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篇
东南邹鲁,继往开来
——朱熹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要深刻理解一位思想家的学说,首先必须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个人的人生经历。朱熹,这位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儒学集大成者,其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南宋那个特定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孕育,也与其勤奋刻苦、矢志求道的一生紧密相连。他被誉为“东南邹鲁”(邹鲁之地代指儒风兴盛之处),以其“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感,对先秦以来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系统的梳理和创造性的发展,最终构建起影响后世数百年的思想丰碑。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晦翁,晚称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卒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主要活动于福建等地。他所生活的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屈辱与抗争、同时也孕育着深刻思想变革的时代。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徽钦二帝被掳,“靖康之耻”成为民族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南宋偏安江南,虽然在经济文化上依然有所发展,但始终面临着来自北方金国的军事威胁和收复失地的沉重压力。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普遍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的责任感,也促使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寻求治国安邦的良策。

朱熹的家庭具有良好的儒学传统。其父朱松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官员和学者,对朱熹的早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朱熹早年丧父,家境一度贫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磨砺了他的意志。他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广泛涉猎经史百家之学。十九岁时便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朱熹的仕宦生涯并不长久,前后仅约九年时间,且多担任一些地方性的小官。他为官清正,关心民瘼,力主抗金,但其政治主张往往与当时朝廷的主和派相抵触,加之其性格耿直,不善阿谀奉承,因此仕途并不顺利,屡遭排挤和打击。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之中。

在学术思想上,朱熹深受北宋理学先驱的影响,特别是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思想。他曾问学于二程的再传弟子李侗,潜心钻研理学奥义。同时,他也广泛吸收了周敦颐、张载、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思想成果,并对佛、道两家的某些哲学思辨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性借鉴。朱熹并非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是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毅力,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诠释,对理学的核心范畴(如理、气、太极、心、性、情等)进行了精密的辨析和创造性的构建,最终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宏大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系。

除了著书立说,朱熹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从事讲学活动,曾在福建的武夷山、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地设帐授徒,培养了大批有影响的学者。他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读书要“无疑处有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他亲自编订教材,如著名的《近思录》(与吕祖谦合编)、《小学集注》等,为普及理学思想和规范教育内容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熹的一生,是为学术而献身的一生,是为传承和弘扬儒家道统而奋斗不息的一生。他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承担起了“继往圣,开来学”的历史重任。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关心民间疾苦,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努力将自己的理学思想付诸实践。

然而,朱熹的思想在其晚年也曾遭到“伪学”的指斥和打压,其学术活动一度受到限制。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坚持真理、传播学术的决心。直到他去世后不久,其理学思想才逐渐得到官方的认可,并最终在元明清三代被确立为国家正统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生平与他所处的南宋时代背景,共同塑造了他独特的思想品格和学术路径。他既有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患,也有对儒家道统的坚定信仰;既有对前代理学思想的深刻继承,更有对其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提升的卓越创造。了解这位“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和其所面对的时代课题,是我们深入理解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并准确把握其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的必要前提。 6009bo5PtvFb72rm3yRZcxalazoKKDrLVsvTpynF79U3N/+B8m3iomKgh2reAgj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