系统是根据任何色彩都可以由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而成这一色度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此三种原色光的作用量称为色彩的三刺激值,从而使得色光的刺激与色彩感觉能以定量的方式来表达。混色表色系统以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系统最为典型,这种表色法作为国际通用的表色、测色的标准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混色系统是色度测量的基础,也是目前印刷行业以色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当光照射在透明物体上,一部分光会透过物体,另一部分光则被吸收。光照射在反射物体(非透明体)上时,由于其表面分子结构差异而形成选择性吸收,将可见光谱中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吸收了,而将剩余波长的色光反射出来。
若一个表面对投射到它上面的白光在各波段内做等比例吸收,则保持照明光原来的颜色,仅改变对照明光的反射强度,当反射率从0到1变化,物体表面就呈现出黑色、灰色(由深入浅)、白色。因为,该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波段的辐射能做等比例吸收,则反射(或透射)光各波长的辐射能均做等量减少,而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这种现象就称为非选择性吸收。
非透明物体对光谱成分选择性反射特性是它产生不同颜色的主要原因。印刷过程中所使用的油墨,其呈色颜料的基本色青、品红、黄色,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呈色的。如图2-4所示为其不同颜色油墨颜料的选择性吸收产生颜色示意图。
图2-4 选择性吸收产生的颜色
油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颜料,它决定了油墨的光谱特性。油墨组分中的连接料是颜料粒子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及透明度并能固着于承印物表面进而形成一层墨膜的液体物质。油墨中还含有一些能调整油墨的印刷适性以达到更佳印刷效果的辅助材料。
(1)油墨的颗粒度
油墨的颗粒度又称细度,是指油墨中颜料颗粒的粗细程度。颜料颗粒越细,在连接料中的分散程度越高,油墨的细度越低。
油墨颜料的颗粒粗即油墨细度高对网点印刷非常不利,会造成网点边缘发毛、网点变形、网点增大等情况,使图像模糊、层次丢失,严重影响复制质量。油墨细度低,网点饱满有力,而且可以提高油墨的着色力,对彩色图像印刷非常有利。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加网线数越高,所选择油墨的细度应越小,加网线数低,油墨的细度大些也无妨。
(2)油墨的透明性
三原色油墨应当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否则上层油墨将遮盖下层油墨,彩色复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无机颜料的透明度差,遮盖力强,而有机染料的透明度好;油性材料连接料透明度差,而离分子树脂连接料透明度高。透明度差的油墨往往先印,而有时却需要油墨有一定的遮盖力,例如:当纸张白度差时,可采用不透明的黄墨作底色;商标、广告、图纹底色,作衬底用的油墨等。
(3)油墨的着色力
油墨的着色力也称油墨的色浓度。油墨的着色力主要由颜料在连接料中的含量及分散度决定。颜料在连接料中的含量高、分散度大,油墨的着色力就强,反之则弱。若油墨的着色力强,相对来说墨量就可降低,墨层厚度也可薄一些,这对平版胶印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