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考研真题详解

一、概念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沈阳工大2022年研;中国地大2019年研;宁波大学2018年研;江苏大学2017年研;西安工程2017年研;广东财大2015年研;沈阳师大2013年研;山东师大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3年研;首都师大2009年研]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吸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燕山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3年研;山东师大2013年研;浙商大2012年研]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辨析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南京师大2008年研]

答: 该观点比较片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吸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才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功。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将其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正是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才创造出新的东西,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最初产生于欧洲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用中华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这样,马克思主义就能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并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江苏大学2017年研]

答: 该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几大理论成果?每一理论成果各自回答了什么问题? [华中农大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云南大学2023年研;天津商大2022年研;清华大学2019年研]

(2)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首都经贸2017年研]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研;浙商大2017年研;沈工大2017年研;重庆工商2017年研;赣南师大2017年研;华侨大学2015年研;沈阳师大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1年研;广东财大2011年研]

(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聊城大学2017年研]

(6)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 [武汉理工2010年研]

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吸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诞生的。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每一理论成果回答的问题

①毛泽东思想着重回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它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如下:

a.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西南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燕山大学2014年研]

(2)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浙商大2011年研]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首都师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杭州师大2019年研]

(2)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基本内涵。 [安徽师大2017年研]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而且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相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2)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浙商大2018年研;浙江财大2017年研;广东财大2017年研;青岛理工2017年研]

相关试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华中农大2017年研]

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它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最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四、论述题

1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认识(包括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内涵、基本内容、目的或所欲解决的根本问题、精神实质、历史和当代意义及影响等)。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广东财大2013年研]

(2)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燕山大学2012年研]

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①历史背景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并在深入的哲学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原因

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而且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同其他国家也不相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

b.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化,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吸取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目的是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和实现中国的发展问题。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2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华东政法2010年研]

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上诞生的。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成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它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最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都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fBLX6fRb6MBcHSfDccw8yRLo4Gyy/muqkh26OFN/UEbw0EMpXI5ZxFLvSUmH+5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