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200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该法施行以来,在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总结原《侵权责任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听取和吸收各方面意见,借鉴司法解释的有益做法,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共10章,95个条文。本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一般规定。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多数人侵权的责任原则、侵权责任的减轻或者免除等一般规则。并在原《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增加了“自甘风险”规则、规定了“自助行为”制度。二是损害赔偿。规定了侵害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赔偿规则、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等。同时,完善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侵权违法成本,增加规定了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三是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监护人的侵权责任,用人单位的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责任,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等。同时,增加规定委托监护的侵权责任,完善网络侵权责任制度。四是各种具体侵权责任。本编分别对产品生产销售、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高度危险、饲养动物、建筑物和物件等领域的侵权责任规则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在原《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完善生产者、销售者召回缺陷产品的责任;明确交通损害赔偿的顺序,即先由机动车强制保险理赔,不足部分由机动车商业保险理赔,仍不足的由侵权人赔偿;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明确医务人员的相关说明义务,加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明确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完善高度危险责任,明确占有或者使用高致病性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完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
本书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融百家之长,以司法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为依托,采用判解研究的方法(从案例入手——提出问题——法理阐释——简要评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论,以案说法、以法释案,力求研究实务问题而不乏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理论问题而不脱离司法的具体实践,从而做到侵权责任判解研究与适用紧密结合,力争做到为审判实践和现实生活服务。
本书为民法典判解研究与适用丛书分册之一,该丛书总序承蒙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老师作序,笔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拙著的出版发行,得到了中国法制出版社周琼妮女士的大力支持与辛勤付出,笔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