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 Taxaceae 红豆杉属 Taxus
保护级别 国家Ⅰ级;IUCN易危;CITES附录Ⅱ(2013,2023)。
主管部门 林草部门。
识别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 m。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裂成条状脱落。多年生枝黄褐色。叶线形,基部扭转排成两列,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下表面沿中脉两侧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而微小的乳头状凸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托以圆盘状假种皮;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种子扁卵圆形,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
物 候 期 花期2—3月,种子9—10月成熟。
生 境 生于海拔1400~2000 m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溪边灌丛。
地理分布 辽宁 本溪(桓仁)、抚顺(新宾); 河南 洛阳(汝阳、嵩县)、三门峡(卢氏); 山西 晋城(阳城); 陕西 宝鸡(凤县、陇县、眉县、太白)、西安(长安、鄠邑、周至)、咸阳(杨陵); 甘肃 兰州(西固)、天水(麦积、秦州、武山)(牛春山,1990;王西峰 等,2014;刘英青,2017;张滋庭,2018;杜维波 等,2021;邹仁双等,2022)。
华东(赣、浙、闽);华中(鄂、湘、贵);华南(粤、桂);西南(川、渝、滇)等。
应用价值 树皮中含有制备抗癌药物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濒危原因 生境破坏、非法采集和过度利用;红豆杉幼苗成活率较低,种群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地理分布范围狭窄(张殷波 等,2013)。
备 注 异名: Taxus chinensis (Pilger)Rehd.(杨永,2021)
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 (Pilg.)Florin
1. 生境;2. 球花单生叶腋;3. 叶线形,基部扭转排成两列;4. 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5. 种子扁卵圆形。
(图1孙启武;图2~5朱鑫鑫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