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段,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答: 高唐神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高唐神女的故事由《山海经·中次七经》所记炎帝死为草事演变而来。宋玉以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实为寓言托兴。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2000多年来,它以浓郁浪漫的色彩、似真似幻的情节、美丽多情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文学母题。
答: 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中国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之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例如:
①散文中,《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
②用神话入诗的,有《诗经》《楚辞》等。
③小说、戏曲采用神话作素材的也很多,明清的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此外,《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和欣赏效果等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如《离骚》之于屈原,《聊斋志异》之于蒲松龄,都体现了神话原型的精髓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