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东汉辞赋

5.1 复习笔记

一、东汉辞赋概况

1 东汉前中期

在东汉前期与中期,辞赋仍是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体物大赋的影响仍较抒情小赋为大。因为在这时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体物大赋作家:班固和张衡;但抒情赋在此期间也有所发展。

2 东汉后期

到了东汉后期,随着王朝的没落,体物大赋已失去了它的基础,抒情辞赋就占了明显的优势。

二、东汉前期的辞赋

1 班固及其辞赋

(1)班固其人

班固,字孟坚,东汉前期最有影响的辞赋作家,西汉辞赋家、历史学家班彪的儿子。他较全面地继承了父亲班彪的事业,在历史学方面写作了《汉书》,在辞赋方面著有《两都赋》等作品。

(2)《两都赋》

①写作背景

东汉政权建立后,以洛阳为首都,后来光武帝去了一次西汉的首都长安,“经营宫室,伤愍旧京”“告觐园陵,凄然有怀祖之思”,关东的人们以为光武帝要改长安为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两都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②主要内容

此赋有《西都赋》《东都赋》两篇,以“西都宾”与“东都主人”辩论的形式,分别论述二地的长处;但“西都宾”所述,主要是长安的富丽,包括统治阶层的奢侈生活,故《西都赋》的部分可以明显地看出司马相如赋的传统;《东都赋》则强调东汉统治集团的重视教化,不滥用民力,从中可以更多地看到扬雄赋的影响。也可以说,《两都赋》的出现进一步反映了儒家思想对辞赋的渗透。

③艺术特色

相比较而言,《东都赋》缺乏艺术感染力,《西都赋》中宫殿的名称、位置等都是写实的,其夸张、渲染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又伴以丰富的想象,而且在描述各种景象时,突出了人在亲临其境时的感受,因而更具有吸引力。这是司马相如的赋中所没有出现过的。

2 冯衍:《显志赋》

(1)主要内容

《显志赋》属于抒情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愤懑,另一部分假托其在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事件的各地区游历的经历,从而对这些历史事件及有关人物发表议论,显示其政治观。此赋在东汉初出现,意味着尊重自身的意识在东汉文学中缓慢地抬头。

(2)思想内涵

《显志赋》打着儒家思想的印记,但是对道家也很推崇,其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已与西汉前期的黄老思想有别;而且,他特别把庄周提出来予以表扬,与班嗣的倡言老庄相一致。这可视为魏晋崇老庄的滥觞。

虽然他的观念与魏晋玄学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冯衍这种尊重自身的意识与老庄思想的结合,却预示着文学的一种新的动向,尽管在当时仍很微弱。

3 班昭及其《东征赋》

(1)班昭其人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史学家。

(2)《东征赋》

①写作背景

《东征赋》是在其子曹毂出任陈留长,她随子赴任时所作,文章描写了其在途中的经历及其感触。

②艺术特色

不如《北征》生动感人,但叙其出发之初的感伤之情,却颇细腻,显示出女性的特色。

③思想内涵

班昭颇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篇中所谓的“抑情”,就是当时儒家的主张;但在这种听天由命的自白中,其实仍透露了哀伤的心绪。

三、东汉中后期的辞赋

东汉中后期,体物大赋呈现衰势,作为体物大赋殿军的是张衡的《二京赋》,马融的《长笛赋》和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也属于体物范围,但是已经称不上“大”了。此外就是抒情小赋的天地,张衡也是抒情小赋作家。

1 体物赋

(1)张衡及其《二京赋》

①张衡其人

张衡,字平子,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所生活的时代,东汉的统治危机已暴露出来,他对此颇感忧虑。他所作的《二京赋》含有这种忧患意识,《思玄赋》和《归田赋》也显示了对当时政治现实的厌倦。

②《二京赋》的主要内容

《二京赋》分《西京》《东京》两篇。《西京赋》中,凭虚公子向安处先生说明地理形势对政治的重要性,大大赞扬了一通西京的好处。《东京赋》中,安处先生对凭虚公子的理论做了针锋相对的驳斥,指出政治的成败在德而不在地理环境。

③《二京赋》与《两都赋》的异同

a.相同之处

两篇文章都是上篇夸富丽,下篇言德化。

b.不同之处

第一,在《两都赋》中,争论是由哪个地方作为首都更合适而引起的,而《二京赋》中在这个争论的背后还存在政治原则方面的分歧。

第二,《二京赋》的批判性为《两都赋》和其他大赋所不及。

第三,在《二京赋》中,其夸张富丽的段落也有新的创造,如其写百戏的一段。

(2)马融的《长笛赋》

此篇对笛的素材及其产地、笛的制作和声音等,一一加以铺陈,纵其想象。

(3)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

此篇是为汉景帝之子恭王余所建的鲁灵光殿而作,含有颂扬汉室之意。赋中极写此殿之壮丽,较之司马相如、扬雄所写西汉长安的宫殿尤有过之;但其所反映的主要是他自己的欢喜赞叹之情。

2 抒情赋

(1)张衡的抒情小赋

①《思玄赋》

a.《思玄赋》追求的目标与《显志赋》的结尾有共通之处,都是厌倦了现实的政治生活,企图从观念世界去获得慰藉的表现;但同时赋中对物欲的世界也有精心的渲染。

b.《思玄赋》结尾的“系曰”,是纯粹的七言诗,此诗虽然尚未成熟,但却通篇没有“兮”字;与其《四愁诗》带有“兮”字不同。这两首不同类型的七言诗体现了他在写作七言上的努力。尽管在西汉初唐山夫人的《房中乐》乐歌里就已出现过若干七言的诗句,但完整的七言诗却是在张衡的时代才有的。

②《归田赋》

张衡的《归田赋》虽然短小,却代表了中国抒情小赋演进中的一个新阶段。

赋是一种带有铺陈性质的文学体裁,很不容易写得精练。《归田赋》却以二百余字的篇幅,既写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又写了他回归自然后的愉悦;既写了景色的美丽,又写了他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宁恬。至其结尾以纵心物外为追求的目标,也与冯衍《显志赋》的结尾相通。东汉少数士大夫已在缓慢地接近老庄思想了。

(2)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赋中对德治、法治都加以否定,对春秋直至当时的社会情况都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①赋从历史情况写起,但其批判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现实。所以他在赋中不仅揭露了社会风气的腐败,而且还毫不留情地指出“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总之,无论是皇帝、执政还是宦官都是一丘之貉。汉赋中的批判因素,从东汉以来一直在缓慢地增强,至此而达极致。

②在赋的后面,还附了一首五言诗,通常称为《刺世疾邪歌》,也具有同样的批判锋芒;但无论是赋还是诗,虽然都很尖锐,但是都缺乏深厚的感情。

(3)蔡邕及其抒情赋

①蔡邕其人

蔡邕,字伯喈,以写文章,尤其是碑版文著名,著有《蔡中郎集》。

②《述行赋》

此赋作于其27岁时。赋前有序,述其写作经过,虽简短,但足可见其悲愤郁结之情。赋的一开头将路途的艰苦、心中的郁悒融而为一,奠定了此赋的基调。赋中写景之处都是其心情的写照。

③《青衣赋》

此赋写其与一个奴婢短暂的情缘和别后的思念,也属于抒情赋性质,可见他在反抗现实与执着于爱情方面都很突出。

a.写作特点

第一,它具有若干叙事赋的成分,但与《神女赋》一类作品的叙事相比,远为通俗,显示了赋的通俗化的倾向。

第二,对青衣的形貌的描写具体而细腻。这种写法在后世通俗赋与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中得到继承与发展。

第三,赋的最末一节描写了恋爱之人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因思念对方而不能成寐,在庭院中徘徊的情形,意境很美。

b.意义

《青衣赋》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蔡邕的勇敢和当时的道德制约已有所松弛,但从其写作后所受到的批判来看,可见儒家的道德观念在那时还有相当的影响。

④其他辞赋

蔡邕还有《协和婚赋》《检逸赋》,今仅存残文。其中有些写男女之情的句子也很大胆,与《青衣赋》有相通之处。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文学不断受到儒学的影响、控制,这类文学作品的出现,又说明了儒学的衰微。

【名师点拨】 “赋”这种文体在汉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汉赋的发展也经历了从骚体赋到汉大赋,再到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考生需要了解其大致的发展历程,并掌握每种赋体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BBrWgVHHknn1nvKx2Vhv1ZknD/W/Ol1bZJ2kEwOUkZHTyZYMpWxKF0u6dvBGRI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