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梳理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热点问题,以及基层税务机关反馈问题,发现不少创业者和法定代表人比较关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该政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现金流,能有效缓解一定时期的资金压力。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组合式减税降费的重要举措,当企业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产生留抵税额时,可按规定申请退还留抵税额。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
理论上来说,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会大于进项税额,但是某些特殊原因,如集中采购原材料和存货,尚未全部实现销售,投资期间没有收入等,就会导致一定时期内,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这时候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这是纳税人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在时间上不一致造成的。此外,在多档税率并存的情况下,销售适用税率低于进项适用税率,也会形成留抵税额。
简单来说,留抵退税就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在没有实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之前,企业产生了留抵税额,只能结转下期抵扣,资金被占用,企业负担也就加重了。
国际上对于留抵税额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允许纳税人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或申请当期退还。同时,允许退还的国家或地区,也会相应设置较为严格的退税条件,如留抵税额必须达到一定数额,每年或一段时期内只能申请一次退税,只允许特定行业申请退税等。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政策最初是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其中仅涉及了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2018年,又加入了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和电网企业。2019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制度。近几年,我国持续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优化征缴退流程,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把纳税人今后才可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予以提前返还。通过提前返还尚未抵扣的税款,增加企业现金流,缓解资金回笼压力,不但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还能够促进消费投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增量留抵税额,区分以下情形确定:
A.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增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留抵税额。
B.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后,增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计算示例: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若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税额为100万元,2022年4月期末留抵税额为120万元,增量留抵税额为20万元(120-100)。
存量留抵税额,区分以下情形确定:
A.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前,存量留抵税额就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孰小值。也就是说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或等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存量留抵税额为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的,存量留抵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B.纳税人获得一次性存量留抵退税后,存量留抵税额为零。
计算示例:若2019年3月31日的期末留抵税额为100万元,2022年4月期末留抵税额为120万元,存量留抵税额为100万元。
现金流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留抵退税政策直接给予企业现金退还,使企业的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资产,直接增加现金流。企业也可以将该笔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不同途径。
留抵退税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诸多益处。一是助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通过留抵退税,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经营中的资金压力,进而刺激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保持工业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二是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留抵退税特别适用于小微企业,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维持生存和发展。三是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留抵退税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四是增强资金流动性。留抵退税可以直接为企业增加现金流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流动性。五是降低经营成本。通过退还留抵税额,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税负,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六是促进投资和创新。留抵退税可以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
以案说税
2023年,国家税务总局某税务局主管税源分局为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开展优质高效辅导服务,共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2亿元,助力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高速公路行业普遍存在投资额大、回收周期长、运营前期车流量低等特点,运营前期尚处于项目培育期,车流量不足,收入较低,现金流不能覆盖还本付息及运营成本的支出,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和履约风险。项目建设期增值税留抵税额主要为建安费取得的增值税进项,该部分留抵税额对项目公司的现金流带来很大压力。
该高速公路所属税务局主管税源分局主动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第一时间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为项目公司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指导,详细梳理核实企业面临的难题,摸清企业关于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诉求,针对性开展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好操作、易实施、快落地。2023年8月,该分局辅导该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02亿元,极大缓解了项目公司还本付息履约压力和工人工资支付带来的维稳风险,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出口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而采取的一种普遍手段,对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出口退税率,进而影响这些产品相关产业发展。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采取出口退税政策来促进出口和调节行业经济发展,这也是国际贸易中较为普遍的方式。
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我国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即出口环节免税且退还以前纳税环节的已纳税款。作为国际通行惯例,出口退税可以使出口货物的整体税负归零,有效避免国际双重课税。
一是能够降低企业税负。出口退税允许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时退还已缴纳的国内税款,企业的税收负担也就减轻了。
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可以使企业的整体税负为零,促使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价格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三是能够加快企业资金流动。退税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释放资金,增加现金流,用于企业的其他投资生产,激活企业发展动力。
四是能够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出口退税的退税率越高,出口企业的成本就会越低,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就越强,从而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就可以激励企业增加出口,从而增加外汇收入。
以案说税
某机车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三轮车、新能源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产品出口至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2017年成为出口退(免)税一类企业,是当地第一家也是唯一的出口退(免)税一类民营企业。该公司2020年销售三轮摩托车突破20万辆,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利润6000余万元,创出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2021年前10个月,该公司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7021万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689万元,增长10.88%。“退税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目前,我们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海外订单业务量也在逐年增加,有了税费优惠政策的加持,外贸势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企业负责人说。出口退税政策盘活了企业资金,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安心、省心。
增值税即征即退是一种鼓励企业投资和发展特定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退还部分或全部已征收的增值税,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压力,同时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增值税即征即退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税务机关在征收增值税时,将部分或全部已征收的税款即时退还给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即征即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的待遇。该政策通常针对的是那些从事特定行业或业务,且符合国家鼓励发展方向的企业。具体的退税条件和比例,也会根据政策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是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缴纳增值税。而通过即征即退政策,企业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获得部分或全部税款的退还,从而有效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
二是鼓励特定行业或业务的发展。即征即退政策通常针对特定的行业或业务,如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这种政策导向可以引导企业向这些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对于一些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来说,即征即退政策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鼓励其继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即征即退政策,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扩张或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稳定企业经营。对于一些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大的企业来说,即征即退政策可以帮助其稳定经营,渡过困难时期。
六是优化税收环境。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种,有助于优化税收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以案说税
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装配式预制构件公司,于2019年6月正式投产。该企业主要以新型墙体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主要业务。
按照减税降费政策相关规定,该公司符合新型墙体材料增值税即征即退规定,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去年我们公司的生产销售受到影响,好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给我们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车间现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不断加大投产,效益稳步提升,预估我们每年都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约135万元。”该公司负责人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