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包装与环境相容的发展过程

为避免包装对资源环境的负面效应,使包装从对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变为无公害,这就要求包装与环境必须相容,亦即要发展无公害包装或绿色包装。什么是无公害的绿色包装,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认识的深化,对绿色包装的理念也逐步加深了认识。概括起来,绿色包装至今历经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阶段

包装材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史和技术进步紧密相关,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工业生产、高速化生产、大量消费、一次性消费等适合现代人类高生产、高消费、快节奏等特点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包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经济生产要求开发适应高速化、自动化包装的高强度包装材料,商品经济流通又要求开发能确保商品质量和延长寿命的高性能及多功能的包装材料,因而塑料以其质轻、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且易于多元(多层)复合获得多功能性,从而满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起,塑料迅速进入包装领域并获得了广泛应用,由于在功能性、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以及质量轻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取代了其他部分传统包装材料。但塑料的不腐烂、不分解性以及塑料包装大多一次性使用的特点,使包装废弃物大量增加,在社会上形成了公害,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污染已在城市形成了刺目的“白色污染”;加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包装、瓦楞纸箱、玻璃包装、金属包装的使用量也大大增加,工业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均包装材料消耗量越高,包装废弃物数量也就越大。人们对包装废弃物造成污染采取的对策就是强调回收处理各种包装废弃物以及研制开发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两者相比,更多的国家认为回收处理是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向。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方式有填埋、焚烧、回收重复利用、回收再生四种,之后又增加了一种堆肥化处理方式。其中,回收利用和回收再生能使包装废弃物回归到生物圈的生物体系之中,进行再循环,是一种再资源化的最佳方式,应予以大力提倡。

为将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不少国家颁布了相关法令,将回收处理废弃物纳入法制轨道。最早颁布这类法令的国家有美国、丹麦等国家。美国于1973年颁布了《军用包装材料废弃处理标准》;丹麦于1984年立法规定包装材料必须回收并循环使用,重点是饮料包装;欧共体及多数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颁布了综合性的包装废弃物限制法规;我国在1996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通则》。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有一些国家的专家开始研究光敏剂添加型塑料和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并有专利发表;7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国内建成了3条生产线,第一条以谷物基和马铃薯淀粉基为原料进行生产;第二条以糖用甜菜发酵技术提取原料进行生产;第三条从乳酸中提炼聚乳酸树脂。

二、“3R1D”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环保部门就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就如何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了以下3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认为商品包装得过多,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包装。

第二,应尽量回收利用商品包装容器。

第三,那些不能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应该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用完之后可以被生物分解,不危害公共环境。

1991年,德国联邦会议公布了《德国包装条例(Verpackungsgesetz)》,法令强调了包装与环境协调问题,指出:包装应由与环境相协调且不会造成环境负担的材料制成,所有的包装制造者和使用者都有义务重视包装与环境的协调性。这就要求包装制造者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必须考虑如何消除包装垃圾,只有包装垃圾消除后,才能做到包装与环境相协调。这个概念表明与环境相协调的包装亦即对环境无害的绿色包装的含义:凡不符合节约原材料的包装,或不能重复利用的包装,或要付出高昂代价才能回收利用的包装,都不能称为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包装。据此,德国在欧洲最先提出了与环境相协调的包装应遵循的“3R1D”原则:即reduce,包装减量化,也称为节省资源化技术;reuse,包装再使用,重复使用;recycle,包装回收再生,循环使用,它和reuse又合称再资源化技术;degrandable,包装材料降解腐化,不形成永久垃圾。上述原则已被世界上公认为包装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三、“LCA”阶段

LCA(life cycle analysis),即“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该方法指出,评价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包装技术)的环境性能,不能只从包装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去评价,而必须从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原材料提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再使用或回收,直至最终处理的全过程,采用量化比较的方式,去评价包装产品的环境性能。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作比较性分析,比较数种包装产品谁的环境性能更好;也可用来通过一个产品的全过程分析,寻求全过程中每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以此来调整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等。

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该方法至今尚没有统一、标准的分析方法,且计算复杂、分析烦琐,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技术;且准确收集产品的数据也存在困难,有时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影响到评价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但这种分析方法的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科学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承认,尤其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于1996年1月制定并陆续颁布实施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已将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纳入其中,并作为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这就奠定了“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评价所有产品,包括包装产品环境性能的权威地位。因此,我们对绿色包装内涵的认识也必须从包装废弃后扩展到包装废弃前的全过程,不仅要重视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要重视采用并行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包装产品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于2020年发布的《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中指出:“绿色包装”是指在包装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在满足包装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的包装。 1jWhXoO/xcA3NR1rT2AmaeKx2wfsHB38Xrhd9GFrEzagOfHzQKQ6gPjsWgDxFT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