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探索病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对恶性肿瘤发生的认定、描述、发生模式的解释以及肿瘤发生、预防、监控、结局的影响因素两方面的研究。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有助于了解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发病率、病种分布、病死率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发病分布的差异。从而来评价肿瘤对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探索发病原因,制订恶性肿瘤的防治策略。肿瘤资料搜集、登记,然后加以核实、统计、分析、比较,均需要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和分析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是指根据日常记录资料或通过特殊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将此社区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加以简单描述,通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它的描述分布包括地区特征、时间特征和人群特征三大特征。描述性流行病学无须设计对照,不能分析暴露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又称分析性研究,是指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对描述性流行病学提出的病因或流行病因素通过分析进一步验证。分析流行病学包括很多不同的方法。
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其选择现在确诊的、患有拟研究疾病的个体作为病例,选择不患有该病但具有病例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等搜集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史。在控制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进行统计学检验,从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探索疾病危险因素,特别适用于潜伏期长的罕见病。近年来,病例对照研究有较大进展,Mantel-Haenszel分层分析、1∶M配比研究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应用,提高了分析危险因素的联合效应、混杂效应,并能为多个危险因素与疾病关系提供平稳和定量的主要特征的描述,因此得以广泛应用。如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在母乳喂养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采用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并比较了1 77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和1 879例正常儿童,以及45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和539例正常儿童,结果发现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OR =0.80)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OR =0.77)的风险。
又称群组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是将特定的人群按期暴露于某因素或者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 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多个组的病死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此方法优点在于样本量大,结果稳定,不适用于罕见病。如在一项关于肾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移植物排斥反应的研究中发现,结果此组患者淋巴瘤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要高,两组比例17.00∶0.53,相对危险度( RR =32.1);同样此组发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肿瘤的 RR 更明显升高男性280,女性270,说明长期免疫抑制与肿瘤发生有关。研究的族群,可以进行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筛查研究(screening study)和家庭研究(family study),并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试验和干预性流行病学研究,采用双盲对照试验等方法,以探明各种肿瘤病因和预防肿瘤的方法。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物以类聚的一种统计方法,包括K-Means聚类、双边联合聚类等,实质上是寻找一种客观反映元素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然后将元素分成若干类。儿童恶性肿瘤较少发生此类现象,但是假设如果某一地区某段时间某种肿瘤的发生率突然上升,可以使用此类分析进行调查。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的生物标志在人群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是由传统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而成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学标志的探讨,暴露测量、易感性测量、效应测量和干预评价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流行病学指标分析、遗传关系分析、遗传多肽性分析等。
(舒强 翟晓文 王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