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袁 颖

一、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现状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肉类、海鲜及酒类消费增加,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上升。1980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至2008年已升至约17%,目前总体患病率已达13.3%,其中老年人群患病率更高,达21%;男性略高于女性,分别为22%和19%。全国高尿酸血症患者总数庞大,约1.2亿。

二、高尿酸血症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血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来源包括外源性(食物摄入)和内源性(体内代谢产生)2种途径。尿酸主要通过肾脏(约70%)和少量通过肠道、胆道等排出体外。2019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制定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指出,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测定超过42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尿酸酶及关键代谢酶的缺乏、痛风相关基因的异常、饮食因素(如高嘌呤饮食、饮酒)、运动减少、排泄减少及饮水量减少等。

三、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高尿酸血症早期症状隐匿,常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然而,其对人体的危害逐渐累积,可累及多个系统。

1.关节与肌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和肌腱,导致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急性关节疼痛、肿胀,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变形和破坏。

2.肾脏: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形成尿酸结石,导致尿路梗阻、肾功能受损,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

3.心血管系统: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增加心梗、脑卒中等风险。

4.代谢系统:高尿酸血症可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或糖代谢紊乱,同时还可引起高脂血症。

5.神经系统:高尿酸血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可能通过影响代谢和心血管系统间接影响神经系统。

四、老年高尿酸血症的管理与治疗

1.定期筛查与随访:老年人应定期筛查肾功能,特别是血尿酸水平,建议每3个月随访一次,了解血尿酸变化情况。对于已接受治疗的患者,随访周期应缩短至3~4周。

2.生活方式改变

(1)多饮水:无心脏或肾脏疾病的老年患者,建议每日饮水量达2000 mL,以白开水、淡茶、蔬菜汁为主。

(2)碱化尿液:通过饮食或药物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溶解和排泄。

(3)饮食调整: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菌菇、豆制品等;增加低嘌呤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牛奶、蛋类、五谷杂粮等。避免过度严苛的饮食控制,以免影响营养摄入。

(4)戒烟限酒:烟酒对肾脏有负担,应尽量避免。

(5)控制体重:保持适度体重,BMI控制在18.5~24,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20~24。

3.药物治疗

(1)治疗指征: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若血尿酸高于540μmol/L,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且血尿酸高于480μmol/L,应开始药物治疗。

(2)治疗目标:根据有无并发症和痛风发作情况,将血尿酸控制在300~360μmol/L之间。

(3)用药原则:长期、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4.多学科联合诊治:高尿酸血症常伴发多系统疾病,需老年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联合诊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需定期筛查、改变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及多学科联合诊治。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扫描二维码
观看科普视频 RQwzufEg0adJSPicVkAvLS1gLF9B4fLnmxZz2u25FwejBrNFjdJDQJk858yLgX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