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上表现为小于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可单发或多发。它本身只是影像学上的病灶描述,并不直接代表恶性。肺结节主要分为3类:纯磨玻璃结节、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不含实性成分,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含有实性成分,而实性结节则完全为实性。
肺结节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包括感染性病变、炎症性病变、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肺部肿瘤等。感染性病变如细菌、病毒、结核菌和真菌感染均可导致肺结节。炎症性病变如间质性肺炎和炎性肉芽肿也可能形成肺结节。恶性肿瘤方面,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均可表现为肺结节,其中原发性肺癌多为磨玻璃样结节或实性结节,而转移瘤则通常非磨玻璃结节。此外,还有一些良性肺部肿瘤和其他原因如肺内出血、肺水肿、肺部炎症瘢痕等也可能形成肺结节。
肺磨玻璃样结节是CT上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内密度增高影,其病变密度不足以掩盖正常肺血管或支气管。它可以是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症、肺间质性病变或正常肺内淋巴结等。磨玻璃结节多数无症状,进展缓慢。研究表明,小于5 mm的磨玻璃结节在6年观察期中,仅10%左右出现缓慢进展,最终0.9%发展为浸润性肺癌。纯磨玻璃结节平均出现实性成分的时间约为3.6年,恶性病变发生率较低,约为18%;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约为60%。
面对肺结节,我们应重视但不焦虑。应到专业医院专科门诊就诊,或通过网络平台咨询专业医生。就诊前需准备好既往影像学资料,最好为DICOM格式的电子文件或含二维码的CT影像报告,以便医生充分判断(传统胶片或者JPG格式的普通图像文件不足以精确判断结节特征和性质)。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薄层CT甚至三维重建,以了解结节的大小、密度等特征。首次发现肺结节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随访观察,以便了解肺结节生长习性(生物学行为)。对于实性结节或混合性磨玻璃结节,可能会尝试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在1~3个月后复查CT。
手术是治疗肺结节的一种手段,但手术时机需严格把握。仁济医院的原则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延迟手术时间,以尽可能避免手术带来的相关风险和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心理状态焦虑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更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手术切除范围的选择需根据结节位置和大小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在随访观察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结节的大小、密度变化以及磨玻璃结节中实性成分的出现和进展增大。这些指标是判断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随访的目的是了解肺结节的生长习性,评估其恶性程度,并制定更好的治疗规划。
关于肺结节,存在一些常见误解。例如,并非所有肺结节都需手术。手术后病理结果通常分为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等。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治愈率较高,分别可达100%和98%以上。即使对于浸润性腺癌,小于1 cm的病灶治愈率也超过90%,且转移可能性非常低。因此,在面对肺结节时,应保持理性态度,避免过度恐慌。
除了手术外,肺结节的治疗方式还包括随访观察、微波消融、立体定向放疗和药物治疗等。对于大多数结节,尤其是小的纯磨玻璃结节,可以大胆选择随访观察。微波消融适用于部分小结节患者,特别是类圆形的纯磨玻璃结节,但是治疗效果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观察来明确。立体定向放疗则适用于年纪较大或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通常针对多发性肺癌或存在特异性靶向治疗靶点的患者。
综上所述,肺结节并不可怕。面对肺结节,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根据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的随访观察和必要的治疗手段,我们完全有可能完胜肺结节这一挑战。
扫描二维码
观看科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