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周病学研究的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牙周病学系统讲述了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疗效维护、牙周病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通过听课、观看教学录像、典型病例讨论等环节,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制订全面系统的治疗计划,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原则等。
(1)掌握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牙周病的病因、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牙周病的检查方法、诊断,牙周病的系统治疗,牙周医学、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以及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疾病。
(2)熟悉影响牙周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干预策略,了解牙周病学领域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1)能够将所学牙周病学知识与相关学科如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物学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机结合,具备利用牙周病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病例分析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进行牙周病与口腔医学相关学科及与临床医学相关学科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不断学习牙周病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具备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及逻辑推理能力,遇到牙周疑难病例,能够通过检索及分析,根据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最好的医疗决策。
(5)具备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主动思考,勇于质疑,树立科学辩证观,能够对临床牙周诊疗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解决。
(1)具备重视牙周疾病、维护牙周健康、预防为主、减轻牙周疾病治疗负担的使命感。
(2)关注牙周健康、口腔健康、全身健康,树立为健康口腔、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念。
(3)结合时代的需求,坚持四个面向,关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能够从维护全民口腔健康的角度出发,推进做好重大慢病的防控工作。
(4)结合目前牙周疾病治疗领域存在的材料、仪器和药物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主动进行学科交叉,了解临床需求,具备进行科研攻关解决临床问题的意识。
图1-1-1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目标
牙周疾病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牙周病学课程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和医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贯通、基础与临床并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及在线开放课程,完成测试和作业,可通过讨论区与教师实时讨论答疑。
线下课堂互动采用有效教学结构——BOPPPS教学模式。BOPPPS模式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型,广泛应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它的全称是bridge-in(引入)、objective(目标)、pre-assessment(预评估)、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评估)和 summary(总结)。引入临床典型案例、穿插运用教师授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归纳能力、临床思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将牙周病学知识转化为临床思维建立和对牙周疾病的诊疗能力。
授课中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牙周病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巧妙渗透到课程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道德。通过介绍牙周疾病高发病率,牙周疾病与系统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以及牙周治疗需要的器械、材料和药物等国产化程度低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仅是为人民群众看好牙,更重要的是树立起牙周及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重大慢病防控重要环节的意识,为口腔健康制造业的发展主动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从源头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主动研究解决口腔医学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将口腔医疗器械、设备、材料的研发与创新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从而树立为健康口腔、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实现,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考核方式包括课堂测试(网络教学平台测试,每位任课教师)、课后作业(开卷)、期末考试(笔试、闭卷)、课程论文。
成绩评定包括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其中课堂测试取数次测试的平均值,占20%;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病例分析等取均值,占10%;课后拓展占10%;期末考试占60%。
详见各章【课后思考与考核评价】。
孟焕新. 牙周病学.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1)NEWMAN TAKEI,KLOKKEVOLD CARRANZA.Clinical periodontology. 13th ed. Philadelphia:Elsevier,2018.
(2)NIKLAUS LANG,JAN LINDHE.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 6th ed. Chichester:Wiley-Blackwell,2015.
(1)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2)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3) Journal of Periodontal Research
(4) Periodontology 2000
(1)山东大学课程:
牙周病学。
(2)人卫慕课:
牙周病学。
掌握牙周病学的概念。熟悉牙周病与口腔多学科间的重要联系,体会多学科治疗牙周疾病的重要性。了解牙周病学发展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充分认识到牙周病学涵盖的主要内容以及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牙周病学的热情以及致力于提高国民牙周健康及口腔健康水平的思想意识。
1.牙周病学的定义。
2.牙周疾病与口腔各学科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
3.牙周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之间联系的研究。
4.牙周病学发展简史。
1.思政教学 牙周病发病率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病痛,还会造成患者工作和学习的延误。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病治疗造成的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将会日益严重。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系统学习牙周病学对于预防及诊疗牙周疾病、提高国民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案例教学法 通过慢性牙周炎及侵袭性牙周炎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牙周病学。
3.讨论法 引导学生讨论身边的牙周炎患者表现有哪些?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其他专业相关的牙周疾病有哪些?
4.PPT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同时进行,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通过典型病例引入牙周病学的概念,通过文献导读引入牙周病与口腔其他专业及全身健康之间的关系。
直接展示目标内容。
牙周病学,牙周疾病与口腔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牙周疾病与全身性疾病及健康之间的关系,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
学生讨论身边的牙周炎患者表现有哪些?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其他专业相关的牙周疾病有哪些?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纠正一些对牙周病的错误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牙周病给个人带来的病痛、工作和学习的延误,以及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将日益严重。系统学习牙周病学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口腔医生应有全局观和整体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能只见牙不见人,要以口腔健康(oral health)、全身健康(overall health)为目标进行牙周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既要全面规划牙周治疗、口腔治疗,又要关注全身健康。以牙周健康作为基石,促进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1.简述牙周病学研究的内涵。
2.简述牙周医学的概念以及与牙周病学的不同。
3.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牙周病学(periodontology)、牙周病学(periodontics)、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s)。
掌握牙周组织的临床学标志,结合上皮的概念、结构、附着方式及附着位置的变化,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龈牙结合部的位置及组织结构特点,龈牙单位的概念,附着龈的概念、测量及生理学特征,角化龈的概念及重要性,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细胞和来源,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和临床特征。熟悉牙龈上皮的概念及分类,牙骨质的吸收及修复,牙周表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前牙美学区的牙周临床美学特点,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了解牙周组织增龄性改变。
能够掌握牙周组织解剖的临床意义,并在以后从事各个专业的临床操作中(如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等)能够保护正常的牙周组织结构,防止医源性牙周疾病的发生。
将掌握的牙周组织正常解剖结构知识用于指导临床各个专业的操作,使得所有口腔治疗建立在牙周健康之上并且有利于牙周健康的维护。
1.牙龈的临床解剖特点 主要是附着龈的概念和临床意义、结合上皮的定义和代谢特征、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意义、龈牙结合部的重要意义。
2.牙周膜细胞的组成和临床意义。
3.釉牙骨质界的位置、结构和临床意义。
4.牙槽骨、牙槽突、骨开窗和骨开裂的概念。
5.Brånemark骨质分类的意义。
6.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
7.牙周表型的定义和特征。
1.思政教学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由于未掌握牙周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而造成牙周组织伤害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学中要融入理论具有指导实践并推动实践发展的作用等相关内容,教育并引导口腔医学生掌握牙周组织解剖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真正应用于指导以后各个专业的临床操作,使修复体、充填体、种植体及所有的口腔治疗及专业操作都建立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之上,并且都要有利于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维护,维持并保护牙周健康和口腔健康。
2.案例教学法 通过附着龈丧失相关的牙周病病例引导学生理解附着龈的临床意义,通过不良修复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宽度的临床意义。
3.讨论法 引导学生讨论龈牙结合部在机体防御系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4.提问式教学 提问学生牙周组织包括的结构,提问附着龈的测量方法,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细胞来源。
5.PPT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同时进行,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通过牙周组织的典型解剖图片导入本节课内容。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提问牙周组织包括哪些结构。
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由于未掌握牙周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造成牙周组织伤害的案例比比皆是,所有的临床操作都要避免破坏生物学宽度,口腔医生应当有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精神,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意识,真正为患者的健康负责。
1.生物学宽度概念很重要,临床有关治疗若忽视生物学宽度恒定的原理,将会出现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等并发症。
2.附着龈不仅可以维持牙周组织健康,在美观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许多牙周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因此,保持附着龈一定宽度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上皮具有重要的特点,如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细胞间隙大、分化快速等,其与牙釉质有机附着结构称为上皮性附着。
4.牙周膜干细胞是牙周病治疗后形成新附着的主要来源细胞。
5.简述釉牙骨质界的存在形式及临床意义。
6.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膜龈联合(mucogingival junction)、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牙周韧带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
掌握牙周病1999年分类。熟悉牙周病2018年新分类内容。了解牙周病流行因素,牙周病危险因素评估,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和结果分析。
能够应用牙周病分类进行诊断,并分析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了解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通过了解世界及中国牙周病流行情况,认识到牙周病防治的艰巨任务,激发学生投身牙周病学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的热情。
1.牙周病1999年分类优缺点以及2018年新分类评价。
2.结合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国内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3.影响牙周病流行的因素。
1.思政教学 通过了解世界及中国牙周病的流行情况,认识到牙周病防治的严峻任务。进一步深入了解临床医学领域及口腔医学领域很多指南、共识及分类都是由欧美国家主导制定,乏见我国口腔临床工作者的参与。欧美人制定的标准未必适应中国人的临床状况。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口腔医学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重视临床研究,掌握临床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信心进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建立中国人的口腔临床样本库,有实力牵头制定口腔医学疾病诊疗的中国及国际专家共识、临床指南及疾病分类。
2.课程教学以自学和讨论为主,学生提前预习,准备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由教师进行点评。
1.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2.讲授主要教学内容 1999年及2018年牙周病分类方法(学生提前预习、课堂讲授)。
3.引导学生讨论牙周病流行因素及危险因素评估,自学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
1.1999年分类与传统牙周病分类优缺点都较明显,重点了解其缺陷之处。
2.根据我国牙周病患病情况,2018年新分类的临床应用还有困难,但对于临床研究是必须掌握的。因此,考核难点在于新分类中关于牙周炎是如何进行分期和分级的。
掌握口腔微生物及其在牙周病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常菌群的概念,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牙菌斑的概念与形成过程,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的概念,牙周微生物致病的机制,主要的牙周致病菌。熟悉牙菌斑生物膜的致病学说。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病毒在牙周病中的作用,Koch法则。
掌握菌斑在牙周疾病(口腔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牙周疾病的治疗基于菌斑清除及菌斑控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关于牙周微生物学有很多研究热点,了解、掌握、剖析这些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及从事基础研究、做原创性工作的热情。
1.口腔正常菌群的概念及牙周病的致病因子。
2.牙周微生态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3.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4.牙周病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5.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6.重要牙周致病菌及其致病机制。
1.课程思政 结合本章所学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结合文献导读,深入思考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牙周炎及种植体周炎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牙周炎和种植体周炎治疗中慎用抗生素的原因:全身使用的抗生素经血液循环后不能充分抑制局部生物膜的再生长,且抗生素的使用还可能增加机会致病菌生长的风险。因此要引导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站在维护患者健康的角度,合理使用抗生素。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采用PPT多媒体教学。
3.讨论式教学 本章节提出了一些迄今尚无定论、有待深入研究的热点,结合教师本人研究经历,剖析这些研究热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4.学生自学 学生课后查阅有关牙周炎发病机制的文献。
1.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2.前测 课前让学生复习口腔生物学与牙周微生物相关的内容,课堂提问相关内容。
3.教师讲授主要教学内容。
4.本章节有很多正在研究的热点,结合教师本人的研究经历,剖析这些研究热点,进行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讨论,如“负载SDF-1的牙龈蛋白酶响应型温敏水凝胶”的智能抗菌机制。
5.学生课后查阅有关牙周炎发病机制的文献。
1.简述牙周生态系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2.简述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及形成过程,牙周病患者良好的牙菌斑控制的重要意义。
3.牙菌斑生物膜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有哪些?
4.牙周微生物致病的直接作用有哪些?
5.伴放线菌团聚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致病性及临床意义。
6.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牙龈病(gingival disease)、牙周炎(periodontitis)、口腔正常菌群(oral normal flora)、固有菌群(indigenous flora)、牙周微生态系统(periodontal microecosystem)、牙菌斑生物膜(dental plaque biofilm)、牙菌斑(dental plaque)、获得性薄膜(acquired pellicle)、白垢(materia alba)、龈上牙菌斑生物膜(supragingival plaque biofilm)、龈下牙菌斑生物膜(subgingival plaque biofilm)、附着性龈下牙菌斑生物膜(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biofilm)、非附着性龈下牙菌斑生物膜(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biofilm)、牙周致病菌(periodontal pathogen)。
掌握牙周病发病的各种局部促进因素的内容及局部促进因素在牙周病中的地位与作用,牙石的分布、结构及临床意义,
创伤、创伤性
、原发性
创伤和继发性
创伤的概念以及意义,食物垂直及水平嵌塞的定义,造成食物嵌塞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牙齿解剖形态及接触关系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不良刷牙习惯、口呼吸及上唇过短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或影响,不良充填体、不良修复体、烈性药、不良正畸装置、不当的治疗设计等因素对牙周组织的危害。熟悉食物嵌塞的治疗,食物嵌塞造成的牙周病损,牙釉质突起(包括釉珠)、畸形舌侧沟、牙根异常、骨开窗或骨开裂对牙周组织影响的机制及临床表现,咬硬物,夜磨牙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了解牙石形成的机制,Glickman和Waerhang对
创伤在牙周炎发病中作用的观点,激惹区及协同破坏区,扶壁性骨形成的意义,牙面着色的危害。
通过知识学习,学会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牙周病患者病因中的局部促进因素。
牙周病发病因素中有很多医源性因素,通过对局部促进因素的学习,使口腔医学生认识到应当以保护患者口腔健康为己任,不要因自己的不当操作造成患者的创伤。
1.牙石的分布、结构及临床意义。
2.牙解剖因素 牙齿位置异常、拥挤和错
畸形。
3.
创伤和创伤性
、原发性
创伤和继发性
创伤。
4.垂直及水平食物嵌塞的定义,造成食物嵌塞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
1.思政教学 不良修复体、充填体及矫治器等的治疗设计都会成为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口腔医学生应当以保护患者口腔健康为己任,切忌因自己的不当操作造成患者的创伤。所有的治疗都应基于有利于患者进行自我菌斑控制,有利于维护牙周健康的原则进行设计。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
3.案例教学法 展示不良修复体侵犯生物学宽度、充填体悬突及正畸矫治装置(橡皮圈)等医源性因素造成的牙周组织破坏。
4.讨论式教学 给出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讨论并指出牙周组织破坏的局部因素可能有哪些。
5.提问式教学
创伤的临床表现可能是什么?食物嵌塞的原因有哪些?
1.导入 展示口腔卫生状况相似的两个患者,却有不同程度及进展速度的牙周破坏表现,导入牙周病非单因素疾病,还有很多局部因素会加重或加速牙周破坏。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病的始动因素是什么。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讨论。
5.思政教学 不良修复体、不良正畸、不良治疗设计都会成为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口腔医学生应当以保护患者口腔健康为己任,切忌因自己的不当操作造成患者的牙周创伤。
6.学生课后查阅有关牙周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文献。
1.影响牙周病进程的牙发育异常或解剖缺陷有哪些?
2.如何理解
创伤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炎症和
创伤对牙周组织影响的机制是什么?
3.在牙体、修复和正畸治疗中应该怎样保护牙周组织健康?
4.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局部促进因素(local contributing factor)、牙石(dental calculus)、骨开裂(dehiscence)、骨开窗(fenestration)、
创伤(occlusal trauma)、创伤性
(traumatic occlusion)、原发性
创伤(primary occlusal trauma)、继发性
创伤(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潜掘性骨吸收(undermining resorption)、扶壁骨形成(buttressing bone formation)、食物嵌塞(food impaction)。
掌握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宿主免疫反应及全身因素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牙周病发病的全身促进因素。熟悉牙周炎发病过程中宿主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牙周炎的愈合过程。了解牙周病病因的研究进展。
通过知识学习,学会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牙周病患者病因中的全身因素。
全身系统性疾病与牙周炎互相影响,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掌握有哪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是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口腔医生不能眼中只有牙齿,只有口腔局部,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观,维护患者的牙周健康,为患者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保驾护航。
上皮屏障作用,龈沟液的成分与意义,唾液的成分与意义。
先天性免疫反应、获得性免疫反应。
牙周稳态。
遗传因素、性激素、吸烟、有关的系统性疾病。
1.思政教学 全身系统性疾病与牙周炎互相影响,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教育学生增强系统思维、树立全局观念,掌握哪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是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口腔医学生要有全局观和多学科合作意识。对于伴全身性疾病的牙周炎患者,需要与内科医生进行密切沟通交流合作,通过对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结合对患者牙周疾病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同时促进患者的全身健康。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展示糖尿病患者牙周炎快速进展的病例,妊娠期、青春期牙周相关疾病的病例,引导学生理解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4.讨论式教学 临床上有些人会问:“我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每天刷牙很好,我都不认真刷牙,为什么他的牙周炎还这么重,而我却没有?”请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5.提问式教学 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有哪些?
6.学生自学 在牙周致病菌刺激作用下,一些细胞因子会被分泌至龈沟液和唾液中,因而这些因子的含量可作为判断牙周炎症破坏程度或者状态的标志指标,也是研究的热点。通过自学及查阅相关资料阐述目前龈沟液和唾液中的哪些内容物能作为牙周炎症和组织破坏的标志物。
1.思政教学 全身系统性疾病与牙周炎互相影响,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掌握哪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是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口腔医学生要建立全局观和整体观,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牙周和口腔状况,更要有大健康的理念,积极寻求与内科医生的合作,通过对全身性疾病的会诊与治疗,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并有效促进其全身健康。
2.导入 展示口腔卫生状况相似的两个患者,却有不同的牙周破坏表现,导入牙周病是非单因素疾病,还有很多全身因素会加重或加速牙周破坏。
3.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4.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的始动因素及局部促进因素。
5.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讨论。
6.学生课后查阅龈沟液和唾液中的哪些内容物能作为牙周炎症和组织破坏的标志物。
1.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包括哪些方面?
2.先天性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牙周病中的作用是什么?
3.遗传因素对牙周病的影响是什么?
4.哪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是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5.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上皮附着(epithelial attachment)、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获得性免疫反应(acquired immune response)、再生(regeneration)、修复(repair)、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
掌握牙周病的主要症状,与牙周病临床症状相应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牙周袋的概念和分类,影响牙周探诊深度准确性的因素,探诊深度及附着水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骨上袋和骨下袋的区别,牙槽骨破坏的主要形式。熟悉牙周病主要症状的组织病理机制。了解牙周病的活动性以及部位特异性。
掌握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并应用到对牙周病的具体诊疗过程中。
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牙周病的主要症状。
2.牙周病主要症状形成的病理机制。
3.牙周袋的概念和分类。
4.附着丧失的概念。
5.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之间的关系。
6.牙周袋形成的病理机制。
7.牙槽骨破坏的主要形式。
8.引入临床病例强化对牙周病临床表现的理解。
1.思政教学 牙周炎是长期慢性的发病过程,早期往往不易发现,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口腔医学生应该在临床诊疗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口腔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并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科普宣传、义诊服务,提升全民的口腔健康意识,防病患于未然,除病痛于初患。同时,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重点、难点问题采用示意图、模型等方式进行强化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引入临床病例,强化对牙周病临床症状的理解。
4.提问式教学 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导入 展示不同的牙周病表现,导入牙周病主要症状。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健康牙周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牙周病的临床症状。
5.思政教学 根据牙周炎的疾病发展进程和临床表现,强化口腔疾病预防先行的理念,强调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提升全民口腔健康素养。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层面对于口腔健康科普宣传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充分认识到老年人是牙周疾病的高发人群,儿童青少年是口腔健康素养提升的关键人群。针对这些特殊群体,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有重要意义。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如何理解牙周袋的概念 牙周袋是指因上皮附着向根方迁徙(附着丧失)而形成的病理性加深的龈沟。因此在牙周袋中,同时存在附着丧失和病理深度两种情况,仅有病理性加深的龈沟不能定义为牙周袋。
2.骨下袋的分类 骨下袋的一壁、二壁、三壁袋的分类对于牙周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骨下袋的分类是讲授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3.简述探诊深度与附着丧失之间的关系。
4.简述牙槽骨破坏的主要形式。
5.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初期病损(initial lesion)、早期病损(early lesion)、确立期病损(established lesion)、晚期病损(advanced lesion)、牙龈出血(gingival bleeding)、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骨上袋(suprabony pocket)、骨下袋(infrabony pocket)、牙槽骨吸收(alveolar bone resorption)、水平型吸收(horizontal resorption)、垂直型吸收(vertical resorption)、角型吸收(angular resorption)、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牙松动(tooth mobility)、牙周病活动性(periodontal disease activity)。
掌握牙周病的检查内容、步骤;牙周探诊的方法和影响因素;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的意义及检查方法、探诊内容;反映炎症程度及牙石、菌斑量的牙周临床指数;根分叉病变的检查和分度;牙周组织的正常和异常X线影像表现,并能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牙周病历记录的内容。熟悉影像学检查的新方法、
关系的检查方法。了解牙周炎的其他辅助检查(微生物学、压力探针、龈沟液及酶学检查等)。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具备熟练进行牙周疾病检查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牙周炎的明确诊断。
掌握并能够对患者进行详细准确的牙周检查,能够依据所学知识正确诊断,从而为给患者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和进行精准的预后判断打下坚实基础。
1.病史收集的方法和内容。
2.牙周组织检查的内容以及反映牙周状况的各种牙周指数。
3.牙周探诊的方法及影响因素。
4.
关系及咬合功能的检查。
5.正常和异常牙周组织的影像学表现。
6.牙周病病历的特点和书写要求。
1.思政教学 牙周病的检查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临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去探索更加特异、简单、方便、无创的辅助检查手段和试剂盒,例如椅旁试剂盒的开发,用宏基因组来检测龈下菌群,用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牙周炎的快速诊断等。引导激励学生结合临床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研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认识到病历具有法律效力,强调客观准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重点、难点问题采用示意图、模型、视频、提问研讨等方式进行强化讲授。
3.案例教学法 通过引入临床病例,展示标准病历的书写,强化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结合临床病例讲解如何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对患者的牙周状况和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价。
4.自学 牙周炎辅助检查诊断属于自学内容,学生自学,老师总结并鼓励学生进行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并用研究成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5.讨论式教学 引导学生讨论临床工作中采用怎样的检查顺序才不会遗漏检查内容。
1.导入 由牙周疾病的分类、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导入牙周病的全面检查与诊断的重要性。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病的临床症状。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展示标准病历的书写,强化讲授和学生的理解。
5.思政教学 鼓励学生认识到结合临床诊疗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及产品研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范准确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6.学生课下阅读文献,学习牙周炎的辅助检查诊断。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包括病史采集、牙周组织检查、
关系及咬合功能的检查、X线检查等。只有全面系统的检查才可能对患者的牙周状况和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价,这部分重点内容需要结合具体临床病例进行理解。
牙周探诊是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正确的探诊有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牙体解剖形态、医生操作方法以及熟练程度、牙周炎症状态等均可影响探诊的准确性,临床操作时要尽量减小操作误差。
X线片的应用可以评价牙槽骨吸收状况,这也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检查。
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S-OH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牙周探诊(periodontal probing)、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n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掌握单纯性龈炎、妊娠期龈炎、增生性龈炎、药物性牙龈肥大、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及白血病的牙龈病损。熟悉青春期龈炎、龈乳头炎及牙龈纤维瘤病。了解疱疹性龈口炎。
在临床中具备对各型牙龈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牙龈疾病进行精准治疗。
在知识讲授中,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慢性龈炎的流行情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青春期龈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预防。
3.妊娠期龈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4.白血病的牙龈病损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药物性牙龈肥大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6.牙龈纤维瘤病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7.牙龈瘤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8.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9.急性龈乳头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预防。
1.思政教学 走马牙疳是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严重并发症。走马牙疳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并发症在我国已经基本绝迹。但在非洲,因为经济条件差,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导致免疫力低下,非洲儿童中还有很多走马牙疳患儿,因疾病造成颜面缺损,严重影响其生活和生命质量。在流行病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幸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并转化为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为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引入临床病例,强化系统性疾病及全身系统用药在牙龈的表现,提醒学生注意全身状况对于牙周疾病的影响。
4.情景式教学 结合1例白血病牙龈病损的典型病例,让学生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身临其境面对这个患者,一步一步按照临床实际情景进行诊疗,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
5.讨论式教学 临床上若有一患者主诉牙龈出血,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该症状?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1.导入 展示健康牙龈表现及各种牙龈病临床表现的图片,引入牙龈病的讲解。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健康牙龈的表现。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的能力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5.思政教学 结合走马牙疳的临床病例,激发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同时启迪学生该如何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的能力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临床上对于牙龈出血的判断 受到刺激后出血(刷牙、咬硬物、探诊出血)——慢性龈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等;自发性出血可能伴疼痛——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白血病的牙龈病损或者全身系统性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学生可以延伸思考临床上若有一患者主诉牙龈出血,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该症状,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2.简述菌斑性龈炎的临床表现、预后及预防性措施。
3.简述归纳牙龈肥大的病损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简述牙龈瘤的病理分型及治疗方法。
5.简述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6.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慢性龈炎(chronic gingivitis)、妊娠期龈炎(pregnancy gingivitis)、药物性牙龈肥大(drug-induced gingival enlargement,DIGE)、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acute 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ANUG)、白血病的牙龈病损(leukemia related gingival lesion)、青春期龈炎(puberty gingivitis)、急性龈乳头炎(acute papillary gingivitis)、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牙龈瘤(epulis)、牙龈线形红斑(linear gingival erythema,LGE)、主诉(chief complaint)、临床症状(clinical symptom)、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自觉症状(subjective symptom)、可逆性病变(reversible diseases)、牙龈肥大(gingival enlargement)、坏死性龈口炎(necrotizing gingivostomatitis)、走马牙疳(noma)。
重点掌握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关系,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分型和分度、治疗原则,侵袭性牙周炎的命名历史、病因、临床表现(局限型和广泛型)、诊断、治疗原则。熟悉相对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在牙周组织的表现。
在临床中具备对各型牙周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并能够针对不同的牙周疾病进行精准治疗。
很多全身性疾病都会有牙周和口腔的局部表现,临床诊疗中要具备全科知识及整体观念,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而非只见口腔不见患者。
1.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和联系。
2.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特点。
4.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5.反映全身性疾病的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及治疗。
1.思政教学 很多全身性疾病都会有牙周和口腔的局部表现,临床诊疗中要具备整体观念,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而非只见口腔不见患者。同时,需要建立起维护牙周健康对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牙周治疗的全局理念,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掌握慢性牙周炎与侵袭性牙周炎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上的不同。
4.讨论式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总结慢性牙周炎和侵袭性牙周炎的特点,从易感人群的年龄、性别、发病率、微生物、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5.文献导读 通过提供文献导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2018年新分类中关于牙周炎的分期分级,使学生能够在临床诊疗中将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对应。
1.导入 展示健康牙周、牙龈炎、牙周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图片,引入牙周炎的讲解。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真性牙周袋和假性牙周袋的区别。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慢性牙周炎与侵袭性牙周炎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上的不同。
5.思政教学 牙周病在我国发病率极高,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及疾病存在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起维护牙周健康对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牙周治疗的全局理念,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在知识讲授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诊断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对学生进行爱伤教育、人文情怀启迪,强化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文献导读 通过提供文献导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2018年新分类中关于牙周炎的分期、分级,使学生能够在临床诊疗中将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对应。
1.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要充分考虑年龄与骨破坏和附着丧失程度是否一致,不能只考虑年龄因素。
2.侵袭性牙周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其与临床特点相对应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鉴别?
4.如何鉴别诊断重度牙周炎与系统性疾病牙周炎表现?
5.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loc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LAgP)、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牙位特异性(tooth-specificity)、位点特异性(site-specificity)、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龈下清创术(subgingival debridement,root debridement)、反映全身性疾病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掌握牙周脓肿的发病因素、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交通途径、相互影响、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根分叉病变的分度及治疗原则,牙周医学的概念。熟悉牙周感染对全身性疾病的影响。了解牙龈退缩的原因、危害和处理原则,呼气异味的来源、构成成分及处理原则。
临床中能够准确进行牙周炎伴发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深入理解牙周医学的概念并能够指导临床治疗。
牙周病在我国发病率极高,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和疾病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建立起维护牙周健康对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牙周治疗的全局理念,增强通过维护牙周健康进而提高国民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水平的责任及担当。
1.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解剖关系、临床类型及治疗原则。
2.根分叉病变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牙周脓肿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牙龈退缩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5.牙根面敏感的治疗。
6.呼气异味的成分及形成、来源、诊断、处理原则。
7.牙周感染对全身性疾病的影响。
8.伴全身性疾病患者及特殊人群的牙周治疗。
1.思政教学 口腔是人体的四大菌库之一,口腔健康状况决定着全身健康,口腔疾病与系统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重大慢病防控体系重要的一环,牙周疾病的治疗决定着很多系统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作为未来的口腔医生,不仅要指导并推动患者建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同时,在与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牙周炎的治疗中,还要积极寻求与相关临床医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牙周疾病系统规范的治疗,将会为患者系统性疾病的良好预后及全身健康的维护提供更为有效且较少经济负担的治疗策略。通过牙周医学的学习,将会在以后的临床诊疗中,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跨一级学科的沟通与合作,为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的实现,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中国口腔医学生的重要贡献。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掌握主要的牙周炎伴发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4.文献导读 为学生提供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关系及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专家共识的文献,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了解牙周炎与系统性疾病的双向关系。让学生建立起维护牙周健康对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牙周治疗的全局理念。
1.导入 展示牙周病发展到晚期后的临床表现图片,引入牙周病伴发病变的讲解。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典型临床病例让学生掌握主要的牙周炎伴发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5.思政教学 列出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如关于牙周炎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低出生体重儿、类风湿关节炎、阿尔茨海默病等关系的文献,并将学院关于牙周炎和糖尿病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呈现,让学生建立起维护牙周健康对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牙周治疗的系统思维、全局理念,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6.文献导读 为学生提供关于牙周病和糖尿病之间关系及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专家共识的文献,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了解牙周炎与系统性疾病的双向关系。
1.如何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总体预后进行判断?
2.根分叉病变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的难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牙龈退缩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
4.临床上该如何对主诉口臭的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5.如何理解牙周医学?如何理解“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健康中国,从齿开始”?
6.伴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容易控制的原因有哪些?
7.在临床中,对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治疗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8.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com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逆行性牙髓炎(retrograde pulpitis)、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FI)、牙周脓肿(periodontal abscess)、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口臭(halitosis)、牙周医学(periodontal medicine)。
掌握牙周病危险因素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牙周病状态下预后判断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注意对个别患牙和整体牙列预后判断的异同。熟悉牙周病危险因素评估的内容以及不同危险因素的特点。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掌握,能够用于指导临床分析评估牙周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后判断。
注重扭转学生对牙周病不能治疗的错误认识,普及“口腔健康,守护天然牙”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强化作为牙周专科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牙龈病的预后、牙周炎的预后、伴有系统健康问题的牙周炎的预后。
学生事先通过牙周病学慕课自学本章节知识,通过6个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每个案例的危险因素、预后判断以及判断依据,学生代表进行汇报,老师点评总结,强化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2021—2023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新主题“健康口腔 守护天然牙”,旨在让学生关注口腔临床诊治中出现的商业化趋势问题,牢固树立保留天然牙的诊疗主旨理念,加强牙周病学与牙体牙髓病、正畸、修复的多学科联合,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天然牙髓、牙齿和牙根,引导口腔临床健康发展。同时,在知识讲授中,注重扭转学生对牙周病不能治疗的错误认识,普及“口腔健康,守护天然牙”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强化作为牙周专科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1.学生事先通过牙周病学慕课,自学本章节知识,通过6个不同类型的教学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每个案例的危险因素、预后判断以及判断依据,学生代表进行汇报,老师点评总结,强化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教学要求。
2.思政教学 引导学生注重天然牙的保留,针对每个患者每颗患牙的不同表现及不同预后,制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用自己的专业和敬业精神,尽可能地保留患者的天然牙。同时,普及“口腔健康,守护天然牙”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
1.牙周病转归变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2.牙周炎患者牙列整体预后的主要参考指标有哪些?
3.单纯慢性牙周炎的个别患牙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4.健康中国背景下,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作为一名未来的口腔医生,谈一谈如何投身到健康口腔行动方案中。
5.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危险因素(risk factor)、预后(prognosis)、依从性(compliance)。
掌握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牙周病治疗的基本程序、每一治疗阶段的内容及目的,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依据。了解牙周治疗中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通过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牙周病治疗的整体治疗目标并在临床诊疗中能够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依从性等指标,为牙周病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目标。
树立学生对牙周治疗的信心,并认识到牙周治疗过程中院感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普及“口腔健康,守护天然牙”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
1.牙周病的总体治疗计划,包括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和牙周病治疗程序。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有四点,治疗程序分为四个阶段,但每个个体的治疗目标是个性化的,需要的治疗程序也是个性化的,要根据个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治疗目标以及需要的治疗程序。
2.牙周治疗的院内感染控制很重要,主要目的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院内交叉感染。
1.思政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口腔治疗需要开放口鼻,牙周病的治疗因为用到超声波会形成大量气溶胶,加之治疗中出血较多,牙周治疗中的感染控制更加重要,引导学生认识牙周治疗过程中院感控制的重要性并知晓具体的防控措施。进一步纠正对牙周病预后不佳的错误认识,普及“口腔健康,守护天然牙”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通过6个牙周病系统治疗的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牙周病不同的个性化治疗目标和共同的总体治疗目标。
4.文献阅读教学法 向学生展示牙周病治疗的效果、牙周治疗的可行性,树立学生对牙周治疗的信心,并认识到牙周治疗过程中院感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5.视频学习 通过牙周病临床治疗场景录像,了解牙周病治疗过程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基本措施。
1.首先向学生展示6个牙周病系统治疗的案例,然后由学生分组总结讨论如下问题:①此6例患者治疗的个性化目标、共同的目标,从而导出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②总结归纳6例患者治疗的基本程序以及每个治疗阶段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依据;③为6例患者制订治疗计划,总结分析。最后,通过牙周病临床治疗场景录像,了解牙周病治疗过程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基本措施。老师点评总结,强化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教学要求。
2.通过案例及文献解读,向学生展示牙周病治疗的效果、牙周治疗的可行性。
3.通过牙周病临床治疗场景录像,了解牙周病治疗过程中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基本措施。
4.思政教学 牙周诊疗中全面防护(隔离衣、手术衣、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及防护面屏)的重要意义及措施。未来的临床前技能培训中院感培训作为最重要的一环,考核不过关,不能进入临床综合实习。引导学生课余学习吴峻岭教授主编的《口腔实习医生门诊诊疗操作医院感染控制学》。
1.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牙周病治疗的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3.牙周维护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其与牙周基础治疗的关系是什么?
4.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病因治疗(cause related therapy)。
掌握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在牙周病总体治疗中的地位和意义,牙周基础治疗包括的内容,菌斑控制的基本技术(包括自我菌斑控制、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牙周病患者咬合调整的选磨原则,牙周炎松牙固定的指征和时机。熟悉食物嵌塞的
治疗方法,发现并纠正造成菌斑滞留的因素。了解菌斑控制方法的进展,牙周夹板的种类。
掌握基础治疗即病因治疗,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是每一位牙周炎患者都需要进行的治疗,是所有后续复杂治疗的基础,但治疗内容并不仅限于洁治、刮治、根面平整。
牙周基础治疗属于牙周专科医生的基本功,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在临床牙周病的治疗中很好地应用,以去除牙周病的基本致病因素。
1.第一、二、三节属于菌斑控制的基本技术,主要在实验课讲述。本次授课主要通过病例治疗过程,向学生讲授菌斑控制技术实施过程中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从而提高学生对牙周治疗效果的正确认识。
2.牙周病患者选磨的原则、食物嵌塞的
治疗。
1.思政教学 牙周基础治疗技术是牙周专科医生的基本功,需要熟练掌握。有些口腔医学生热衷于提升牙周手术的技巧,忽视牙周基础治疗的重要性,这是错误的。所有的牙周手术治疗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治疗之上,并且有些牙周疾病只需要牙周基础治疗就可以,完全不需要手术。也有研究表明,完善持续的基础治疗可以达到和牙周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厚植为民服务情怀,树立患者为上的观念,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保障患者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倡导价值医疗(value-based medicine/health-care),也叫最高性价比的医疗。在面对患者的时候,作为医生,需要思考如何在一定成本下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通过6个病例强化菌斑控制、定期复查复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牙周病能否长期有效控制、患牙能否长期或终身保存主要取决于定期的基础性维护治疗。
4.通过思考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向学生展示正反6个病例强化菌斑控制、定期复查复治的重要性,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帮助学生认识到牙周病能否长期有效控制、患牙能否长期或终身保存主要取决于定期的基础性维护治疗。
2.提问式教学 通过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知识。
3.思政教学 牙周基础治疗属于基本功,需要熟练掌握并在临床进行应用。同时临床治疗中要关注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倡导价值医疗。在实验课中2位学生一组互相为对方进行牙周基础治疗,体验患者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建立培养爱伤观念。
1.牙周基础治疗的内涵包括哪些?
2.菌斑控制的措施有哪些?龈上菌斑控制、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的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3.咬合平衡在牙周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恰当的适应证选择下,可通过磨改牙齿外形以消除创伤性
,但需要慎重选择,那么牙周病患者咬合调整中选磨的原则有哪些?
4.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菌斑控制(plaque control)、氯己定(chlorhexidine)、龈上洁治术(supragingival scaling)、龈下刮治术(subgingival scaling)、根面平整术(root planing)、
治疗(occlusal therapy)、调
法(occlusal adjustment)、选磨法(selective grinding)、牙冠成形术(coronoplasty)、食物嵌塞(food impaction)。
掌握牙周科常用药的成分、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牙周治疗中的地位、应用原则及药物选择,局部用药的优缺点。熟悉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种类及目的,牙周病全身用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前景,四环素族药物的新作用。
掌握牙周病药物的全身和局部应用原则,能够在临床牙周病治疗中合理用药。
所有的药物治疗都是双刃剑,都会带来副作用,因此应该谨慎考虑牙周炎患者的药物治疗,坚决抵制抗生素滥用。
1.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2.牙周病的全身药物治疗。
3.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1.思政教学 牙周病的临床用药一定要结合相应的病理基础(如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需要辅助口服抗生素,是因为牙周致病微生物入侵牙龈上皮,甚至到达结缔组织或者根面)进行,较轻的牙周疾病是不需要全身用药的。即便需要药物治疗,也一定是在建立在基础治疗之上的临床用药。作为一名牙周医生,要坚决避免抗生素滥用。同时,需要结合精准医疗的理念和关于牙周微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一些基础治疗难以控制的牙周炎症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激励学生强化攻坚克难精神,致力于科研攻关,研发灵敏高效的椅旁检测试剂盒,指导临床更精准地进行牙周用药。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具体案例6个,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应用原则。通过临床病例,讲授局部用药的方法,总结其优缺点。
4.学生结合《口腔临床药物学》自学牙周科常用药的成分、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老师总结并告知学生临床上如何进行用药医嘱的下达,如何处理药品的不良反应。
1.导入 由牙周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导入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病的病因。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展示,学生总结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应用原则。
5.思政教学 为了患者的最大利益和防止抗生素滥用,临床一定要注意合理牙周用药。同时,结合目前临床常用牙周病缓释药物需要进口、价格昂贵的现状,激励学生进行药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参与牙周及口腔用药的研发,研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缓释作用的牙周局部用药,解决目前牙周治疗用药的“卡脖子”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口腔健康的需求,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化、实践化,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6.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测试,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习内容。
1.牙周病患者全身用药的适应证是什么?
2.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药剂量、方法以及用药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牙周病局部用药的适应证和时机是什么?
4.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缓释剂(slow-release preparation)。
掌握牙周手术治疗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各类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手术后的愈合,牙龈切除术、翻瓣术的基本原则,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的生物学原理及操作原理,牙龈退缩的Miller分类和Cairo分类。熟悉牙周翻瓣术和牙龈切除术的操作要点。了解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膜龈手术,牙周组织再生性治疗的进展。
掌握牙周手术的目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并能在临床上为不同患者制订并实施初步手术治疗计划。
牙周手术一定要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治疗之上,并且经过严格评估才可进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按照循证医学的方式并结合患者的价值和愿望,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1.牙周手术的发展简史、基本原则以及常用的牙周手术器械。
2.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3.牙周翻瓣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4.磨牙远中楔形瓣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5.切除性骨手术的适应证以及操作要点。
6.牙周再生性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类型以及操作要点。
7.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的原理。
8.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原则。
9.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操作要点。
10.膜龈手术的定义及种类。
11.辅助正畸的牙周手术。
1.思政教学 牙周手术治疗是牙周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GTR是促进牙周新附着形成以期获得理想牙周组织再生效果的有效策略。基于牙周炎的高发病率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GTR中必须使用的屏障膜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临床常规应用的屏障膜大多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因此,开发兼具促进骨修复再生和屏障阻挡双重功能的复合膜材料对引导牙周组织及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精准修复再生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口腔医用材料产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兼具屏障阻挡和诱导成骨双重功能的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双面神”复合膜的研究思路、设计过程、实验流程及未来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投入到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屏障膜和植骨材料的科学研究中,为培养“口腔+X”学科交叉融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 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掌握牙周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
4.文献综述 让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对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1.导入 展示牙周基础治疗后仍然存在的问题,引入第二治疗阶段——手术治疗。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基础治疗的内容。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典型病例+翻转课堂,让学生总结掌握牙周手术的目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
5.思政教学 通过教师研发的“双面神”屏障膜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深刻了解牙周组织再生的原理及屏障膜和植骨材料的应用、国内研发现状,启发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不仅仅是为人民群众看好牙,还需要从源头上下功夫,从创新上去努力,将口腔医疗器械、设备、材料的研发与创新,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这些任务单靠口腔医生是完不成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学者们通过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汇聚一起解决,一起完成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满足人民群众对口腔健康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起为健康口腔、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口腔医生的智慧和力量。
6.文献综述 让学生课下自行查阅文献,对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做一个综述,老师评价总结。
1.牙周手术治疗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2.各类牙周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术后愈合如何?
3.牙龈切除术和牙周翻瓣术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生物学原理和操作原理是什么?
5.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翻瓣术(flap surgery)、牙龈切除术(gingivectomy)、牙龈成形术(gingivoplasty)、改良 Widman 翻瓣术(modified Widman flap)、切除性骨手术(resective osseous surgery)、牙周组织再生(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屏障膜(barrier membrane)、新附着(new attachment)、长结合上皮(long junctional epithelium)、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成牙骨质细胞(cementoblasts)、成骨细胞(osteoblasts)、牙冠延长术(crown lengthening surgery)。
掌握牙周维护治疗的重要性及内容。熟悉预防牙周病的基本原则。
临床中能够激励患者进行有效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并且能够指导患者进行牙周维护,巩固已经获得的良好的牙周治疗效果。
长期有效的牙周维护需要医生不断地对患者进行良性激励,口腔医学生必须具备这种正向影响及引导患者的素质和能力。
1.疗效维护期的牙周支持治疗。
2.预防牙周病的基本原则。
1.思政教学 牙周维护治疗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而忽视牙周维护,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事倍功半。同时,以优良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建立患者对医生的充分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患者才会认真执行医嘱,维护好口腔卫生,并按约复诊。在牙周疾病的治疗中,需要建立医患共同体,双方要相互信任,都要竭力付出,共同维护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及前期良好的治疗效果,共同实现牙周健康的长期维持。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引入按时进行临床牙周维护和依从性不佳的正反两方面病例,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治疗的重要性。
1.导入 通过病例展示,引入牙周维护治疗。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治疗的总体目标和个性化目标。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牙周病维护治疗的重要性。
5.思政教学 牙周疾病的治疗中,强调建立医患共同体及双方彼此认可、共同付出,一起维护牙周健康、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1.牙周维护治疗的重要性及内容是什么?
2.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
熟悉牙周炎患者接受修复或正畸治疗的时机和前提,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证,正畸过程对牙周组织可能的影响以及修复治疗时和正畸治疗前、中、后为保护牙周组织应注意的问题,种植体周黏膜与种植体-骨界面,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治疗,种植体周炎的诊断与治疗。
充分掌握牙周学科在口腔相关学科中的基石作用,明确修复、正畸和种植等治疗需要建立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牙周治疗可以为其他专业的成功治疗保驾护航。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理念。
1.修复治疗与牙周健康的关系 修复治疗的时机、前提以及与牙周健康有关的修复体设计要求。
2.正畸治疗与牙周健康的关系 正畸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适应证以及正畸治疗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保护。
3.种植体周组织。
4.种植体周组织与牙周组织的比较。
5.健康种植体周组织的临床特征。
6.牙周病患者的种植治疗注意事项。
7.种植体周组织疾病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1.思政教学 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发挥核心及基石作用。首先,所有的修复体、种植体和正畸治疗都必须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因此,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口腔医学哪个专业,均应该牢固掌握牙周病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从而保障在进行其他相关专业治疗(如修复、正畸、种植)之前,先进行牙周的专业评估及牙周的系统、专业、规范的治疗。其次,所有的口腔治疗都应该建立在利于患者的口腔实施、利于患者的牙周健康维护的基础上,不能成为医源性的损害牙周健康的因素。培养学生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思维和意识,尤其是对于复杂或者疑难病例,牙周、修复、正畸、种植等相关专业医生需要共同研讨,遵循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制订最优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讲授,全部采用PPT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
3.案例教学法 引入临床病例,让学生明确牙周炎与修复、正畸的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让学生认识到拔牙后种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有可能发生种植体周炎。
4.讨论式教学 让学生讨论总结如何在正畸、修复、种植治疗中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如何让牙周病学知识为正畸、修复、种植治疗保驾护航。
1.导入 通过病例展示,引入牙周第三治疗阶段。
2.目标 直接展示教学目标。
3.前测 提问学生牙周治疗的目标。
4.讲授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典型临床病例讲述牙周病与修复、正畸、种植之间的多学科联系以及种植体周炎的危害。
5.思政学习 让学生认识到牙周病学的核心地位,正畸、修复、种植治疗中维护牙周组织健康的重要性,掌握牙周病学知识可以为正畸、修复、种植治疗保驾护航,牢固树立健康口腔、牙周护航的理念。
6.文献学习 让学生课下自行查阅文献,进一步丰富牙周治疗与修复、正畸、种植治疗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种植体周炎的治疗。
1.牙周炎患者接受修复或正畸治疗的时机和前提是什么?
2.牙周炎患者做正畸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
3.正畸过程对牙周组织可能的影响是什么?
4.修复治疗时和正畸治疗前、中、后为保护牙周组织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种植体周黏膜与种植体-骨界面
6.牙周炎患者如何种植治疗?
7.种植体周炎如何诊断与治疗?
8.掌握以下中英文名词及其意义 种植体周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种植体周炎(periimplantitis)。
(葛少华 宋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