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生产法核算GDP

(一)数据解读

生产法 是从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增价值的角度,即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GDP核算公式如下:

生产法GDP =∑(各行业总产出–各行业中间投入)

我国生产法GDP核算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其中,年度GDP核算包括经济普查年度核算和非经济普查年度(常规年度)核算,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普查年度核算的行业分类更细化。

常规年度GDP核算主要按照行业大类核算行业增加值,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根据统计调查资料情况,按照 一套表单位 、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三种类型分别核算。对一套表单位、部分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户采用直接核算方式,即利用联网报送数据直接核算该部分单位的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以及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对部分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户采用间接核算方式,即参考经济普查年度或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

季度GDP核算按11个行业细分为大类行业核算增加值,汇总得到季度GDP。由于季度基础资料较少,季度GDP核算的行业增加值大多采取相关指标推算法(增速推算和增加值率推算)核算。

统计部门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

在理解和应用生产法核算的GDP数据时,需注意以下要点。

第一,GDP核算以我国经济领土内 常住单位 为对象。常住单位以各个行业的 法人单位 为主,也包括各个行业的个体经营户。

第二,生产法核算GDP数据从各行业创造的增量价值角度,涵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各行业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的增加值加总得到行业增加值,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

第三,地区生产总值核算采用在地原则,分公司的增加值计入其所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非经济普查的常规年度,依据上一个经济普查年度的相关比例,对按法人单位核算的初步结果进行相应调整,以得到符合在地原则的分公司所在地的地区生产总值。

第四,生产法核算方式下发布两类GDP数据:一是GDP总量数据;二是三次产业和 11个行业 增加值数据,11个门类行业的细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不对外公布。因此,大类行业GDP不一定能直接反映个人就职企业所在细分行业的情况,如制造业GDP数据无法反映汽车制造业的具体情况。

我国2024年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 2024年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注:1.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行业分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4. 本表GDP总量数据中,有的不等于各产业(行业)之和,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未作机械调整。

第五,各行业总产出统计的是生产出来的价值,不是销售出去的价值。总产出是从生产的角度,统计常住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总价值,也就是产成品价值,不是企业销售出去的产品或服务总价值,总产出或者产值大于销售额或营业收入。因此,若GDP数据中的11个门类行业GDP数据在增长,说明产成品价值在增长;而个别企业感觉市场不景气、销售低迷,只是说明其销售没增长,大行业GDP数据反映不了细分行业企业的销售情况。

第六,各行业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统计的是企业对外采购其他主体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不包括企业内部人力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因此,大类行业GDP增长可能源于产值增长且中间投入在减少(即外购物资成本下降),而企业裁员、降薪属于内部成本调整,大类行业GDP无法反映细分行业企业的内部成本费用情况。

(二)数据分析思路

分析一个地区的GDP数据,通常涉及总量和结构、纵向和横向、增速和增量等维度,落脚点是研判地区GDP规模量级、增速走势、三次产业贡献等特征,为地方政府制定GDP目标、经济发展战略等提供数据依据。

生产法GDP数据分析主要围绕年度GDP、季度GDP、产业贡献率三个方面展开。

提醒读者要注意数据的统计口径。一是涉及多个年份的,需采用同一来源的数据,如均采用年度统计公报或者统计年鉴的GDP数据;二是有的地区涉及行政区划调整,因统计范围有变化,需对调整前后的GDP数据分开分析。

(三)年度GDP

年度GDP数据主要分析GDP规模、GDP增速和增量。

下面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他省市可参考。

1. GDP规模

(1)分析思路

从现状和走势两个方面,分析苏州市年度GDP及其占江苏省GDP的比例。

(2)数据图表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24》《苏州统计年鉴2024》及“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的数据,将苏州市GDP及其占江苏省GDP的比例数据整理成图表,具体如图1-1所示。

注意,图中2010—2022年GDP为最终核实数,2023年、2024年GDP数据为初步核算数,与前面年份数据口径有差异,不可直接对比。

图1-1 苏州市历年GDP总量及变化情况(2005—2024年)

(3)分析示例

总体上,苏州市GDP规模超过2.5万亿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遥遥领先,占江苏省 GDP 比例呈现下降走势,领先地位有所下降。

从现状来看,2024年苏州市GDP总量为26 727亿元,占江苏省GDP总量的19.5%,在全省各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从走势来看,2010年至2024年期间,苏州市GDP先后超过1万亿元(2011年)、2万亿元(2020年)规模,但占全省GDP的比例呈现下降走势,占比从2010年的22.3%下降至2024年的19.5%。

2. GDP增速和增量

(1)分析思路

从现状和走势两个方面,分析苏州市年度GDP增速及增量。

(2)数据图表

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24》和“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的数据,将苏州市历年GDP增量(现价)、GDP名义增速(现价)、GDP实际增速(可比价)数据整理成图表,具体如图1-2所示。

图1-2 苏州市历年GDP增速及增量情况(2005—2024年)

(3)分析示例

总体上,苏州市GDP年增量规模在1 100亿元左右,2013年以来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从现状来看,2024年苏州市GDP增量(现价)为2 074亿元,名义增速为8.4%,比实际增速6%高2.4个百分点。

从走势来看,2010年至2024年期间,苏州市GDP增量(现价)年均约1 168亿元, GDP增速整体呈波动下行趋势。2013年以来,GDP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多数年份低于10%(2017年和2021年除外),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3.年度GDP数据应用思路

发改部门可利用年度GDP数据,研判GDP规模、增量、增速特征,制定GDP增长目标、经济发展战略。

以苏州市为例,该市GDP规模超过2.5万亿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遥遥领先,但其占江苏省GDP的比例呈现下降走势,领先地位有所下降。从增量看,其GDP年增量稳定在1 100亿元左右,自2013年以来全市GDP增速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发改部门可依据“年增量稳定在1 100亿元左右、GDP名义增速10%以下”来制定GDP增长目标,依据“GDP规模超过2.5万亿元、领先地位有所下降”来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点。

(四)季度GDP

季度GDP数据主要分析季度GDP规模及其占比。

下面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他省市可参考。

1.分析思路

从现状和走势两个方面,分析苏州市近几年各季度GDP及其占比(占全年GDP的比例)。

2.数据图表

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24》和“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的数据,将苏州市近几年各季度GDP及其占比数据整理成图表,具体如图1-3所示。

3.分析示例

总体上,苏州市2020—2024年4个季度的GDP占比平均值分别为21%、25%、25%、29%。

从现状来看,2024年苏州市一季度GDP占比最低,为20.8%;四季度GDP占比最高,为30.8%;二、三季度GDP占比相差较小。

从走势来看,2020年至2024年期间,苏州市一季度GDP占比在21%左右,二、三季度GDP占比在25%左右,四季度GDP占比在29%左右,可见四季度是实现年度GDP目标的关键节点。

图1-3 苏州市各季度GDP及其占比情况(2020—2024年)

4.季度GDP数据应用思路

发改部门利用季度GDP数据,研判季度GDP规模及占比特征,以此来制定GDP目标计划。

以苏州市为例,该市2020—2024年4个季度GDP占比平均值分别为21%、25%、25%、29%,四季度是实现GDP目标的关键节点。可依据此特征来制定季度GDP目标,并结合实际数据调整季度GDP目标计划。

(五)GDP产业贡献率

GDP产业贡献率主要分析各行业对GDP增量的贡献(即产业贡献率 )和拉动作用(即产业拉动百分点 )。

通常从三次产业、大类行业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由于省市层面较少公布可比价增加值数据,可用现价增加值数据计算产业贡献率和名义产业拉动百分点。

下面以苏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他省市可参考。

1.三次产业GDP贡献率

(1)分析思路

从现状和走势两个方面,分析苏州市历年三次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百分点。

(2)数据图表

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24》和“2024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的现价数据,将苏州市各年份三次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百分点数据整理成图表,具体如表1-2所示。

表1-2 苏州市2010—2024年三次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百分点(现价)

(3)分析示例

总体上,苏州市第三产业贡献率、产业拉动百分点均高于第二产业,已成为实现GDP增量目标的关键产业。

从现状来看,2024年苏州市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0.3%、47%、52.6%,第三产业贡献率较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拉动百分点分别为0.03%、3.96%、4.43%,第三产业拉动百分点较第二产业高0.47个百分点。

从走势来看,2010年至2022年期间,苏州市第二产业贡献率平均值为39.2%,低于第三产业贡献率平均值(60%);第二产业拉动百分点平均值为3.87%,低于第三产业拉动百分点平均值(5.07%)。可见,第三产业是苏州市GDP增量的主要贡献者和增长引擎。

2.大类行业GDP贡献率

(1)分析思路

从现状和走势两个方面,分析苏州市历年大类产业GDP贡献率和产业拉动百分点。

(2)数据图表

根据《苏州统计年鉴》提供的现价数据,将苏州市历年17个大类产业GDP贡献率数据整理成图表,具体如表1-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表中计算贡献率使用的GDP数据为最终核实数,2023年、2024年大类行业增加值最终核实数暂未发布。

表1-3 苏州市大类行业GDP贡献率变化情况(2010—2022年)

(3)分析示例

苏州市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GDP增量贡献显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对GDP增量的贡献持续上升,是实现GDP增量目标的关键行业。

从现状来看,2022年苏州市GDP增量(现价)为637亿元,增量贡献较高的产业依次为工业(60%),金融业(3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5%),而房地产业(–27.2%)、批发和零售业(–8.9%)、住宿和餐饮业(–5.0%)增量贡献为负。

从走势来看,2010年至2022年期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对GDP增量的贡献持续上升;工业,农、林、牧、渔业对GDP增量的贡献先降后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对GDP增量的贡献持续下降。

3.GDP产业贡献率数据应用思路

发改部门利用GDP产业贡献率数据,研判三次产业、大类行业对GDP增量的贡献特征,进而制定GDP增长计划、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以苏州市为例,该市第三产业贡献率、产业拉动百分点均高于第二产业,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GDP增量贡献显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对GDP增量的贡献持续上升,是实现GDP增量目标的关键产业。可依据此特征来制定GDP增长目标计划、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kSIEj590X2QzjGH2YjkGgExqe0E+vET1/rD2OO68zta8lA8nKZeISAnhuJeC1r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