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科 Ephedraceae 麻黄属 Ephedra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内蒙古Ⅱ级(1989)、内蒙古重点(2009);IUCN濒危。
主管部门 林草部门。
识别特征 矮小垫状灌木,高5~15 cm。枝节膨大、坚硬,小枝极细短。叶2裂,裂片宽三角形,先端微盾或稍尖。雄球花在节上对生,无梗,苞片2~3对;假花被倒卵圆形,雄蕊5~8枚,花丝全部合生,约1/2伸出假花被之外;雌球花单生,苞片常2对,雌花2,胚珠外围的假花被粗糙。种子2,较苞片长,背部中央及两侧边缘有整齐、明显的凸起纵肋,表皮有横列碎片状细密凸起。
物 候 期 花期5—6月,种子成熟期7—8月。
生 境 生于海拔1500 m左右的干旱或半干旱的山坡、滩地。
地理分布 内蒙古 阿拉善(阿拉善左)、通辽(科尔沁左翼后); 山西 大同(阳高); 甘肃 白银(靖远)、武威(民勤); 宁夏 石嘴山(平罗)、吴忠(青铜峡、同心)、银川(贺兰、西夏)、中卫(中宁)(刘哲荣,2017;刘哲荣 等,2019;张燕燕 等,2020;师斌 等,2022)。
蒙古。
应用价值 含少量麻黄素,有药用价值;亦是野生饲用植物、蜜源植物、水土保持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赵玲,2022)。
保护理由 重要的资源植物。
斑子麻黄
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
1. 生境;2. 枝节膨大、坚硬,小枝细短;3. 雄球花在节上对生,无梗;4. 种子2,较苞片长。
(图1、3、4蓝果;图2朱强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