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起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因此,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就是启发所有专业课程教师回归教育初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口腔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课程知识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不如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丰富。要推动和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要求口腔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不仅有完备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还要主动深入挖掘每门课程所蕴含的价值追求,从更广阔的领域、更深远的层次理解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内涵,自觉将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巧妙地融入口腔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这种融入要坚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为了思政而思政”,切忌强行植入、生搬硬套,因此对每一位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广大口腔医学专业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切实增强挖掘本专业思政元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持之以恒地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密切结合起来,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从而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建构,也对学生的价值选择、性格养成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推进思政教学,首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有机融入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局势、掌握国家政策、对接人民需求,以坚实有力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例如,随着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和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口腔医学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国产器械设备和口腔科材料。这些器械设备和材料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相当多的产品在性价比上已超过了国外同类型产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国产口腔医疗器械、设备和材料领域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我国口腔医疗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需求,主动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投身于新产品的研发,为推进中国口腔健康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推进思政教学,其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国家发展方向、人民健康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协调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敦厚笃行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具备扎实的口腔医学专业学识,更能够通晓天下道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例如,口腔医学专业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不断加重的连续过程。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患者将面临更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疾病的自然进程,树立预防为主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临床理念,力争将疾病终止在早期阶段,减轻患者痛苦,有效缓解病患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推进思政教学,再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中医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西医结合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所著的《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小儿疳虫蚀齿方,使用雄黄(砷剂)使已龋坏露髓的牙齿失活,从而有效缓解牙痛。虽然现代牙髓病学已不再使用砷剂失活牙髓,但汉代就已经懂得利用砷剂失活牙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仅如此,中医的理论、针灸和验方至今仍被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口腔黏膜病,还能够协助口腔医学研究者认识口腔疾病与全身性疾病间的复杂联系。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中医的历史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学生挖掘中医药精髓,传承中医药文化瑰宝,促进新时代中医药的发展。
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推进思政教学,还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定为患者消除病痛的初心。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不仅在理论上丰富自己的学识,更要在实践中苦练基本技能,努力成长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口腔医学专业高水平人才。此外,还要注重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通过深化学生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学生在未来行医生涯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作为口腔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可塑性强的新时代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担负起时代的责任,争当“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用心用情培育优秀的口腔医学青年人才,不负党和人民的殷殷期望和谆谆重托!
(葛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