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印前处理技术

第一节 印前图文输入技术

一、DTP工艺流程

所谓DTP系统是指桌面出版系统。它是由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大容量硬盘、扫描仪、打印机、排版软件、字库、栅格图像处理器(RIP)、激光影像照排机、CTP制版机等设备组成。

DTP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能够实现整页文图合一处理。可将各类文字和扫描的彩色图像同时输入计算机处理,直接设计形成版面文件。

②具备一系列整页拼版系统的功能。可随意地进行组合、铺色、复杂渐变、曲线分割叠加、镶嵌、修补缺陷及美术字处理等操作。

③创意功能。能够实现版面设计和创意,随意调整图形、文字的位置、角度等。

④直观效果。可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版面效果及颜色,以提供直观的显示和修改的机会。

一般来说原稿可分两大类:线条原稿和连续调原稿。无论是数字电子稿还是手写文稿、绘画稿、照相摄影稿等实物稿,从图像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线条稿与连续调稿。

(1)线条原稿

线条原稿是指原稿上只有两种截然分开的黑度—白和黑。例如,手写文字稿、照排文字稿、各种表格、图纸、钢笔画、木刻版画等,这类原稿在制版时,不需使用网屏。基本工艺流程是:文字录入(电子文件)→组版→打样→出校对稿→制版。

(2)连续调原稿

连续调原稿是指原稿上由白到黑之间有过渡黑或有各种颜色,可以是反射型或透射型,也可以是黑白或彩色照片、透明的黑白或彩色负片、天然色正片以及印刷品,等等。连续调原稿制版时必须加网处理,将不同密度表现的原稿转换成不同网点百分比表现的印刷品。其工艺流程是:出版社或广告公司的电子文件→版式设计→分色→组版→加网→出校对稿→打样→制版。

二、扫描分色

彩色复制的目的是将原稿上的图像颜色信息以印刷的形式转移到承印物上。根据印刷方法不同,所用的印版也不同,但颜色分解的过程却相同。彩色印刷的制版工艺从最初的照相制版,发展为电子分色制版、彩色桌面系统制版,到今天又演变为CTP的方式,方法改变,工艺也不同,但颜色分解的基本原理却没有变。

1.分色原理

分色是把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其原理是利用RGB 滤色镜的选择性吸收制得色光三原色的补色版。从印刷色彩学中可知,任何颜色都可以通过色光的加色法混合而成,反过来说,所有的颜色都可以分解成比例不同的RGB三原色。原稿上包含各种颜色信息,这些颜色信息通过RGB 滤色镜后被分解成三路颜色信号。R光通过红滤色镜,它是原稿上红颜色产生的信息;G光通过绿滤色镜,是原稿上绿颜色产生的信息;通过B滤色镜的光是原稿上蓝颜色产生的信息,每一路颜色信号的强弱变化就对应着原稿上该颜色含量的多少,这就是颜色分解的过程。彩色扫描仪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彩色图像采集到计算机里,建立了RGB颜色空间,若将这三种颜色对应的信息记录在感光胶片上,就得到了三张分色片,这三张分色片记录的信息就对应着印刷时CMY三种彩色油墨的墨量。在计算机里,用数字量表示三种颜色的比例大小,根据三种颜色的比例计算出印刷在纸上的网点百分比,记录在胶片和印版上,通过印刷就可以还原出原稿的颜色。

2.印前工艺颜色误差分析

彩色复制过程是色分解、色传递、色合成的过程。在复制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色误差的产生。印前阶段造成颜色误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图像扫描造成的误差

图像扫描是造成图像复制颜色误差的最大来源。如果扫描定标点和阶调曲线选择得不好,白场平衡不正确,就会造成图像整体偏色和层次不好。因此,正确的扫描图像方法应该是针对每一幅原稿进行定标和调整。

(2)分色造成的颜色误差

分色时必须根据原稿的类型,即原稿的内容和层次情况,以及印刷条件进行合理的参数设置。不要用同一个分色曲线对付所有原稿。应针对印刷使用的纸张、印刷方法和加网线数来进行分色曲线的调整。如果使用铜版纸印刷,纸张对油黑的吸收差,网点还原好,可以将图像阶调做得长一些,充分还原原稿的层次。而使用胶版纸,则必须把阶调做得短一些,否则高光部分会丢失网点,暗调部分网点会糊版。不同的印刷方法也要注意不同的处理。

(3)制版引起的颜色误差

制版是连接印前和印刷工艺的桥梁,制版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质量。版材的性能、制版的曝光量和时间、显影的时间和温度,都对网点的再现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版材具有不同的砂目,所以版材的选择非常重要。 ydZ02mpHvqcKs81KX6+un5WTmE1ejjyEe9g8N9d72CYs7BXeOyuachG7ExpbYf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