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者序

有的人的生活离不开野生生物,有的人缺了野生生物照样活得自在。那些离不开野生生物的人们读了这本随笔集定会既欢欣鼓舞,又有身处两难境地之感。

像风和日出一样,人们一度把获取野生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之事。社会进步了,那些理所当然的事物便从我们身边一一消失殆尽。现在,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么一个问题:为维持一种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我们牺牲那些大自然中的野生生物?对我们当中少数人来说,看大雁要比看电视重要,有机会看到一朵白头翁花和自由发表言论一样,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权利。

我承认,在机械化能保证我们吃到一顿美味的早餐,科学能揭示出野生生物来自哪里、它们是如何生活之前,这些野生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人文价值。因此所有的矛盾归纳起来成为一个只有极少数人能看清的问题:进步带来的好处在日益递减。当然,持反对意见者不这么认为。

到了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了。这本随笔集记录的就是我的转变。它们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的是我们一家人为逃避现代文明,在“周末木屋”里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威斯康星州的这个沙地农场在被我们那更广泛、更优越的社会耗损后又遭到无情的抛弃,于是我们尝试着用斧头和铲子去重建自己的生活,找回失去的一切。正是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找到上帝赐予的生存之道。

我的有关小木屋的随笔便按月份先后编成了这本《沙乡年鉴》。

第二部分,乡野的秘密,叙述了我生活中那些痛苦的小插曲。40年间,我的足迹遍布全美,以记录下一个个事件的清晰样本——一个又一个曾与我们人类相伴的伙伴不断离开,甚至就此永别。幸运的是,它们为自然保护主义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第三部分,结论。如果从更符合逻辑的角度看,其中一些观点会让我们的反对者有了借以反对的理由。只有那些与我们深有同感的读者,才愿意去研究这一部分有关土地伦理的问题。我想,也许这一部分能向同行们解释,为什么大自然回报我们的益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递减。

目前,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毫无进展,因为它与我们信仰的亚伯拉罕式 的对土地的理解是不一致的。我们之所以如此滥用土地,源自人们普遍认为土地就是我们可以支配的商品。只有把土地看作我们共有的财富,我们才会怀着满腔的爱意和敬畏来利用它。可以说,土地想要在人类机械化的冲击下得以幸存是很难的;同理,我们想要从受科学支配的土地上获得造福文化的美学收获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土地是一个群落,这是生态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土地是应该被爱护和尊敬的,这也是我们能做到的一种道德上的延伸。土地能够带来文化上的收获,这是早已被人们熟知的事实,如今却被人们遗忘了。

我的文章试图把上述三个概念连接起来。

这样一种关于土地与人类的观点总因为个人的经验或者偏见而变得模糊不清或是被扭曲。不管真相在哪里,有一点却如水晶般清晰可见,那就是我们这个越来越强大美好的社会现在就像一个得了疑难病症的患者,只痴迷于自身经济的健康,反而忘记了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整个世界都在贪婪地想拥有更多的浴缸,却忘记了如何稳定地制造浴缸,甚至忘记了关闭水龙头。在这个阶段,没有什么比合理地少关心一些物质利益更有益的了。

也许可以通过自然的、野生的和自由的事物,来重新评估那些非天然的、经过驯化的事物,得以实现这一观念上的转变。


奥尔多·利奥波德
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
1948年3月4日 sJ/37IBzibi17Em0eDZP9zED6SCW86cxgqKOI6fERGOVnlgkTiDteDSQ8poP69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