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中国地理范围广阔,南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东西横跨沿海平原、内陆高原(尤其青藏高原)和荒漠等地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不同,而且分布其间的生物种类差异甚大。一套覆盖全国的实用性植物图册,显然很难在顾及各地的同时又作详尽介绍。国家植物园本就承担着专业领域里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重任,加之地处华北,针对北方植物开展研究可谓义不容辞。组织编写“中国北方植物丛书”,不仅锻炼并提高了团队的科研水平与能力,而且梳理、总结了我国北方植物的相关信息(资源);既摸清了我国北方植物资源的概况,又担起了科研人员应尽的责任,发挥了国家植物园的表率作用。鉴于此,丛书的整体格式由编委会确定,内容结合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植物分类,系统梳理、总结,反映最新的进展;而具体物种的收录与否则由每册主编决定,同时考虑识别信息、说明与备注、版面设计等具体细节。

中国北方的地理范围泛指“三北”地区,即东北地区(黑、吉、辽及内蒙古东四盟市)、华北地区(京、津、冀、鲁、晋、豫及内蒙古中部六盟市)和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海北部、新疆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和乌海市)。自然地理范围的北方以传统公认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准。

本丛书中所指中国北方(见图1中绿线以上部分)由东至西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江苏北部(包括徐州、宿迁、连云港)、河北、天津、北京、安徽北部(包括亳州、淮北、宿州、阜阳)、河南(南阳和信阳除外 )、山西、陕西(汉中、安康、商洛除外)、甘肃(陇南和甘南除外)、宁夏、青海(玉树和果洛除外)、新疆;地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一半,计1 322个县(区、市),总面积530余万km 2 ,超过全国面积的50%

图1 中国地图

本丛书特别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任何记载或者记录必须以科学为依据。本丛书名录的编写以《中国植物志》、 Flora of China 、省级地方植物志及相关工作为基础;分类学信息依据更新版本的相关数据库、植物志、名录、学术文章及网络数据等确定并记载。对疑难或有争议类群,该册主编与其编写团队共同决定是否选录,并适当给出依据。其中,分布区不完整或者跨越南北方的,可以适当舍取,关键看其在北方的重要性以及所占比例等多方面情况,具体由该册主编酌情处理。地理分布则依据相关数据库的标本信息、图片信息加以确定,精确至以县(区、市)级为单位说明每个物种在中国北方的分布记录并辅以地理分布点状图(地衣和蘑菇等特殊类群例外)。

每个物种还注明国内其他分布和全球分布。国内其他分布指出了每个物种除本书所指中国北方外在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分布情况。华东涉七省市:苏(南)、皖(南)、赣、浙、闽、沪、台,华中涉四省:豫(南)、鄂、湘、贵,华南涉三省区及特别行政区:粤、桂、琼、港、澳,西南涉七省区市:陕(南)、川、渝、滇、藏、青(南)、甘(南)。全球分布则明确至各洲: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中国北方植物丛书”的编写工作由国家植物园(北园)牵头,吸收全国感兴趣的学者,特别是从事北方植物研究的学者参与。“中国北方植物丛书”由国家植物园(北园)贺然园长、魏钰副园长和马金双首席科学家任丛书总主编,各册的编写者为该册主编。丛书预计包括3大类近20册。

第一类,北方代表植物类:《森林植物册》《草原植物册》《湿地植物册》《荒漠植物册》和《高山植物册》。

第二类,北方孢子植物类:《地衣册》《蘑菇册》《苔藓植物册》和《蕨类植物册》。

第三类,北方资源植物类:《观赏乔木册》《观赏灌木册》《观赏草本册》《观赏藤本册》《保护植物册》《入侵植物册》和《自然保护地册》。

每册记载的物种一般不超过300种,《入侵植物册》《保护植物册》和《自然保护地册》等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例外;每种植物介绍突出科属、(主要)识别特征、地理分布[细至县(区、市)级]及地理分布点状图,并以彩色手册形式出版发行。每个物种的篇幅一般不少于2个页面,信息涵盖文字说明、分布地图、彩色图版和图注。文字说明包括中文名(别名)、学名(异名)、科属、识别特征、地理分布和其他重要信息,如保护植物的级别、入侵植物的危害情况、观赏植物的特色、生境与习性等,还有特殊记载(说明),如国家特有、北方特有、省区市特有及种群状态等。

本丛书的编写遵循科学、准确、翔实、权威的原则。每册物种的选择标准:首先要尽可能收录全部种类(如保护植物、入侵植物、蕨类植物等),其次为常见种类(如森林、草原、湿地、高山及荒漠等处的植物),再次为代表种类(如观赏植物、地衣、苔藓、蘑菇等)。具体收录要求:①《森林植物册》《草原植物册》《湿地植物册》《荒漠植物册》和《高山植物册》等,每册原则上只记载该类的独特代表类群,不同类型之间的共有物种记入该种最典型生境册中,其他册中不再收录。其中,《高山植物册》以林线为高山植物收录起点(本册所指高山具体包括新疆的阿尔泰山、天山,地跨甘肃与青海的祁连山,位于内蒙古与宁夏交界处的贺兰山,以及东北的长白山),且只记载生长于林线以上的植物,以示其与《森林植物册》的区分。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之间的划分与收录,基本原则也是如此,彼此不得重复。②丛书中的类群收载以自然物种为基准(自然种下类群,如变种或者亚种等,亦收录至本书),但不包括人为条件下产生的品种。所有的物种介绍均针对自然状态下的野生类群,不涉及人为栽培信息,即使观赏类群也是如此。栽培类群不能在观赏类分册中体现,其他册一般情况下也不应该收录。另外,入侵类只能是来自中国北方地区之外的外来类群。③各册物种的排列均以各个大类的最新植物分类系统为准,如被子植物的APG系统等。④丛书使用统一的地理分布点状图;每个物种的具体分布(细至县级)以文字和地图的形式同时展示,以便读者了解与使用。

总之,“中国北方植物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为一线管理者与使用者提供实用性工作指南,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基本参考依据,为业余爱好者提供相关植物信息。因此,本套丛书不仅是方便有关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及广大同仁了解中国北方植物的基本资料,而且是可供相关行业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及植物爱好者阅读的科普手册。

丛书主要参考资料

1.全国范围指南性权威著作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80卷(126册)],科学出版社,1959—2014。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of China Flora of China (1-25 volume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and Science Press,1994—2013(包括网络版)。

· 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苔藓志》(第1~10卷),科学出版社,1994—2008。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编辑委员会植物卷工作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一卷(1~13分册)],科学出版社,2013—2018。

· 李德铢《中国维管植物科属词典》,科学出版社,2018年。

· 李德铢《中国维管植物科属志》(上、中、下卷),科学出版社,2020年。

· 马金双《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2.地方性工具书

中国北方10余个省区市的与植物研究相关的志书、名录、检索表等,如《黑龙江省植物志》(初版第4~11卷、修订版第1~11卷)、《吉林省植物志》(第1、2卷;第5、7卷)、《辽宁植物志》(上、下册)、《辽宁植物》(上、中、下册)、《北京植物志》(上、下册)、《河北植物志》(全3卷)、《天津植物志》《山西植物志》(第1~5卷)、《陕西植物志》(第4卷)、《宁夏植物志(第2版)》(上、下卷)、《内蒙古植物志(第3版)》(第1~6卷)、《甘肃植物志》(第2卷)、《青海植物志》(第1~4卷)、《新疆植物志》(第1~6卷及增补本)、《新疆植物志》(简本)、《东北植物检索表》《东北维管束植物考》等;同时也参考了新近发布或出版的内容详尽的植物名录和分布数据集等,如《北京维管植物编目和分布数据集》《天津野生维管植物编目及分布数据集》《青海野生维管植物名录》《新疆野生维管植物名录》等。

3.其他专业工具书

特色参考资料,如《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1~5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 Aquatic Plants of China (《中国水生植物图志》)、《中国沙漠植物志》(全3卷),以及地方性相关资料,如《新疆野生观赏植物》《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中国荒漠植物图鉴》等。

4.网络版数据资源

网络版数据资源包括植物物种的分布信息、标本资料和实物照片等,但个别物种的网络版资料已经过时,引用时需要审慎考虑并核对,确保无误。相关网址如下:

· 国际植物名称索引(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IPNI):https://www.ipni.org/。

· 世界植物在线(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POWO):https://powo.science.kew.org/。

· 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科学数据中心:https://www.plantplus.cn/cn。

·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s://www.cvh.ac.cn/。

“中国北方植物丛书”编辑委员会
2025年春 8ypZKGJS8OmZNAh7KJSfpu5zCyW+D9qxy2idn1q/vJIci6jvDsX/nUz8DhlZMB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