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它悄悄地减少你的骨量,破坏骨组织的微结构,让你的骨骼变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风险。正常的骨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显微结构见图1和图2。
图1 正常的骨显微结构
图2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显微结构
中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现象非常普遍。有多普遍呢?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上升为每三人中就有一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女性,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我国作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此估算,国内骨质疏松患者大约有9000万人,其中女性约7000万人,男性约2000万人。
如果骨质疏松只是骨骼微结构的变化,我们可能不会这么紧张。但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就像一个有预谋的小偷,每天悄无声息地偷走你的骨量,如温水煮青蛙般,让你毫无察觉,直到某天突然骨折。
虽然这种疾病非常普遍,但遗憾的是,公众对它的了解严重不足。据部分研究估计,在已经患病的人群中,知道自己患病并被诊断的约为十分之一。而那些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亦不到三分之一。当你翻开本书时,你已经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更有可能拥有健康的骨骼。
在门诊中,我常看到很多老年人驼背,这其实是骨质疏松导致的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表现。当我建议他们检查并治疗时,他们常说“年纪大了,驼背是常有的事”或者“我一直在补钙,不可能是骨质疏松”。
我们不应将骨质疏松视为正常衰老的一部分。骨量的丢失可以减缓,骨折也可以预防,作为一种可能影响每个人的疾病,只要我们越早了解并对骨质疏松进行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受益就越大。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我经常从平原地区前往高原,在医疗工作中也接触了大量高原居民,于是对高原地区的骨代谢疾病特别关注。我们医院(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以下简称“成办医院”)对赴那曲地区(海拔约4800米)工作半年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骨密度测试,发现17名医务人员中有15人的骨密度显著下降,表明高原特殊环境对骨代谢有显著影响。因此,相关医务人员更需要指导高原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
本书旨在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指导手册,服务平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及任何关注自己骨骼健康的人和基层医疗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容易理解的知识和可靠的建议。本书的特点包括:
(1)如果把疾病的诊疗比作走出丛林的地图,本书就提供了10个地图入口(10种不同场景的索引),对不同阶段骨骼健康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指导。无论是健康人群、患有其他慢性病但未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还是已患骨质疏松症或骨折的患者,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骨骼健康方案。
(2)本书提供了康复专业人员为骨质疏松患者录制的日常锻炼小视频,以帮助大家坚持促进骨骼健康的日常锻炼。
(3)本书提供多种自测工具,让你自己或在家人的帮助下,方便地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状况。
(4)本书汇总了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指南,涵盖饮食、锻炼方法、生活习惯、风险预防、诊断监测及药物治疗等多方面,不仅提供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科学方法,还提供了针对骨量减少的治疗和随访的方法。
(5)本书提供了各种关于生活和保健的实用建议,比如如何饮用咖啡和茶,如何晒太阳,怎么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家居环境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造以预防跌倒,预防骨折的正确姿势、简易的锻炼方案以及有效的监测计划等。本书还介绍了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和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来维护骨骼健康的方法,以及对改善后代骨骼健康有益的饮食和运动建议,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健康行动指南。
(6)本书特别增加了关于高原地区的章节,揭示了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人群面临的特殊挑战。虽然高原地区日照充足,但高原居民普遍缺乏维生素D。寒冷的环境限制了户外活动,而低压和低氧环境导致骨骼肌含量减少,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跌倒和骨骼健康问题的风险。
感谢同事和家人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骨骼健康的好伙伴,无论在平原还是高原,都能帮助你拥有强健的骨骼,享受充满活力的生活。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避免再次骨折。
让我们跟随骨质疏松的防治地图,开始解锁健康之路吧!
如果你已经步入中年,但感觉身体状况良好,没有慢性病的困扰,希望你为老年生活积极准备,把骨质疏松挡在门外。
有这种意识非常好,这能更早地促进你了解骨骼的健康状态,从而更早获益。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骨质疏松这个“隐形小偷”以及它的危险因素,避免让这些危险因素影响到自己。你可以使用骨质疏松一分钟自测问卷初步评估自己的患病概率,还可以用骨折风险评估表看看未来10年内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如果你是女性,还没绝经,而且没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可以在绝经后再评估,必要时进行骨密度检测;如果你已经绝经,或者是70岁以上的男性,并且有1~2个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如果骨密度检测结果没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本书推荐的复查频率,督促自己定期复查。
如果你目前患有慢性病,长期依赖药物,生活习惯有待改善,或者家族中有人患骨质疏松症,那你可能特别担心自己也会面临这个问题。的确,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以及某些药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骨骼健康。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酗酒、吸烟,以及有骨质疏松家族史(如母亲或姊妹患有骨质疏松症),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意味着你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概率可能比其他人更高。
有危险因素就需要重视,正视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并尽量避免由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骨质疏松风险。建议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测,以更准确地评估自己骨骼的状况。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应尽早采取预防骨折的措施。如果还没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可以通过骨折风险评估表预测未来10年内骨折的概率。如果骨折风险较高,也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随着年龄增长,你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如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背部疼痛、驼背,近2年内因轻微外力导致骨折),那么高度怀疑你已经存在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甚至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很常见。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你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你目前还没有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概率也会上升,因此需要了解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果已经确诊,你还需要了解用药的各种注意事项,比如药物的使用方案、持续时间、治疗效果评价、预防骨折的正确姿势、强健骨骼的康复运动等。同时,你还可以给家人一些健康建议,让他们也开始养成有益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
也许你只是进行了一次全身检查,结果却意外发现自己可能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体检结果并不能直接确诊骨质疏松,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确诊。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骨软化也会降低骨密度,但这不是骨质疏松;有些检查方法准确率有限,只能起到提示作用。另外,外周骨密度检查(如手指和手腕)不能代表全身的骨密度情况。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需要高度重视骨骼的变化,建议请医生详细解读报告,并在必要时进行全身骨密度检查。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骨质疏松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保持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信息,这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可能的治疗都很有帮助。
如果全身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你的腰椎和髋部骨量减少,即你的身体处于骨量正常和骨质疏松之间的状态,这提示你的身体骨密度正在下降,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这时你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接近一半的椎体骨折是无症状的,且可能发生在骨量减少阶段。因此,骨量减少并不意味着没有骨折风险。那该怎么办呢?
本书有一节专门讲解骨量减少的处理。骨密度状态不完全等同于骨折风险,虽然都是骨密度降低,但程度不同,骨折风险也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通过阅读本书,你不仅能了解骨质疏松的一般性知识,还能知晓不同骨量减少的程度,以及骨量减少进展为骨质疏松的大致时间,由此指导复诊。骨量减少到底要不要用药,需要进行哪些评估,可以用哪些药物进行预防?
对于之前进行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虽然骨密度暂时回升,但预防骨折仍是我们毕生的关注点之一,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治疗及随访。如果需要暂停用药,还需要定期复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需要再次用药。
你可能刚刚被确诊为骨质疏松,医生建议你进行规范用药治疗。为了做好治疗准备,消除心理顾虑,更有效地应对骨质疏松,你需要全面了解这一疾病,排查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养成有益于骨骼健康的生活习惯,了解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预防骨折。
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也是预防骨折的关键因素。本书后续章节将通过视频指导你如何进行日常锻炼,教你避免椎体骨折的正确姿势,如何改善家居环境以预防跌倒,以及如何在保持喝咖啡和喝茶习惯的同时,维护骨骼健康等。
也许你是因骨折去看医生时,被诊断出患有骨质疏松。中老年人跌倒引起的前臂骨折或髋部骨折非常常见。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愈合能力较差,因此医生在处理骨折时通常会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免漏掉骨折背后的元凶——骨质疏松。有时,医生在例行骨质疏松筛查时也会发现骨折没有明显症状。许多中老年患者都有腰背疼痛的症状,即使发生压缩性骨折,急性期过后疼痛也大多能缓解,因此容易被忽略。
不论何种原因,只要骨质疏松合并有轻微外力下的骨折,就都属于重度骨质疏松,需要尽早开始治疗,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如使用全身性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一段时间(如2年内),是再次骨折的高危期,除了用药外,综合干预(如控制危险因素、营养、康复等)也非常重要。
你可能还有许多困惑,那么就跟随这本书,系统地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这么严重的骨质疏松,是家族遗传、年龄、不良生活方式,还是其他疾病和用药?你能做哪些有用的改变?用药后能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吗?还需要进行哪些预防和治疗?治疗是终身的吗?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如果伴随疼痛,又该如何处理?如何进行日常的保健和运动?
你已经开始规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密度也较之前有明显提升,但你还是有许多困惑。
抗骨质疏松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频率有每天一次、一周一次、半年一次,也有一年一次。要不要换药,或者联合用药?
骨密度明显增加了,是不是就不会骨折?如果要预防骨折,还需要做哪些事情?听说有“药物假期”,是否需要停药?是否需要换药?
如果你已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入了“药物假期”,那么在“药物假期”内还应该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再去检测各项指标?什么时候需要终止“药物假期”继续治疗?
本书除了系统性介绍骨质疏松及用药知识外,还会为你提供相应的复诊指引。
随着年岁的增长,患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某些情况下可能严重到需要手术干预,比如严重的髋部慢性骨关节炎可能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严重的膝关节慢性骨关节炎可能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再比如脊柱退行性疾病,包括椎间盘退变、脊柱椎管狭窄或椎体滑脱等,当保守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除手术本身外,骨质疏松也是老年人的一个大挑战。以骨为核心的手术,如果骨强度不足,手术对骨结构的破坏可能加剧骨质疏松的影响,造成植入物周围骨丢失,最终可能导致植入物松动,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容易再发生其他部位的骨折,导致患者活动能力进一步降低。因此,手术前筛查并治疗骨质疏松已经成为骨科手术的标准操作。
除了了解骨质疏松的一般知识外,到底应在手术前还是手术后进行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患者手术时还应特别注意什么?本书也会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防控、药物治疗、康复运动等方面为你提供指引。
维持骨骼健康是我们毕生的事业。为了预防骨折,我们会采用多种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有些治疗,如戒烟酒、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等生活方式干预,应当终生坚持。吸烟会增加跌倒风险,而任何时候戒烟都能预防跌倒。有些药物不建议中断,如地舒单抗,需要每6个月使用一次,或者在医生监控下更换为强效的抗骨吸收药物。还有一些药物则可以根据情况停药观察,比如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如果治疗几年后骨密度有所提升,没有骨折发生,经过医生评估后就可以暂时停药,进入“药物假期”。
骨量正常并非治疗的终点。骨质疏松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不同的身体状况意味着不同的骨折风险。即使骨密度有所提升,骨折的风险也并未完全消除。因此,仍需定期复查,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本书可以帮助你掌握骨质疏松的基本知识、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
◆请按照你目前的情况对号入座,以快速了解跟你最相关的内容。
◆不论你现在处于何种状态,健康、亚健康或是患有疾病,不论你是否已经开始治疗,关于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的问题都可以在后续章节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拥有健康且自由的生命是一生的目标,知识越丰富,越能帮助你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