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山市三合镇冠联农场 邝冠荣总经理
在台山市三合镇莲塘村,一片占地约400亩的莲塘生态园正在悄然崛起。这里,果农们忙碌地穿梭于枝繁叶茂的果树间,采摘着挂满枝头的硕果;游客们则在生态园的各个角落享受着休闲时光。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见证了返乡新农人邝冠荣从机械行业跨界投身农文旅的艰辛历程,也承载着他为家乡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的初心与梦想。
2019年,对于邝冠荣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的重要节点。彼时,他已年近花甲,本该是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但他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跨界投身农业,回乡创业。
“我从事了30多年的机械技术工作,一直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谈起跨界创业的初衷,邝冠荣眼神中透着坚定,“农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希望将自己在机械行业的经验和先进理念应用到农业实践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决定并非易事。机械行业与农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要实现跨界并非一蹴而就。在做出决定之前,邝冠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调研。他深知,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且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执着让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劝我,快退休了,好好享受生活,何必再去折腾?”回忆起当初的抉择,邝冠荣微微一笑,“但我心里清楚,自己对农业的热爱由来已久,如果现在不去尝试,以后可能会后悔。”
带着这份初心,邝冠荣回到了家乡莲塘村,承包了家乡及周边村的土地,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邝冠荣的跨界之旅更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一开始,我对农业几乎一窍不通。”邝冠荣回忆道,“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他开始大量阅读农业书籍,参加各类农业培训课程,向当地的农民请教经验,甚至亲自下地实践,从最基础的农活做起。
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种植黄晶果的过程中,邝冠荣遇到了重重困难。黄晶果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的水果,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土壤条件。在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他种植的黄晶果长势不佳,果实品质也达不到预期。
“那时候,我每天都在果园里转悠,看着那些长不好的果树,心里特别着急。”邝冠荣回忆道,“但我没有放弃,我相信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一定能够解决。”
经过反复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果园的土壤肥力不足,且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投入大量资金对果园进行改良,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同时自主研发有机化肥,以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
“那段日子,我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果园里。”邝冠荣说,“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晚上很晚才回家,有时候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经过不懈的努力,黄晶果的生长状况逐渐好转,果实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一个果子的重量由原来的半斤左右增加到了更可观的分量,这不仅提高了果实的品质,也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效益。
“当看到第一批优质的黄晶果成熟时,我心中的喜悦无法言表。”邝冠荣感慨道,“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创业过程中,邝冠荣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他将自己在机械行业的经验和先进理念引入农业实践,为莲塘生态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认为,农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邝冠荣说道,“只有通过科技的力量,才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种植黄晶果的过程中,邝冠荣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为果树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研发“光伏农业大棚”。
“这个想法源于我对清洁能源的关注。”邝冠荣解释道,“如果能够在大棚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不仅可以为果树提供遮阳和保温的作用,还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生态园的运营提供清洁能源。”
说干就干,邝冠荣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研发工作。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光伏农业大棚”。这种大棚的基材选用玻纤材料,既稳定又牢固,更适合黄晶果的生长。该技术还申请到了实用新型专利,为莲塘生态园的发展增添了一份科技力量。
“光伏农业大棚的成功研发,让我更加坚定了技术创新的信心。”邝冠荣说道,“我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改变农业的未来。”
除了“光伏农业大棚”,邝冠荣还自主研发了有机化肥。他深知,化学肥料的长期使用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生态环境。因此,他决定采用有机种植方式,自主研发有机化肥,确保果树的营养需求,同时保护土壤和环境。
“有机化肥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邝冠荣回忆道,“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才最终研发出了适合黄晶果生长的有机化肥。”
通过技术创新,邝冠荣不仅提升了黄晶果的品质,还实现了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他的坚持和努力,为莲塘生态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邝冠荣的规划中,莲塘生态园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种植基地,更是一个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项目。他深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他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
“我希望通过农文旅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感受乡村的魅力。”邝冠荣说道,“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种植方面,莲塘生态园采用了科学种植技术,种植了多种优质水果、蔬菜和花卉。这些作物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采摘体验,还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生态园还积极探索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我们采用了‘水稻+黄鳝’共生养殖模式。”邝冠荣介绍道,“这种模式利用水稻田为黄鳝提供自然栖息环境,同时黄鳝的活动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减少病虫害。”
为了实现纯有机养殖,生态园还采用灯光引虫技术。通过在稻田周围设置灯光装置,吸引昆虫聚集,为黄鳝提供天然饵料。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对人工饲料的依赖,还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保持了生态平衡。
“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邝冠荣说道,“黄鳝的生长环境更加自然,肉质鲜美,市场价值大幅提升。同时,水稻也因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品质更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台山是美食黄鳝饭的发源地,因此通过水稻黄鳝共生来提供优质的野生黄鳝,选取一家比较大型的黄鳝饭连锁店作为推广基地。
旅游观光是莲塘生态园的另一大亮点。邝冠荣在生态园内规划了多个旅游观光区域,包括凉亭休闲区、家庭朋友聚会区以及咖啡、花茶轻食等特色消费区。这些区域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游玩环境,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邝冠荣说道,“比如,我们计划举办黄晶果采摘节、黄鳝美食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农产品和乡村文化。”
此外,邝冠荣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交通和公共服务条件。他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游客提供更便捷、舒适的体验,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农文旅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邝冠荣说道,“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乡村的振兴和发展。”
在创业过程中,邝冠荣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对农业的热爱从未改变。
“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资金压力大,但我从未想过放弃。”邝冠荣说道,“因为我相信,只要打好基础,稳步推进,就一定能够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坚守不仅体现在他对农业的执着追求上,也体现在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我希望我的家乡因为我的努力变得更加美好。”邝冠荣说道,“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邝冠荣的带动下,莲塘生态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园的农产品因无污染、健康卫生而受到市场欢迎,项目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莲塘生态园已成为台山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尽管莲塘生态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邝冠荣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有着更长远的规划和更高的目标。
“下一步,计划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探索更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邝冠荣说道,“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就一定能够实现乡村的振兴和发展。”
他希望通过莲塘生态园的成功,带动更多的返乡创业者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业、投身农业,农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愿意跟时间做朋友。”邝冠荣坚定地说,“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在台山市三合镇莲塘村的莲塘生态园,邝冠荣用他的坚持和努力,书写着一个返乡新农人的奋斗故事。他的跨界之旅虽然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始终坚守初心,用科技点亮农业,用创新推动发展,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只要我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邝冠荣说道,“我相信,未来的农业一定会更加美好。”在邝冠荣的身上,展现了一个返乡新农人的坚持与执着,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