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青少年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不仅导致视力下降,还带来一系列眼部问题。近视的孩子在运动时受限,长时间阅读后容易感到视疲劳,出现眼干眼涩等症状。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逐渐加长,可能导致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不可逆的眼部损害,严重时甚至引发低视力和盲。特别是在上海地区,高度近视诱发的盲症已占所有眼病的首位。此外,近视还影响孩子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工作。
视力下降不一定就是近视,还可能是反光或先天性疾病导致。假性近视也是视力下降的一种情况,需要通过专业眼科检查才能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视力标准不同,例如3岁孩子的正常视力为0.5,这是因为他们通常有40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储备逐渐减少,视力逐渐提升。到7~8岁时,孩子视力应基本达到1.0或以上。
近视的成因复杂,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子女出现高度近视的概率在90%以上。然而,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也可导致近视。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用眼姿势不佳、光线环境过亮或过暗、早教时间过早、户外时间不足以及饮食因素(如过多摄入碳酸饮料)都是近视的重要诱因。
1.定期检查:建议3岁以上的孩子每半年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1次视力检查,及时追踪和观测视力发育情况。
2.散瞳检查:对于视力不良的孩子,建议进行散瞳检查,以了解真实屈光状态。散瞳药物对眼睛无害,只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合理治疗:一旦发生近视,合理治疗本身就是积极的预防。治疗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和阿托品等。
1.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外作业量,保证课间休息时间,让孩子眼睛得到充分放松。
2.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
3.正确用眼姿势:教育孩子保持1尺、1寸、1拳的用眼姿势,避免在光线过暗或过亮的环境下看书,不躺着、走路或坐车时看书。
1.增加户外时间:每天增加40分钟以上的户外时间,可有效降低近视发展率。
2.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少吃甜食、碳酸饮料和油腻油炸食品,多吃含钙质高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叶黄素的食物,如牛奶、蓝莓、瘦肉和绿叶蔬菜等。
3.选择合适台灯:台灯光亮要充足,范围尽量大,色温建议在4000 K左右,照明强度为500~600 lux。
青少年一旦发展成中等程度以上的近视,应选择合适的框架眼镜。验光和配镜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硬性的高透氧角膜接触镜,通过夜间佩戴重塑角膜曲率,提高裸眼视力,延缓近视发展速度。适合近视度数小于600度、散光小于150度的孩子使用。使用OK镜需要良好的依从性和正确的清洁消毒护理。
阿托品是一种有效的近视防控药物,但存在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效果好但反弹概率大,低浓度相对安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视功能不良的孩子近视发展速度快于视功能良好的孩子。通过视功能训练(如使用反转拍、聚散球等工具)可提高孩子的视功能,有助于近视防控。
主要进行近视预防,增加户外运动,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和远视储备监控。出现低度近视时,可考虑药物治疗。
由于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这些儿童一旦出现近视,可考虑佩戴离焦眼镜、角膜塑形镜或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治疗。
应给予格外监测,不仅要关注屈光度数变化,还要观察眼底变化。建议选用2种或2种以上手段进行联合控制。
随着政府对近视防控的重视度提高,防控政策已从原先的二级预防转变为一级预防。现在不仅关注已近视的儿童,还关注未近视或将要近视的儿童的视力发育状态。防控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包括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控制等。
最后,近视防控需要医疗、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家长应提高医疗意识,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学校应提高课堂效率,控制作业量;家庭应增加儿童户外时间,合理安排饮食。通过共同努力,让儿童的视力发展得更晚一些、更慢一些,尽量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祝愿孩子们都能拥有清晰的视力和美好的前程。
扫描二维码
观看科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