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答案是“人”。这个谜语写出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晚上三条腿”说的正是人至暮年拄拐行走的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一系列衰退性变化,这些变化被统称为衰老。那么应该如何减慢衰老的进程呢?
衰老是人体不可避免的生理变化,慢性病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进程,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可以减慢衰老的速度,生活环境和心理调控对于延缓衰老来说同样重要。
要减缓衰老的进程,老年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安静舒适的外界环境 恼人的噪声不仅妨碍了优质睡眠,还会造成老年人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安静舒适的外界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进程。
合理的作息,充足的休息 老年人应避免熬夜、昼夜颠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补充褪黑素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具有确切作用。
保持良好的心态 衰老是所有人都需要经历的生命过程,老年人应学会接受衰老,拒绝年龄焦虑,乐观面对身体功能的减退,当无法调节自身情绪时,应该及时求助心理医生。
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 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发现疾病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制订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和饮食计划,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人体各器官系统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表现出衰弱及病态的特征。如老年人心肌退化导致容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血管老化、弹性下降,令老年人运动、应激时会出现明显的缺血、缺氧表现;随着老年人调节敏感性下降、呼吸肌逐渐萎缩等情况的发生发展,肺功能呈现下降趋势,肺炎的发病率随之增加;白发、白内障、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这些都是各器官系统衰老带来的生理性变化。
从整体上看,衰老过程中有许多系统会发生变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衰老变化是睡眠,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深睡时间和整体睡眠时间缩短,这与老年人昼夜节律的变化相关。代谢综合征、抑郁症等各种慢性病会通过影响昼夜节律来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进而加速衰老的进程。
(林逸菲 柏勇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会感慨自己的记忆力一年比一年差,外出时总是忘记带钥匙、钱包,明明吃过饭了却认为自己没有吃饭……为什么人老了记忆力会变差?
引起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
生理性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都会发生衰退,大脑也不例外,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良性健忘症”,或年龄相关性记忆障碍,表现为对新近发生的事记不住,但仍记得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工作和社会生活能力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如老年人在超市买了三件物品,虽然回家发现少了一件,但可以回忆起购物及回家路上的经历,回忆起这件物品有可能丢在哪些地方,这就是良性老年性健忘。
病理性因素 如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长期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或长期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D,患者不仅常表现为记不住新近发生的事,远事记忆也发生减退,甚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烧水、做饭后忘记关火,不认得回家的路、不认识熟悉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提示记忆力下降大概率属于病理性,应引起家属的重视。此时家属应该尽早带老年人去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和评估,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黄蕴灵 李 帅)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目前全球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全球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1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3.5%。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样严峻,“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强调了“健康老龄化”理念,那么什么是“健康老龄化”呢?
什么是“健康老龄化” 是指使老年人保持生理与心理健康,以及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社会形成适合老年人生活的良好氛围,完善配套制度、设施,促使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延长等。
如何做到健康老龄化 首先,要树立科学、积极的老龄观,消除年龄歧视。衰老是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到老年并不意味着负担和包袱,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步入老年和即将步入老年的朋友要对衰老保持积极的心态,成为阳光开朗的老年人。
其次,老年人要重视自己的健康管理,可以通过医疗机构、社区、主流媒体等的宣传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膳食和良好作息、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主动定期体检,提高自己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认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最后,老年人要注意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通常在退休后,部分老年人无法适应身份和生活重心的转变,有可能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此,提倡老年人从家里走出来,多结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交流,如和三五好友一起下棋、打麻将、跳广场舞。同时,鼓励子女常回家看望父母,一家人多团聚、多关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李若杉 尚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