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美龄在猝变的白色恐怖中陷入了困惑之中!

四月十二日,宋美龄从英文广播中收听到如下的消息:“在上海的全副武装的青红帮流氓、特务,每人发大洋十元,身着蓝色短裤,臂缠‘工’字符号,冒充工人,自法租界乘多辆汽车分散四出。从凌晨一时至五时,先后在闸北、南市、沪西、吴淞、虹口等区,袭击工人纠察队。工人纠察队仓促抵抗,双方发生激战。事先早已埋伏在工人纠察队周围的国民军,趁机借口‘工人内讧’,冲出收缴双方的枪械。当时工人纠察队牺牲一百二十人,受伤一百八十人……拘捕共产党员和工人领袖多人。”她不明白上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更不清楚工人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她只好请教大阿姊宋霭龄:

“蒋总司令知道这件事吗?”

宋霭龄笑着点了点头。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道理说来也简单。他唯恐中国变成第二个苏俄,决心从今天起清党讨共。”

宋美龄绝不赞成苏俄革命,她从流亡上海的白俄口中,听多了布尔什维克剥夺资本家财产、无情残杀沙俄时代官僚的事情。因而她本能地感激蒋介石清党讨共的举动。

四月十三日,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工人群众大会,约十万请愿工人在宝山路三德里附近遭到屠杀,当场被枪击而死者在百人以上,伤者无数。当时天降大雨,宝山路上一时血流成河。笃信基督的倪老夫人质问:

“为什么要枪杀这些赤手空拳的工人?太不人道了吧!”

宋美龄学着大阿姊的口吻,漠然地说:

“母亲若想不变成流亡的白俄,您就得感谢蒋总司令这种不人道的做法。”

倪老夫人自然不愿做流亡的白俄,但她一听“蒋总司令”这四个字,内心顿生反感,再也不想在小女面前谈议屠杀工人的事了。

但是,形势的发展突然转向了富有的商人。外国著名记者索克思报道:“在抓共产党的借口下进行了各种迫害。他们进行绑架,迫使人们捐出巨款,作为军用经费……这种反共的恐怖主义给上海和江苏省的人造成了近年来最大的恐惧。”《纽约时报》也作了类似的报道:“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中国商人日子很难过。在蒋介石将军独裁政权的摆布下,商人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没收财产,强迫贷款,流放,可能还会处死。”对此,宋美龄不解地问:

“蒋总司令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天,宋子文陪着姐夫来看母亲,孔祥熙津津乐道地讲完奉命北上游说阎锡山、冯玉祥的经过以后,颇有些得意地说:

“没有想到啊!他们二人竟如此痛快地归顺了国民政府,同意出兵,共同讨伐张作霖。”

“这都是蒋总司令吉星高照、洪福齐天啊!”宋霭龄在一旁敲着边鼓,“听说,蒋总司令于十八日在南京成立了新的国民政府,还委任子文当他的财政部长呢!”

“我才不为他的俸禄而折腰呢!”宋子文愤愤地说。

“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孔祥熙故做惊愕地说。

“因为他学着黄金荣、杜月笙的样子,明火执仗地敲诈勒索起江浙财团来了。”

接着,宋子文严厉地指出:蒋介石向商会会长、中国通商银行总裁、招商局总经理傅宗耀要求提供一千万元的贷款,傅拒绝了,蒋就下令将他逮捕并没收他的所有财产。傅逃到了公共租界,为了保险,他把所有的股票债券都转给了外国人。蒋在杜月笙的帮助下,把大部分股票搞到了手。最后,傅意识到没有别的出路,便悄悄地拿出一大笔私人捐款给蒋的国库。蒋以上述这件事为理由,把商会置于他自己的朋友的监督之下。接着,蒋发行了他自己的短期“政府”公债,派士兵和青帮的流氓去强迫所有人购买,从小店主到银行行长都得买。一个百万富翁拒绝购买,他的儿子就被绑架了。另一个青年——染料商的儿子以“反革命”罪而遭逮捕,但是在他父亲向蒋“捐赠”了二十万元后,就被释放了。一家棉纺厂的老板花了近七十万元,才使儿子获释。另一个商人的三岁的儿子失踪,花了五十万元后,孩子立刻就出现了。这种敲诈勒索是青帮多年的拿手好戏,只是干得比较从容。现在蒋介石把它作为政府的工具。最后,宋子文怒不可遏地说:

“他强要贷款的目的是清楚的,那就是一切财团都要为他蒋某人服务。我绝不为他这个新军阀当差、办事!”

宋美龄知道哥哥来沪的目的,是在上海和毗邻的江苏、浙江的财界行使权力,为武汉国民政府筹款,借以平衡武汉政府的预算。由于宋美龄从感情上是袒护蒋介石的,因而对宋子文死心塌地地为武汉国民政府效劳很不理解。加之宋子文不赞成她和蒋介石联姻,她很自然地站到宋霭龄和孔祥熙一边,竭尽全力劝说宋子文和蒋介石携手合作,出任刚刚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宋美龄以及孔祥熙夫妇所做的一切努力,理所当然地被宋子文否决了。

两天以后,即四月二十日,蒋介石下令封闭了宋子文在上海的办事处,公然把他软禁在宋宅。与此同时,蒋介石命令广州的部队没收了宋子文在南方政府银行的所有财产。对此,宋美龄又同情起自己的哥哥来了。她当即赶到宋霭龄的住所,生气地责问:

“蒋总司令做得也太过分了吧?强取豪夺我们宋家的财产做他的军费!”

“小妹息怒!”宋霭龄笑着把宋美龄按在沙发上,笑眯眯地说,“我敢担保,蒋总司令穷得喝西北风,他也不会动我们宋家的一文钱。”

“是的,是的,”大腹便便的孔祥熙不露声色地说,“小妹不要被这些表象所激怒,你要明白蒋总司令此举的真实用心。”

“什么?我要明白蒋总司令此举的真实用心?”

宋霭龄望着茫然自问的宋美龄摇了摇头,似乎在说:“还是太年轻了!”她为了启发自己的妹妹,又有意加重口气说:

“你姐夫说得对。再说,小妹你也真应当明白蒋总司令此举的真实用心。”

“那……”宋美龄稍经犹豫,“他采用釜底抽薪之技,强迫哥哥与他合作。对吗?”

“对!”孔祥熙旋即又叹而摇首,“还不完全对。”

“那他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小妹,”宋霭龄笑容可掬地问,“你真的猜不出来吗?”

宋美龄木然地摇了摇头。

“我的傻小妹哟宋霭龄突然变得肃然正色蒋总司令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你!”

“什么?为了我……”

“对!”孔祥熙坦然地笑着说,“我国古代有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蒋总司令对子文施此不讲情面的杀手锏,一是为了改变子文倾向武汉政府的立场;再是让子文同意把你嫁给他。”

宋美龄毕竟还是没有出阁的老姑娘,听说“嫁”字,脸上蓦地现出一片羞色的彤云。

“不要不好意思嘛,”宋霭龄直言不讳地说,“大妹庆龄和孙先生联姻时,宋家就我一人赞成。结果,为我们宋家门庭增添了多少荣光。就说大弟子文吧,他凭什么以而立之年出任财政部长?还不是沾了大妹庆龄的光。”

“就说我这位大姐夫吧,也跟着沾光不小。”孔祥熙感慨地说,“小妹,你和蒋总司令的亲事,宋家门里又是你大姊一人投赞成票。你大姊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如今中国之天下,非蒋莫属。到时候,小妹荣升第一夫人以后,可不要忘了我和你大阿姊啊!”

孔祥熙这番戏语完全搅乱了宋美龄的心。同时,也引起了她更为深沉的凝思……

宋美龄自美国返回上海以后,宋氏家族已经结束了积蓄财富、赞助孙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的阶段,大姐、大哥等人相继攀上了通往最高权位的阶梯。其中,最钟爱她的阿姊宋庆龄因和孙中山结为伉俪,很快赢得了第一夫人的殊荣,这对于倾心权力的宋美龄而言,无疑是一次最大的诱惑。她不止一次地对家人说:“我宁愿当一辈子老姑娘,也不愿成为另一个中国大亨的老婆。”为此,她拒绝了无比忠诚于她——却不能满足她权欲的情人刘纪文的求婚。

随着时光的逝去,宋美龄逐渐认识到权力是当权者控制局势、驾驭政治航向的法宝。对她而言,则是使她有机会进行历史性的改革,并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中国生活的工具。所以,她对权力的向往已经达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步。同时,她又十分清楚作为中国的女人,必须寻求提供权力的男人。

然而,谁是当今能把宋美龄推上全国第一夫人宝座的孙中山呢?刘纪文是一介书生,只能给予她爱情,绝不能满足她终生追逐的权欲。因此她只能和这位白面书生卿卿我我地相处,永远不会下嫁为妻。正当她彷徨不定的时候,蒋介石意外地闯入了她的爱情生活。说句老实话,一九二二年她初次和蒋介石会面的印象记忆模糊,再说一位中级军官向第一大总统的小姨子——宋氏家族最小的公主求爱,实在是有点不识相。但就是这位不识相的“浙江乡巴佬”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在孙中山先生谢世的前夕,已经变成打天下的三军统帅了!

可惜,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资历实在是太浅了,汪精卫继孙中山掌握党政大权的时候,他连个中央委员都不是,距离问鼎党魁之期也太遥远了。这时,宋美龄收到蒋介石的求爱信后,依然以“唯母命是从”的借口答复之。和往常的复信所不同的是,她热情地称道了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才能。

也可能是天命所允吧,廖仲恺被刺杀的案件发生了。蒋介石抓住时机,左右开弓,把国民党右派元老胡汉民轰下台,把孙中山先生的得意弟子——国民党左派领袖汪精卫逼走法国,一去就是一年。接着,蒋介石就任北伐军总司令,不到半年的时光,蒋总司令的名字威震大江南北。就说是外国的报纸吧,也不惜版面报道这位蒋总司令的赫赫战功。更令宋美龄欣慰的是,有些英美记者也借机报道蒋介石和宋小妹的恋爱轶事了。

宋美龄被蒋介石矢志如一的精神感动了。漫长的五年追求对一位直线上升的军事和政治明星来说是何等的不易!更令宋美龄动情的是,蒋介石衣锦返沪的第一件事是向她求爱。虽说他表示爱的方式还缺少诗意的缠绵,但是就在那第一次近似粗野的狂吻中,她感到了军人那特有的情爱之炽烈,使她不得不解除警戒的武器。

时下,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决计朝着全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大步前进。但他依然没有放松对宋美龄的追求。因此,当宋美龄听说对宋子文采取的胁迫手段,仍是为了扫除蒋宋联姻的障碍时,她真想立即飞到蒋介石的身边,主动地向这位能向她提供权力的蒋总司令表达由衷的爱……

苍天不负有情人,宋美龄终于等来了单独飞向蒋介石身边的良机。为了忠实地向读者披露这段秘史,笔者首先摘录当事人——蒋介石的卫队长宓熙写的有关文字:

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封信,派我到上海去面交孔夫人。上次我在宋宅,还不知道那位宋子文的姐姐,就是孔祥熙的夫人呢,这次到了孔宅见孔夫人,一位大姑娘叫我上楼去见。见面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孔夫人就是宋霭龄。于是我交上蒋介石的亲笔信,她含笑看信,看了之后,高兴地对我说:“知道了,总司令约三妹在十五日到焦山去玩,好吧!你就住在我这里,等到十五号走吧!”这一天正是五月十三日。

五月十四日下午,我到北火车站,打算预购明天的车票,见着站长,说明来意。他问我:“你是来接蒋总司令的朋友去镇江的吗?”我说:“是的。”他说:“不用买票了,我已经预备好了一辆蒋总司令上次坐过的花车,挂在明天上午八点钟开往南京的特别快车的车头后面。”并笑容可掏地问:“你看好不好?”“当然好啦!”我高兴地答道。随后就回来告知孔夫人,她也很高兴,坐在她一旁同时听到我说话的三小姐——宋美龄,也嫣然一笑。孔夫人接着说:“你辛苦了,这里有一张戏票,你今晚去看戏,明天早晨七点半钟上车!”

一觉醒来,已经六点,吃过早点,等候夫人下楼。七点半,孔夫人、三小姐和另外一位中年妈妈,一同下楼,上了汽车。七点五十分到达车站,一进站就望见那辆花车,站长来打招呼,我们一行登上花车。孔夫人宋霭龄一个人回去了。一声汽笛,离开上海北火车站。

下午三时许,火车进入镇江车站,车站上有警察警戒。蒋介石已等候在站上,他不穿军装,换一套华贵笔挺的西装,戴一顶高级革帽,足蹬白皮鞋,精神奕奕,背后有一排卫士和公安局长俞子厚。车站站长站在月台上,指挥火车停下。正好花车停在蒋介石的面前,他即走上花车,同宋美龄见面。握手既毕,他急忙把宋的手提包抢在自己手里。缓步下车,改乘一辆新式轿车开到江边,换乘小汽艇,直驶焦山。

焦山,位于江苏镇江市东北长江中,与南岸象山对峙。山高一百五十米,周约两千米。因东汉陕中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满山苍松翠竹,宛如碧玉浮江,故又名浮玉山。山东北有二小山雄峙,名松寥山,古人称为海门。焦山如中流砥柱耸立滚滚白浪之中,气势雄伟,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蒋介石于戎马倥偬之中,依然不忘与宋美龄的亲事。当他由宋霭龄处获悉宋子文准备向他输诚,宋美龄期望早一天见到他的消息以后,他决定暂时离开权力中心南京,躲在这风光诱人、且少有游客的焦山单独会见宋美龄,了却他一生中最为伤神的风流债!

蒋介石爱宋美龄吗?这一直是史学界爱议的话题,也是蒋介石再三表白的一件私事。笔者认为蒋介石是爱宋美龄的,尽管这爱的诱因是复杂的。请看有关的记述:

蒋介石和陈洁如按佛教仪式结婚不久,他“在一个晚上出席了宋子文在孙逸仙博士的莫里哀路家中举行的一个晚会。在晚会上他与一位交际广泛的年轻活泼的女子邂逅相遇。她便是宋子文的小妹,传奇般宋查理最小的女儿和孙逸仙夫人的妹妹。她叫宋美龄。她还是杜大耳朵(杜月笙)的好友霭龄的妹妹。顿时,蒋手里酒溢出来了”。“尽管他刚娶了一个新娘,有一个结发妻子,还有一个娶了不久的小老婆,但蒋还是被宋美龄迷住了。”……

这段记述是合乎情理的。但蒋介石仅仅是被宋美龄的姿色迷住了,于是就立即着手制定追求宋美龄的长期计划,这就太小看这位“浙江乡巴佬”了。这时的蒋介石——尤其是和宋美龄初识后的蒋介石,是一位急骤上升的军事和政治明星,因此他的爱情举动,必然带有很重的政治色彩。这和宋美龄有意拖长蒋介石的求爱恰好辉映成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公报》创始人胡霖曾作过如下的分析:

蒋的再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政治行动。他希望同美龄结婚后能把孙夫人……和宋子文拉过去。此时,蒋还开始考虑到需要寻求西方的支持。美龄成为他的夫人后,他就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另夕卜,他对宋子文这位金融专家评价很高。但是,要说蒋不爱美龄,那是不公正的。蒋显然把自己看作英雄。在中国的历史上,英雄往往爱美人。为了政治目的,蒋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在那种情况下,另娶新妇对蒋来说是理所当然之举。

蒋介石是一位精通传统谋略的政治家,他为了尽快地爬上一国之主的地位渴望独自继承孙逸仙的遗产。”正如美国知名的传记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所评说的那样:

不能看轻孙逸仙的形象的重要性。他在一般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半神化的人物。同这个小医生直接接触过的人寥寥无几。现在的宣传把什么奇迹都同孙连在一起。到处挂着他的照片。政治家和将军只要同孙有一丝关系,也就带上了某种神秘的色彩。包括汪精卫在内的政界人士佩戴孙的头像。青帮的阴谋是,蒋必须能把自己打扮成孙博士的世俗代表,是接受了孙的超自然的委托。

如果说通过同宋家联姻使他得到孙博士神秘的权威是十分重要的话,那么得到西方财政和物质支持也同样重要,蒋极需西方支持他的政权。……蒋得到外国财富——私人的投资资本和外国政府的官方援助——的捷径是通过宋家,特别是宋子文。宋子文在外国银行、外国公司、外国政府和诸如在华盛顿有影响的美国传教士组织之类的特殊团体中,有一定的声望。

蒋介石非常了解孔祥熙和宋霭龄夫妇的为人,准确地选择了宋霭龄做“通过联姻结成大联盟”的计划的实施者。虽说步履艰危,却保证了这一计划的完成。

但是,宋美龄能否应邀来焦山相会呢?蒋介石的心中是没有数的。

奇迹出现了,宋美龄践约前来幽会——而且是在没有任何保护人的情况下独自赴会,这是谁的功劳呢?这又将意味着什么呢?蒋介石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蒋介石引宋美龄登上焦山以后,定慧寺的住持引十多个徒弟欢迎出山门,他们全被宋美龄那玉体仙姿所震愕,一个个瞠目结舌过后,遂又口不由衷地道声“阿弥陀佛……”住持老僧引蒋介石和宋美龄穿过天王殿,绕过大雄宝殿,走进距藏经楼不远的斋堂,一桌新鲜的素餐置于斋堂的中央。用过斋饭以后,住持老僧又引蒋介石和宋美龄走进一座净宁而明亮的禅房,很是客气地说罢“这就是女施主的下榻处”转身离去了。

宋美龄环顾内室,一种超俗脱尘的情潮打心底涌起。当她凝视正面墙壁上那幅香溢盈室的兰草画轴,又情不由己地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当她漫步窗前,透过掩映的松竹远眺浩荡东去的长江,苏翁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又回响在耳边。她或许太富于联想了,她认定蒋介石安排此地相会的寓意是:蒋介石自比是专唱金戈铁马、大江东去的一代英雄;她宋美龄自应是轰轰烈烈的大潮中的兰草。她不无轻蔑地笑了。

“小妹,你不喜欢这个地方?”蒋介石有些诚惶诚恐了。

“不!蒋先生,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宋美龄换了个表情,礼貌地答道。

“你对这间卧室还满意吧?”蒋介石唯恐不周,又格外关切地询问。

“满意……满意。”宋美龄有意停顿片刻蒋先生的下榻处距此不远吧?”

“离得很近。”蒋介石答道,遂以主人之身热情相邀,“假如小妹有兴致看焦山的风光,我愿为你做义务导游。”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伴走出禅房,随侍一看他们情切意绵的样儿,都明智地驻步不动,目送他们朝山顶走去。待到他们二人看过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珍贵的古树以后,宋美龄已经感到玉肌汗渍了。她望着前面迈着军人步伐、昂首带路的蒋介石,回想起美国的将军挽着情人漫步的情景,蓦地生出一种失意感。

蒋介石自顾尽导游之责,边走边介绍焦山风光,却忘记了关照身后的宋美龄。待到他发觉身后的女伴没有呼应之时,下意识感到事情不妙,他匆忙回头一看,只见宋美龄站在一棵千年唐柏树下,拿着一方洁白的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水。他快步走到唐柏树下,很是难堪地反省:

“抱歉!实在抱歉……”

“没有什么,”宋美龄有意挖苦地说,“我只想提醒蒋先生,焦山不是战场,我也不需要中国军人式的导游。”

“那……小妹的意思是……”

这时,宋美龄十分自然地向蒋介石伸出了左臂,他恍然醒悟,恨不得立即把右手伸过去,紧紧地挽着那极富诱惑力的臂膀,悠然自得地逛遍焦山。但是,他理智地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转身察看了这静无人影的环境,有些为难地解释:

“我是怕……”

“有失您蒋先生的身份,对吧?”

“不!不……我是怕在僧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你就不应该邀我到焦山来唱《西厢记》。”

蒋介石闻声一怔,待到他发现宋美龄已觉失口,满面猝然生起一层粉红的羞色以后,他一步跨到宋美龄的身旁,紧紧挽着那色如葱白、极富弹性的臂膀向山上走去。

观澜阁听涛是焦山的名景。蒋介石和宋美龄信步走到阁前,依然是亲密无间地依傍着,一起俯瞰江水冲击焦山生成的美景,共同听着那哗哗作响的涛声。蒋介石为了显示其儒将风雅,有意轻声低吟“惊涛拍岸……”宋美龄即景生情,遂富有节奏地接吟“卷起千堆雪……”蒋介石不禁愕然,出口相赞:

“吟得好,吟得好!真没想到啊,小妹还有这样深厚的古文造诣。”

“那是因为蒋先生太不了解我了。”

接着,宋美龄讲述了自己对中西文化的看法,以及她回国以后拜师攻读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名著,中国历史思想史的经历以后,有意大发感慨:

“不知道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是慈樁太后的嫡传弟子;只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是李鸿章的徒子徒孙。我以为今天的慈禧太后比李鸿章更可恶,因为她显得更愚蠢!您说对吗?蒋先生。”

“对!对……”蒋介石并不完全赞成宋美龄的见解,但他依然附和着。

壮观亭夕照是焦山又一美景。蒋介石与宋美龄依偎着坐在亭前,远眺西天如火的晚霞,近看长江中的金色流光,啊!壮哉美哉,人间奇景。宋美龄喟叹不已地说:

“蒋先生,此情此景,令人陶醉。我敢断言:焦山如在密西西比河或塞纳河中,一定会引起大油画家的灵感,也一定会诞生不朽的油画佳作。”

蒋介石绝不赞同中国艺术家逊于西方艺术家、国画不如西方油画的看法。但是,他清楚时下最重要的是讨好宋美龄,早日结成蒋宋大联盟。因此,他也只好故做附庸风雅,违心地赞美了几句西方油画的长处。这时,不远的禅房中传来了朴拙的古筝的乐声。蒋介石静静地听了一会儿,有意地问:

“小妹,你喜欢这曲《渔舟唱晚》吗?”

“很是喜欢!不过,”宋美龄侧目看了看蒋介石不无得意的样儿,“如果用钢琴来演奏这曲《渔舟唱晚》,一定会更富有诗情画意。”

蒋介石真是扫兴极了!往日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定会拂袖而去,说不准还要骂上一句“娘希匹”!然而今天他却忍住了。有顷,他无意侧目一看——宋美龄那涂抹晚霞的脸庞红得诱人,禁不住地吸了一口气,遂又脱口而出:

“小妹,你太美了!”

“是吗?”

“是任何西方美人的美都无法比拟的。”

“谢谢你的……”

宋美龄尚未说出“赞美”二字,她的嘴就被蒋介石突如其来的亲吻堵住了……夜色的帷幔不知不觉地遮住了焦山那美丽的风光。不知何时,蒋介石和宋美龄已经移到“华严阁月色”处。宋美龄无暇赏析月光之美,她只感到自己的身子被蒋介石紧紧地揽在宽阔的怀抱中。是那胸中激动的情潮引来了名曲《春江花月夜》,还是定慧寺中的和尚有意让这对非同寻常的情人沐浴在多情的音乐中?宋美龄第一次感到了江南丝竹的魅力,感到了蒋介石那军人之爱的炽烈……她虽然觉得自己处于忘我的幻景中,但依然感到蒋介石的情爱方式要发生变异,她近似乞求地低吟:

“蒋先生……我们回到你的房中去吧……”

蒋介石和宋美龄在焦山定慧寺初试了巫山云雨。由于给他们牵线的红娘是宋霭龄,无人敢演《拷红》戏,所以蒋、宋合演的这段《西厢记》便无人知晓了。历史上只留下这样几句话:

蒋、宋在焦山,每日早出晚归,游览这一带的名胜古迹……这样一晃就是十天,蒋介石带着卫士回南京,叫我送宋美龄回上海。

就在蒋、宋分别的时候,容光焕发的蒋介石发誓似的说:

“请放心,我不会失败的。”…… JpvoMj+lkloSNrb4wnAlQ+GjiFAPDijAmj7EMNFPYJZW7cGtktquZCvWbQ0A09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