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幕
水乡寻梦

时常,我还能记起这样的画面:晚上母亲进进出出地不知忙些什么,父亲和我,一人抱着一本书,屋子里很安静。如果你从门外看过去,能够看到一个男人捧着一本书悠闲地歪在躺椅上,旁边有两只小手举着的一本大书,看不到脑袋。

吴文俊《走自己的路——吴文俊口述自传》

吴文俊携夫人陈丕和重游朱家角(2004年)

咿呀,咿呀,一只乌篷船缓缓地划了过来。

粉墙黛瓦,拱桥如月,“阿婆茶楼”里浓浓的肉粽香气流溢在长长的石板路上。这是多么熟悉的童年味道!

船上一对耄耋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阿拉回来了,朱家角!”

这对老年夫妇就是吴文俊和陈丕和。

1919年5月12日,吴文俊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青浦位于上海西南角,系江浙沪三省市交会处。那时青浦隶属苏州,南与浙江嘉兴市嘉善县接壤。吴文俊祖籍浙江嘉兴,据说他的爷爷奶奶为了躲避战乱,携家迁到了青浦。朱家角地处偏僻,又是个小地方,很少有战事波及。也正因如此,如今镇上古迹保留较多,属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上海四大古镇之一。

吴文俊的爷爷是个秀才,却始终没能做上官,后来主要靠教私塾养家糊口。到了吴文俊父亲的少年时代,家里的经济情况更加糟糕。吴文俊的外祖父姓沈,沈家是朱家角的大户人家,大都从事小手工业。按照江南一带的民间传统,一个不甚富裕的家庭中有出息的男孩,常常会得到家族或乡绅的财力支持。在沈家的资助下,吴文俊的父亲得以进入南洋公学,读完了预科,相当于高中毕业。

吴文俊的父亲叫吴福同,母亲叫沈粹华,他们的婚事在沈家出资帮助吴福同念书时就有苗头了,沈家看中吴福同是个靠得住的人。

吴福同在南洋公学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英文基础非常扎实。毕业后,他在上海的一家医学出版社找到一份编译工作,薪水还不错,就把家安在了上海。吴福同一直在上海的书局、报馆做翻译工作,而出版人和报人家庭里通常有许多藏书,吴文俊在孩提时代印象最深的便是父亲的藏书,以及父子二人一起泡在书堆里的日子。

父亲和我,一人抱着一本书,屋子里很安静。如果你从门外看过去,能够看到一个男人捧着一本书悠闲地歪在躺椅上,旁边有两只小手举着的一本大书,看不到脑袋。

父亲的形象在吴文俊的心中永远是高大的:

我更感到父亲的高大是在抗战时期。那个时候家里生活非常困难,我大学毕业了开始是没有工作,后来找到了工作收入也很微薄。父亲对我说,“你去看你的书,你做你喜欢做的事,经济方面的事、家里的事情你什么都不要管”。父亲把家庭的全部负担都挑了起来,他白天做一份工作,晚上再兼职做另外一份工作,以此来支撑家用,非常辛苦。父亲什么都不要我分心,把我的时间全部留给了我。

往事如烟,孩提时代的故事早已随风逝去,而中学的故事大多永远刻在记忆之中。吴文俊的故事,就从他的中学时代开始讲起吧。 5WmcQ02AHj114CzB4J7rCftwo7SnuhZt0qdo9UAogV9rXv5i7l5E7+TsY8lO5h9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