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言中,我会介绍本书是把韦伯放在什么脉络之下解读的。
大家是否曾认真地体会过,我们所处的当下世界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类似,而且都受到了西方文化影响。
在生活细节中,这种现象非常明显。现在大家穿的是西式的衣服,而且它是国际性的,全世界的人大概都是这么穿,所以才会产生这种国际性、跨国性的流行产业。而且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他/她们的发型和衣着配合的方式,也都是国际通行的。另外,人们居住的空间由方正的几何线条构成,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现代形式。
在交通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机场。现在,全世界的机场都统一了,你去世界上很多从未去过的地方,乘坐的飞机不是波音机型,就是空客机型。
不只如此,降落在一个从未去过的陌生地方后,空桥移过来,把人接进机场里,而每一个机场的空桥也一模一样。进入机场后,到底是左转还是右转?要怎么走,怎么过关?过关后要去哪儿领行李?根本不需要有人指引,你就一定会产生简单的本能,立刻找到该去的方向。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机场统合了类似的经验,人根本不需要摸索。在任何一个机场都大致如此。
在生活上,大概就只剩下饮食的差别稍大一点。每一个地区的人(尤其在中国,我们有非常丰富的饮食传统)大部分都在吃自己的东西,不过在这方面也还是可以看到、感受到是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变化。例如,日本人吃生鱼片、寿司,而这种饮食方式这几年在欧洲、美国越来越流行。在亚洲,在东方,则是意大利面——它几乎征服了亚洲一半以上的人口。我们无法抗拒这样的改变,甚至无法避免被这样改变。
这种改变发生在各个不同的面向。另外像生产投资厂房怎么盖,机器怎么设计,机器如何安装,用什么样的方式操作机器,接下来要用什么方式运作货币利息和股票投资所得……所有这一切,直至你脑子里的观念:你如何看待人生、要追求什么的价值观,乃至如果你确定了人生中要追求什么,要找到什么手段、途径达到人生目标……这一切都明显在变化、在趋同,全世界的人在这些方面都越来越类似。
再换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就不太能只根据中国的传统来解释现在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必须要面对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深入了解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周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是的,必须要探究到底是什么力量塑造了modern(现代),这个具备现代性的现代社会、现代世界。
“现代性”是从modernity翻译来的,而modernity最简单的解释是构成现代社会的特性,这是一种原来在欧洲诞生、出现的特性。但是,一来现代性不必然属于西欧,因为这样的生活特性其实与当时西欧人原来的生活、思想、信仰、习惯的组织有很大的差距,也给他们带来了非常强大的冲击。这个冲击更进一步摧毁了他们原来在欧洲拥有的一种传统状态。而且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还带来了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这些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二来这样的现代性虽然是在西欧出现的,但它在那之后就携带巨大的力量,快速传播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当现代性刚刚萌生的时候,当时这些居住在西欧尤其是大都市的人,他们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周遭的环境正在快速变化:旧的很快被推翻、消失,而新的在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不断冒出来。
因此在那种情况下,产生了这种强烈的心理需求:必须要记录这些新鲜的现象——这还不够,还必须要试图去理解这些新鲜的现象。
这个变化看起来越来越快,也在人的脑子里深植了一个疑惑——既然这个变化不太可能停下来,那么它会用这种方式一直行进到哪里?这个变化背后是有道理的吗?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掌握这种变化呢?正因为那么快速,那么新鲜,那么奇特,那么难以掌握,没有像失去了以前处境的那种理所当然,于是很多人投身于记录、整理。接下来,这份新的意识形成了,另外也形成了特殊的时间感。
什么样的时间感?即相信自己正在见证的不只是变化,而且是空前激烈的变化。
这里的关键是“空前”,意思是在人类的历史记录中,找不到类似的、相同的经验可以做比拟和对照。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的变化不是different in degree,即不是程度上的改变,而是difference in kind。这是一些从未见过的新模组、新形态,在快速的冲击中,不同种类的现象、事物快速变得茂盛。和之前的历史相比,几乎每一个面向都变得不一样。因此,本来用于描述当下、当代的词是modern,相对于过去而言,它本来的意思在这个时候被扩张理解成一个阶段,一种非常特别的时代,进而把modern这个时期的特性与过去的“传统”(tradition)做对照,用这种方式来描述正在经历的这段变化。
这种变化的独特性,也就意味着此时把人类的经验分成了非常不平衡的两段。一段是前面的传统,那是2000年、3000年,在那种人类的传统状态之下,变化基本上是缓慢的。然而到了自己的这一代,人们生活的当下,突然之间传统被逾越,变成了快速变化的modern(现代)。这种现在的感受和过去绝大部分漫长的时间被区隔开,再来追溯这种modern,它似乎就有一种内在的抽象性质,因而把它命名为modernity(现代性)。
不只是要描述我们究竟活在一个怎样的现代,还要认识和解释:现代的现代性,尤其是对比传统,究竟有什么最特别之处?它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如何影响了我们?更重要的是,现代和现代性究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带到什么样的未来呢?
这种现代性带有非常明显的特质,它有巨大的扩张潜力。在19世纪,这本来只是发生在西欧几个国家、地区的少数的人口中的现象,但随着时间发展,这份现代性不断地蔓延到越来越多的地区。一个世纪之后,现代性几乎改造了全世界,就是在这种现代的影响下,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个过程中又增加了许多复杂的变数。比如最近发生在周遭的信仰撕裂的问题,大国之间对立的问题,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全球封闭状态等。然而现代性以及现代性所引发的全球扩张的这股力量,仍然持续左右着我们的生活。
因而,理解这样的现代世界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仍然是我们不能不关切的一大问题。
要求索这个问题,就得看怎么认知问题。如果把它认知为一个question(困惑),那么就要去寻求answer(答案)。如果把它认知为problem(问题),那么要寻求的就是solution(解决方法)。
不管是要找答案还是要找解决方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入手的途径,也就是可以选择聚焦几位曾经提出开创性思想观念的作者,借由他们写下的经典书籍亲近、阅读他们。这几位作者留下的经典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冲击、改变了人的传统定位,像是重新画了一个不一样的坐标,把人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因此,这一方面动摇了人原本在传统社会中固定的、已经很安稳的一种状态;另一方面,在动摇了原来的位置之后,将其改放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就逼着人必须要重新看自己的周遭,重新思考、定义,更进一步地重新调整自己与生活中其他不同因素彼此间的关系。
之前我曾介绍过马克思,他最重要的影响是其思想和著作改变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而韦伯,接在马克思之后,提出了一套新的社会学观念,帮我们进一步解释了人活在社会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种集体是如何构成的,以及我们与这样的集体是如何发生关系的,我们又如何累积并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
同样等级的思想巨擘,还有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他提出的“进化论”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达尔文的说法和其著作直到20世纪又延展出来,后来出现了遗传学、基因研究,还出现了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1929—2021)从进化论发展而来的社会生物学(social biology)。另外,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 )提出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说法叫“自私的基因”,让人更清楚地体会到生物进化究竟用什么方式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创造了目前所处的这个自然环境。
另外,还有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他的理论关于精神分析、潜意识,以及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的互动,这彻底改变了人与自我的关系。精神分析这门学问一脉相承,后来有荣格、阿德勒、拉康等。还不止如此,潜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对认知、记忆的各种不同解说,又在文学艺术上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启发。比如了不起的意识流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或是在描述记忆上格外细致并到达一个不可思议层级的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他们都是从弗洛伊德那里得到了灵感和启发,才有这样的开创性突破。
此外,绝不容被忽略的还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因为尼采的著作改变了人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他描述、探索了人的普遍权力意志,这意味着权力并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从此之后,在20世纪的人们突然发现权力和政治无所不在,于是就绝不可能再用原来的方式看待和分析政治。
尼采还启发了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他用更戏剧性的方式来展现人如何时时刻刻都活在权力关系中的这种处境。
还有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他以一本巨著《存在与时间》改变了人与时间的关系。这本书往上联系到爱因斯坦对时间的观念、探索方面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往下又联系到霍金的《时间简史》,那是物理学上开发出的对时间的解释、认识。但是,海德格尔的哲学又凸显了人在意识上和物理上非常不同的、非线性时间的处境:我们的时间会迂回交错,有各式各样的缠卷。另外,它也指出了主观上对时间长短的扭曲、错置等。
海德格尔的这本哲学巨著也改变了人与存在或存有的关系。它往上联系到伟大的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小说中进行的各种不同探索和质疑;往下则联系到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文学,比如萨特或加缪的种种经典作品。
在未来,我们会将理解现代和现代性相关思想的内容,整合成形塑世界的思想巨擘系列。有了针对这几位思想巨擘的系统阅读,我们就有了思索现实、面对未来的指引地图。活在这样的现代环境里,在这样一座繁复的森林中,也许我们可以不用担心一直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