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概念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起源
原始时代,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他们同自然做斗争时显得十分无能。于是,他们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把一切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
(3)意义
通过创造神话英雄人物,如伏羲、神农、黄帝、嫘祖、仓颉等,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向前发展。
(1)记载神话比较集中的是《山海经》。
(2)神话也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如:
①《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等篇。
②《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
③《左传》《国语》《逸周书》等史书中也可以看出神话的蛛丝马迹。
④《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援引神话最多。
⑤《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保存了不少神话。
(1)《山海经》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2)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古老的奇书,里面记载了很多山川地理和各种奇珍异兽,还有众多的神话传说,对于研究上古时期的地理、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起源阶段的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价值。
(1)创世神话
保留在《艺文类聚》中的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2)始祖神话
①《淮南子·览冥训》和《太平御览》中都记载了女娲的传说。
②《诗经·大雅·生民》中记录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事迹。
(3)洪水神话
《山海经·海内经》《离骚》《孟子》《史记》等都记载了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
(4)战争神话
①《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炎黄两位部落首领进行的阪泉之战。
②《山海经·大荒北经》和《太平御览》等书记载了黄帝与蚩尤间的战争。
(5)发明创造神话
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再如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在《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保留了后羿射日的神话。
(6)其他神话
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如《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所记载的夸父逐日的故事和《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的精卫填海的神话。
(1)忧患意识,如《山海经》中对那些兽类的描述中,人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2)爱民情怀,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俨然就是人类的保护神。
(3)反抗精神,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永不妥协的刑天。
神话人物或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人物,除极个别的以外,都是为民造福的英雄。至于个人的利害得失,他们并不挂怀。
(1)中国保存下来的古代神话不多,关于自然灾害的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条件的艰苦。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出现了很多为民除害的英雄,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抗旱。
(2)神话人物或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人物,他们对于自己的利益并不挂怀。禹在父亲鲧受到不公正的处分以后,仍然全心全意地治水,甚至不惜化身为熊,以致妻子变而为石等。
在中国神话中,很少歌颂那些反抗既有秩序的英雄,而更受欢迎和爱戴的是为民造福、维护既有秩序的英雄。这实际上是肯定既存秩序的合理性。如补天的女娲、射日的后羿、治水的大禹等,至于为害人间的共工,则终于自食恶果。
总的来说,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行独立思考,他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神话是原始先民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是集体意识情感的表达。
(1)含义
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2)方式
①被儒家删削,纳入历史谱系。
②被道教改造,成为道教神祇体系的重要来源。
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1)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创作方法是浪漫的。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不仅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2)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辞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
(3)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名师点拨】 关于“神话”,历年来考察的重点是神话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考生需要知晓常见的神话属于哪种类型的神话,记载于哪一文献中等。此外,考生还需思考这些神话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