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可以大致分为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两大类。
是指在氧气供应不足、相对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机体内的代谢方式以无氧代谢为主。
无氧运动通常属于力量、耐力训练,如俯卧撑、推举杠铃、极速跑等。无氧运动的“燃料”是碳水化合物(糖分),能快速供能。
无氧运动可以锻炼、增加肌肉力量,其增肌效能可作为有氧运动的有效补充。
人体的摄氧量不能满足运动的耗氧量,此时体内发生无氧代谢,碳水化合物经过无氧代谢(分解)产生乳酸。大量乳酸会在剧烈运动后使肌肉酸痛。由于无氧运动消耗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脂肪,所以并无明显的减脂效果。
无氧运动运动量大,很容易出现过度运动的情况,易造成运动损伤。对于普通人而言,不推荐像运动员那样进行高强度的无氧运动。
是指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简单而言是指肌肉不缺氧的运动。此时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运动的耗氧量,机体内的代谢方式以有氧代谢为主。
主要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中等强度)、健身操、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
按照运动强度,运动可以分为高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以及低强度运动,可用“无氧阈”来衡量。人体在运动时,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有氧代谢开始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被称为“无氧阈”,可由心率初步判定。
最高心率= 220 -年龄。高强度运动的心率为最高心率的80%~90%;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为最高心率的65%~75%;低强度运动的心率为最高心率的60%左右。
当运动心率为最高心率的75%及以下时,运动强度在“无氧阈”以下,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属于强度适量的运动。
轻松、舒适的有氧运动,运动后心率一般为170 -年龄,此时人会微微出汗、呼吸稍快,但可以正常交谈。在身体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还会感到轻松、愉悦,运动后不会感到疲劳。
大部分有氧运动比较简单,对于运动者自身以及运动条件要求不高,快走、慢跑几乎人人都会,五禽戏、八段锦等简单易学,推荐将有氧运动作为大部分人的入门运动。
不易疲劳、倍感轻松的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人体内积累的肾上腺素(让人感到紧张)及代谢废物,帮助人们摆脱不良情绪。这种情绪的改善能增强幸福感,从而改善心境,促进心理健康。因此,有氧运动具有促进身体、心理双重健康的功效。
有氧运动的“燃料”是碳水化合物(糖分)和脂肪,这种“混合”供能的方式可以充分燃烧脂肪并消耗体内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减脂、降糖的目的。
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脂肪,减轻体重,是一种适合大众的健康减重方式。此外,有氧运动还能提升体内血清素水平,亦有助于控制体重。
有氧运动能提升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物质的水平,延缓机体的衰老速度。
适宜的有氧运动不仅不会造成关节损伤,还可有效改善、提升关节功能。
有氧运动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氧运动可以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预防糖尿病,并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运动本身产生的机械力及运动增加的肌肉力量可对骨骼产生有效的刺激,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激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强骨的形成,达到强健骨骼、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的目的。
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护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改善氧化磷酸化功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可有效改善人体各组织器官,特别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对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绝经等具有良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适量运动可调节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让人产生愉悦的正面情绪,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困扰。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是一种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神经递质,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正面情绪,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可谓是“快乐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5-羟色胺可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昼夜节律、食欲、性欲等;外周的5-羟色胺储存于肠道嗜铬细胞中,通过肠神经元调节肠道功能,包括肠蠕动、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5-羟色胺还可以调节骨形成及骨吸收过程。
5-羟色胺能通过改善情绪而调节人的食欲。对于那些营养不良、瘦弱者,适量的5-羟色胺可以使其因心情愉悦而“大快朵颐”,从而让身体逐渐强壮;对于那些肥胖、超重者,适量的5-羟色胺(主要靠运动产生)可以使其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更有激情地投入减重运动中。
5-羟色胺是促进身心双重健康的重要神经递质,人体内90%的5-羟色胺源于肠道,是脑-肠轴的关键化学物质。
科学研究证实,肠道拥有独立的神经系统,即肠道内存在一套肠神经系统,它由数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因此,肠道又被称为“第二大脑”。
脑-肠轴是指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可将脑和肠道之间的神经、激素及免疫信号整合在一起。脑-肠轴各组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维护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
有氧运动可明显提升人体的氧摄入量和血流量,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给,有效改善包括免疫器官在内的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