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秦及西汉散文

1.1 复习笔记

一、《吕氏春秋》

1 成书过程及体例

(1)《吕氏春秋》的成书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2)理论体系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3)《吕氏春秋》的体例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12纪、8览、6论。12纪每纪5篇共60篇,8览每览8篇(《有始览》少1篇)共63篇,6论每论6篇共36篇,另有《序意》1篇,共160篇。12纪按照月令编写,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属于应和天时的人世安排,体现了儒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2 艺术特征

(1)平实畅达的文风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李斯的散文

1 李斯简介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这就是中国古代散文名作《谏逐客书》。

2 《谏逐客书》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三、贾谊的政论文

1 从陆贾到贾谊

(1)陆贾

写文章对亡秦教训进行总结当以陆贾的《新语》首开其端。

①《新语》主旨

《新语》是围绕武力并非治国的长久之术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书中高度肯定了儒家经典的作用,把仁义作为治国的最高准则。在汉初,这是最早倡导儒家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文章。

②《新语》写作特点

《新语》体现了儒家文章立言有本、高屋建瓴的特点。陆贾在文中明确地以《五经》、六艺作为立言的根本,各篇的结尾往往引用“《诗》云”“孔子曰”以及《春秋》经传以代替结论,增强说服力。这种写法,正是儒者之文依经立义的写作原则。

(2)贾谊

贾谊是西汉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主张改革,受到保守派诋毁,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刘向将贾谊的著作编订为《新书》,在《新书》中,贾谊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其代表作主要有:

①《过秦论》

a.主要内容

《过秦论》旨在论述秦的过失,分上、中、下三篇。它所总结的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不施”是从儒家的思想出发的,“攻守之势异也”则是一个政治家的看法。

b.写作特色

文章运用了铺陈与夸张的手法,这也使这篇文章具有了文学色彩。

②《论治安策》

《论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主要是对当时他所认为的不利于汉王朝统治的现象予以揭示,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这完全是一种政治上的建议书,其文学成分也远不如《过秦论》。

2 从贾谊到晁错

(1)晁错有《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贤良文学对策》等政论文传世。他的文章比贾谊的谨严,思想深刻,说理透辟,但不大讲究文采。

(2)代表作《论贵粟疏》是他给汉文帝的奏疏,提出重农抑商等思想。文章写作特点鲜明:其一,釆取了层层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通篇正反对举,观点鲜明。其二,行文中运用了议论的连锁推理,如“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其三,立论精辟,论述严密。全文围绕“重农贵粟”的思想主张,阐明宗旨,指陈时弊,层层推进,逐层深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四、《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1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召集宾客所作。汉武帝即位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出现于这一时期的《淮南子》,也带有一种恢宏阔大的气象,它突出体现在内容的宏博和文风的闳丽上。

(1)内容广博

《淮南子》的内容极其广博,全书21篇,形成了一个宏大而完整的结构。

(2)思想兼容

《淮南子》在思想上兼容并包。作者不拘泥于一家学说,主张兼收并蓄、融会百家。在《淮南子》中,对于儒、墨、法家诸家学说,有所批评,也有所肯定。

(3)文风闳丽

①《淮南子》中有一些篇章从思想到文风都近于老庄,特别是《庄子》书中的奇诡寓言和瑰丽境界,更是常常出现于《淮南子》中。

②《淮南子》中的作品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

③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排比,行文繁复。

④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淮南子》中,很多比喻、寓言、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出现于文中,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

《淮南子》以其闳丽广博的文风显示了西汉道家的文化精神,也带有汉代鼎盛期的时代特征。此后,随着统治者文化政策的改变,这种文风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 董仲舒、刘向的策对叙录

(1)董仲舒

董仲舒的著作很多,有100多篇文章、辞赋传世,尚存的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董仲舒在西汉“为群儒首”,其阴阳灾异思想和逻辑严密、雍容儒雅的文风,对西汉后期的说理散文创作影响甚大。

(2)刘向

刘向的散文主要有奏议、叙录、杂著三类。

①刘向的奏议都是针对宦官专权、皇帝奢靡等现实问题而作的,这些文章的主要论证方式,不外讲天变灾异和引经据典,二者往往结合在一起。刘向最著名的奏议是《论起昌陵疏》。

②刘向在成帝时受命校理图书,每校一书,则为之撰写叙录。这些叙录不仅介绍该书的整理编订情况,而且对其加以评论,其中不乏精辟之见,文章也写得平易畅达。例如颇受称道的《战国策叙录》。

③刘向还编有《说苑》《新序》和《古列女传》,这三部书都是杂采先秦典籍和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分类纂集的。刘向意在通过这些故事宣扬儒家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其中有些故事不乏寓意,在后代流传很广。 C65PVI++R62oyymg/dlNnzJQ0VYIHItRYN6M1QfMQ+3mtDPxzmDf+h1lTWXTE8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