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 印刷认证由美国的平版胶印商业印刷规范组织(GRACoL),结合CTP设备的多年实践,探索总结而成,其目的就是要在CTP的帮助下,实现商业胶印品质的一致化效果。
预计的时间长度和工作过程共需要两次印刷操作,分别为校正基础印刷和特性化印刷,各需一到两个小时,中间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印版校正,共约需半个工作日。所有的工作都应安排在同一天,并由相同的操作人员对同样的设备材料来完成。
印刷机调试到最佳工作状态,包括耗材,并检查其相关的物化参数是否符合要求。按生产厂家的要求,调节CTP的焦距、曝光及化学药水,并使用未经线性化校正的自然曲线出版。
使用 ISO 1#纸,尽量不带荧光。纸张需要 6000 ~ 10000 张不等,由操作效率决定。
使用ISO 2846-1 油墨。
可以从www.printtools.org 网站上购买预置好的《GRACoL7 印刷机校正范样》,也可以自己做,如图 9-2 所示。
标准样张应该包括:
(1)两份 P2P23×标准(或较新的版本),且互呈 180°;
(2)GrayFinder20 标准(或较新的版本);
(3)两张 IT8.7/4 特性标准样,相互呈 180°,且排成一排;
(4)一条横布全纸张长的半英寸(1 厘米)(50C、40M、40Y)的信号条;
(5)一条横布全纸张长的半英寸(1 厘米)50K 的信号条;
(6)一条合适的印刷机控制条,应包括G7 的一些重要参数,如HR、SC、HC等;
(7)一些典型的CMYK 图像。
图 9-2 标准样张示意
其他设备包括有由GRACoL免费提供的NPDC图纸(见图 9-3);测量印版的印版网点测量计;分光光度计;D50 标准观察光源;做图用的曲线工具等。也可以购买GRACoL 的软件IDEAlink 来帮助快捷完成测试工作。
图9-3 NPDC图纸示意
印刷机及其耗材都应得到正确调节,包括油墨的黏性、橡皮布、包衬、压力、润版液、环境温度、湿度等。印刷的色序建议为K-C-M-Y。最好不使用机器的干燥系统。
按标准实地油墨的色度值(L*a*b*)或密度值印刷(如表 9-1 所列的数据)。
测量每一CMYK色版的TVI。CMY的每条网点增大曲线之间的差值应在±3%之内,黑版略高 3%~ 6%。
将分光光度计设定在D50/2°,测量印张上的几个HR(50C、40M、40Y)块的灰平衡值。显示针对L*a*b*的误差组合情况,调节CMY 的油墨实地密度。
如果灰平衡不能接近目标a*、b*值,或者不能通过少量实地密度的调节来改正,那么,请检查一个或多个TVI是否过大,油墨的色相是否不对,叠印是否不好(可能是由于油墨黏性TACK,或乳化不好),或者是油墨色序不对。
调节印刷均匀性可能是印刷机校正中最难的部分。调节印刷机墨键,尽量减小印张上实地密度的偏差,最好每种油墨在印刷面上的偏差不要超过±0.05,才能使灰平衡的偏差尽可能小,最好在印刷区域上或是滚筒处不超过±1.0a*或±2.0b*。
用每分钟 1000 张的生产速度运行机器,再次检查实地密度、灰平衡和均匀性。如果油墨的实地密度、灰平衡或均匀性的变化超过了数值,调节印刷机,确保得到希望的印刷要求,然后按需要再次提速,以正常的生产速度印刷,保证印刷品质量的均匀稳定。
进行完第一次印刷后,检查P2P 的第四列的色度值,中性灰有可能会做得很好,也可能不好。
(1)灰平衡达到后
①测量P2P:选出符合要求的印刷品,干燥后测量P2P的第四列的数值的相对密度值。注意,应从不同区域至少测两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②绘出实际的NPDC曲线:在GRACoL的官方网站下载免费的图纸,做出印刷输出实际的NPDC曲线图。
③确定标准曲线:在NPDC扇形图中,找到最接近实际生产的实地密度值的目标图。若没有,可从上下两条接近的曲线中,自行用曲线板分析画出。
④确定校正点:检查实际曲线,看看在哪儿弯得最明显,然后确定需要校正的曲线点。由于人眼对亮调较敏感,因此,可以在亮调处多设几个点。
⑤校正NPDC曲线:在每一个校正点从(60,44)处往上画一条竖线,与目标线相交并从交点处再画一条横线,(向左或向右)与标准线相交从交点处向下画一条竖线,交于坐标轴,将获得一个新的目标值。在图纸上记录该值,并在每一曲线点处重复上述步骤,需注意 0%和 100%处不要动。
(2)未达到灰平衡
①GrayFinder:若印刷时不能实现想要的灰平衡,就可以用GrayFinder来完成校正。用一台分光光度计,测量标定青色为 50%处(实际是 49.8%)色块的中间,以及相邻的色块,寻找一个最接近目标的中性灰值(即 0a*,-1b*)。如果中间色块最接近目标灰,那么,该设备已经灰平衡了(在 50%C 处),不需要做任何校正。如果最靠近目标的a*b*值不是中间的色块,注意M 和Y 旁边所列的百分数值。例如,如果最佳测量在+2 和+3的M 之间,-3Y 上得到,那么所要的较好的灰平衡为+2.5M 和-3Y。重复此步骤,可以为 75%、62.5%、37.5%、25%和 12.5%等色块,找到实际的灰平衡数值。
②确定单色C、M、Y的NPDC曲线:在CMY图上,先画出P2P的第四列值的曲线,即为C 版曲线,然后通过在GrayFinder上所找到的百分数,画出单色M 和Y 版的曲线,在原曲线(C版)的左边或右边。
③确定标准的NPDC曲线、校正点并画出新的NPDC曲线。
在NPDC扇形图中,确定最接近实际印刷实地密度值的标准曲线。然后,找到需要校正的点。对每一个校正点进行校正。从下至上画一条竖线,交于目标线在交点处,画一条横线,与C、M和Y线相交在交点处,从上至下画若干条竖线,与坐标横轴相交,得到C、M、Y的三个新的目标值。在图纸的新值栏上记录CMY的目标值重复每一个曲线点,0%和 100%不变。
在黑版专用图纸上,将P2P第五列的数值绘上。做法可参考三色CMY的NPDC 校正。
将上述CMY和K的NPDC校正结果,为RIP或校正设备赋新的目标值。有些RIP设备需要输入“测量后”的值,而不是“所需要”的值,还有些RIP需要输入校正的差值。新的目标值就是经过校正后每个曲线点都应该得到的值。
用新的RIP 曲线,制作标准样张的新印版,并且将P2P 上的印版值与所记录的未校正过的印版曲线进行对比,确保所要求的变化已经获得。例如,如果 50%的曲线点有一个新的目标值为 55%,则检查新版的 50%色块处是否比未校正过的印版大约增大 5%。由于印版表面测量困难,因此,只要这些值大概正确即可。
使用新的印版或RIP 曲线,并且用相同的印刷条件,印刷特性标准样,最好是整个测量标准样。照着与校正印刷最后所记录相同的L*a*b*值(或密度值)来印刷。注意墨色的均匀性和灰平衡。调机时,测量HR、SC 和HC 值,确定印刷机满足NPDC 曲线。如果可能的话,也测量P2P 标准样,或者在一张空的G7 图纸上动手绘出第 4 和第 5 列。这些曲线此时应该可以与目标曲线几乎完全一致。如果不是,调节实地密度,或者再多印几张让印刷机预热。检查其他参数,如灰平衡、均匀性等,其数据都在控制内,然后高速开动机器到正常印刷速度,检查测量值,看看是否到最后都很好。从现场选取至少两张或更多张,自然干燥。如果可能,再以相同的条件,进行两次或更多次的印刷机操作,从每一次印刷中选取最佳的印张,为后续工作平均化准备。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所选取的每一印张的特性数据,然后从平均数据中建立印刷机的ICC 文件。如果可能,存储原来测量的光谱数据,而不是CIEL*a*b*(D50)的数据。如此得到改良后的ICC 文件,可以减少由于非标准光源,或是两种光源的变化而导致的同色异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