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刺囊瓜属 Echinocystis
识别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细,具棱槽。卷须2~5分叉。叶薄纸质,宽卵形,掌状5~7深裂或浅裂,两面被粗糙的小疣点。花雌雄同株,异序;雄花序窄圆锥形,雄花萼筒宽钟状,花冠辐状,6深裂,裂片白色,具明显的脉纹;雌花单生或与雄花序同生于叶腋,花萼与花冠同雄花。果卵球形,囊状,表面密生长皮刺,成熟时自顶端不规则开裂。种子椭圆形,黑褐色。
物候期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 境 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城镇。
原产地 北美洲。
进入时间 2001年。
进入地点 黑龙江漠河。
进入途径 有意引入,作为绿篱。
危害方式 攀援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
北方分布记录及国内其他分 布 黑龙江: 大兴安岭(漠河); 内蒙古: 额尔古纳。
全球分布 亚洲、欧洲、北美洲。
刺囊瓜
Echinocystis lobata (Michx.)Torr. & A. Gray
1. 一年生攀援草本,生于田间、灌木丛、路边空地、荒地;2. 茎细,具棱槽,卷须2~5分叉;3. 叶薄纸质,宽卵形,掌状5~7深裂或浅裂,两面被粗糙的小疣点;4. 花雌雄同株,异序,雄花序窄圆锥形;5. 雄花萼筒宽钟状,花冠辐状,6深裂,裂片白色,具明显的脉纹。
(图1~5 张淑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