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试题: 兴观群怨 [名词解释;复旦大学2021年研]
【答案】 孔子
【解析】 “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的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此说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答案】 《左传》
【解析】 与《尚书》《春秋》《国语》等先秦史传类文字相比,《左传》以近20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的重大事件,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10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殷商、夏及以前时期的史实。可以说《左传》完成了由单纯记史向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重要跨越,增加了叙事的形象性、生动性,尤其一些战争的叙写最有特色。在铺叙事件过程中,第一次展现了一批有着各自经历和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客观上积累了形象塑造的宝贵经验,再加上语言简洁而准确,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这一切使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先秦史传散文中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