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 Taxaceae 红豆杉属 Taxus
保护级别 国家Ⅰ级;IUCN易危;CITES附录Ⅱ(2013,2023)。
主管部门 林草部门。
识别特征 常绿乔木。冬芽鳞片覆瓦状排列。小枝不规则互生。种子被杯状假种皮包围,顶部外露。本变种与红豆杉的主要区别:叶常较宽长,多呈弯镰状,背面中脉带上无乳头点,或有块状乳头点,中脉带明晰可见,其色泽与气孔带相异,呈淡绿色或绿色,边带较宽且明显。种子通常较大,微扁,多呈倒卵圆形,上部较宽,稀柱状矩圆形,种脐常呈椭圆形。
物 候 期 花期1—3月,种子9—11月成熟。
生 境 生于海拔1000~1200 m以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溪边阴湿灌丛中。
地理分布 吉林 延边(安图); 河南 洛阳(嵩县)、三门峡(卢氏); 山西 长治(壶关)、晋城(陵川、沁水、阳城)、运城(垣曲); 陕西 宝鸡(眉县、太白)、西安(鄠邑); 甘肃 定西(漳县)、临夏(康乐)、天水(麦积、秦州)(郝少英 等,2014;郭孝红,2015;剡文文 等,2018;张俊,2018;杜维波 等,2021)。
华东(浙、闽、台);华中(湘、贵);华南(粤、桂、琼);西南(川、渝、滇、藏)。
尼泊尔、越南。
应用价值 第三纪孑遗树种,对研究古气候地理和植物区系有重要价值;有药用价值,亦可作观赏、用材树种。
濒危原因 生境破坏,采伐过度;该种对生境要求较严格,自然繁殖更新能力较差且成苗率低,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张殷波 等,2013)。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emée & H. Lév.)L. K. Fu & Nan Li
1. 生境;2. 叶常较宽长,多呈弯镰状,小枝不规则互生;3. 种子于红色假种皮内部;4. 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裂成条状脱落;5. 种子常较大,微扁,多呈倒卵圆形。
(图1、3、5朱鑫鑫;图2、4王涛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