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了山,黄河在我们勤劳的祖先一代代的筑堤和加固中,变成了地上河,对于它两边的水系也埋下了隐患。黄河真是太独特了。世界上的大河大都有着树叶状的流域,整个区域里的降水通过一级级的叶脉汇合到主脉,万源归海。唯有黄河不只像叶片,还带着长长的叶柄——一根长长的输水管,一头从出山的地方伸出来,突兀地摆放在大地上,另一头伸到大海里。这样的水系布局,彻底打乱了黄淮海平原的水系状态,黄河成了大平原上的分水岭,北面的水全汇入海河,南面的水则流入淮河。黄河在大平原上拦上一道,给夏日汛期的大平原上的泄洪带来了麻烦,本来应该帮助导水,却阻断了水流,以至于2021年郑州“7·20”洪水,多日宣泄不下去。
黄河高悬于华北平原之上,带给海河的就是更大的集水面积。集水面积大并非一项弊端,可海河的集水都来自西面的太行山、北面的燕山,这两座山又是分水岭,流域纵向没有深度,所有的支流都比较短小,而流域的南北方向却非常宽。一旦区域内有大暴雨,所有的水都从四面八方汇到天津的出海口,就给下游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恰恰,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巍峨高耸,海拔一两千米,阻挡住来自太平洋上的水汽,这里常年形成地形雨降水,若再赶上蒙古高原上的高气压带阻挡,海洋上的水汽将倾泻于此。
台风给太行山带来的大洪水有史可查,其往往带来极端降雨。据记载,1972年7月底“7203”号台风曾进入京津地区,造成燕山南麓及北京北部地区降下大暴雨,最强的暴雨中心位于燕山南麓的枣树林,3天台风过程降水量达到518.3毫米。1996年8月初,“9608”号台风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形成特大暴雨,滹沱河、滏阳河、漳河流域发生洪水,9座大型水库溢洪,300多座中小型水库库满溢流,4个滞洪区被迫启动。
1963年海河流域的大洪水,也是暴发于太行山山前地带,那次大雨下了7天,水量达到600亿立方米,冀中、冀南平原及天津市南郊广大地区一片汪洋。中国20世纪60年代“根治海河”的口号就是那次提出来的。600亿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只要对比一下黄河全年500亿立方米的径流就有直观的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