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简答题

经学对汉代作家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研]

答: 经学在汉代处于学术正统地位,对汉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及文学观念等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1)思想观念层面

①儒家正统思想的浸润

汉代尊崇经学,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儒家的仁义、礼治、忠君等思想深深影响着作家。例如董仲舒的文学创作和思想紧密围绕儒家经学,其文章《天人三策》,依据《春秋》经义,阐述“天人感应”“大一统”等观念,强调君主应遵循天道,实行德治,体现出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深刻理解与运用。这种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也为汉代文人树立了典范,使得众多作家在创作时自觉以儒家思想为指引,关注社会秩序、道德伦理,作品中常蕴含着对国家、君主和百姓的责任感。

②道德教化意识的强化

经学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这一观念促使汉代作家在创作中注重宣扬道德规范。扬雄的赋作如《长杨赋》《羽猎赋》,表面上是描写天子的游猎活动,但实际上是借古讽今,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规谏天子。他通过对天子奢侈行为的委婉批评,传达出节俭、爱民等道德观念,期望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统治者的行为,实现社会的道德教化。许多汉代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等作品时,也往往将道德教化融入其中,使文学成为传播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

(2)创作内容层面

①经学典故与意象的运用

汉代作家在创作中大量引用经学典故和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以班固为例,他的《汉书》在人物传记的撰写中,常常引用《诗经》《尚书》等经典中的语句和故事,来评价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在描写苏武时,通过引用儒家经典中关于忠诚、气节的典故,凸显苏武坚守汉节、不辱使命的高尚品质。在诗歌创作方面,《古诗十九首》中也有对经学意象的化用,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柳”这一意象象征离别,与《诗经》中某些篇章的意象运用有相似之处,体现出经学对诗歌创作的渗透。

②以经义为依据的创作主题

经学成为汉代作家确定创作主题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汉代的政论文创作中,作家们常常依据经学来探讨政治问题。晁错的《论贵粟疏》,从儒家的民本思想出发,依据《尚书》等经典中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的理念,提出重农贵粟的主张,强调农业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在文学批评领域,作家们也常以经义为标准来评价作品,如王充在《论衡》中,以“疾虚妄”的态度,依据经学的真实、实用等观念,对当时一些华而不实的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推动了文学创作主题向关注现实、符合经义方向发展。

(3)文学观念层面

①宗经观念的确立

汉代经学的兴盛使宗经观念深入人心,作家们将儒家经典视为文学创作的典范。蔡邕的文学创作就体现了这一观念,他的文章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力求符合经义。其碑铭类作品,如《郭泰碑》,在语言风格上庄重典雅,在内容上注重宣扬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物的德行,以经典为准则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出对经学的尊崇。这种宗经观念影响了汉代文学的审美标准,使得文学作品在形式上追求严谨、规范,在内容上强调符合儒家的价值取向。

②文学地位的提升与经学的关联

由于经学的崇高地位,文学借助与经学的联系提升了自身地位。汉代作家通过将文学创作与经学相结合,使文学不再仅仅被视为娱乐消遣的工具。像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虽未直接以经学经典为蓝本,但他秉持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这与经学中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探究精神相契合。他以史传文学的形式,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使《史记》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也反映出文学因与经学在精神层面的关联而得到重视。 C65PVI++R62oyymg/dlNnzJQ0VYIHItRYN6M1QfMQ+3mtDPxzmDf+h1lTWXTE8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