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话舞蹈

仿佛“事不宜迟瓶颈”给我们的语言系统带来的困难还不够,我们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对话以极快的速度来回切换,我们每个人都快速地轮流说话和倾听。正如猜谜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语言也不是一个人的独白。 对话不仅仅是一连串的独白;相反,语言类似于即兴双人舞,其中快速、协调的交流是关键。但是,和“事不宜迟瓶颈”一样,语言科学直到最近还是倾向于忽视我们的对话舞蹈(conversational dancing),把语言当作我们的自言自语,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独自说到深夜,没有任何人回应。

但日常语言的实际情况却大不相同。斯蒂芬·莱文森(Stephen Levinson)是一位语言人类学家(也是一位天才雕塑家),他的研究完美地展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他和同事一同证明,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从丹麦语、荷兰语到老挝语、耶里多涅语(Yélî Dnye),人们话轮转换(turn-taking)的速度惊人:平均而言,从一个人说完话到另一个人开始说话的间隔只有五分之一秒(200毫秒)。 作为参照,我们的大脑识别一张熟悉的面孔所需的时间大致相同;大声说出一个书面语词需要大约半秒;说出图片上某个熟悉物体的“名字”,比如一只狗,需要整整一秒。因此,为了在轮到自己时能够“准时”讲话,听者需要在说话者说完之前就开始准备。

为了实现这种快节奏的话轮转换,我们首先必须足够了解说话人在说什么,才能正确地回应:说话人所说的是一个请求、一个问题,还是某种形式的陈述?具体的请求、问题或陈述是什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各种“话轮结束”的线索(内容、音调,甚至面部表情),以此预测说话人停止说话的时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他们讲话结束后开始说话了(图2.1)。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地将说话人当前在说的话与以前说过的话,以及我们对说话人和世界的了解结合起来。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任何延迟都可能会被解读为别有含义。例如,如果说话人提出请求与我们的回应之间有较长的停顿,那么即使我们愿意提供帮助,对方也可能认为我们并不情愿。快速的对话转换并不罕见。随意的谈话通常都像连珠炮似的,主要由每轮两秒左右的短对话组成。然而,尽管处在如此大的时间压力下,我们的话轮转换通常也不假思索,而且表现得非常出色,我们甚至可以(经常有点烦人)提前说出对方想说的话。

图2.1 话轮重叠的时间进程图示。在说话人开始讲话后不久,(1)听者开始计划自己的说话轮次,(2)预测当前话轮何时结束,(3)利用当前话轮结束的线索启动自己的话轮。灰色竖条表示话轮之间大约有五分之一秒的短暂停顿。(苏妮塔·克里斯蒂安森绘图,改编自莱文森在2016年绘制的版本。)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人类却是技艺娴熟的对话舞者,完全能够应对复杂的情况。但有一个问题:旋风般的话轮转换速度以及“事不宜迟瓶颈”带来的压力,常常会让我们无法真正领会所听内容的细节,而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事实上,我们的理解往往极其肤浅。 例如,当被问到“摩西在方舟上带了多少种动物?”时,大多数人回答“两种!”,没有注意到任何异常。在方舟上的当然是挪亚而不是摩西,但我们的大脑只是对所听到的话进行“足够的”理解,将其对应上正确的《圣经》故事,这通常就“够好”了。

猜谜是为了传达我们的信息。同样,在处理语言时,我们并不关心听到的每一个词及其意思,而是关注说话内容的整体要点。我们并不试图完整地理解听到的每句话,而是得出一种足以应对手头任务的解释。这个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用。如果这个策略没有发挥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要求对方澄清,做出困惑的表情,或者使用一个容易发音的简短单词表示疑惑,比如英语中的“huh?”、西班牙语中的“eh?”,还有韩语中的“ ?”。在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都有这种表示我们在前一轮对话中错过了一些信息的词。

当然,这意味着正常的日常对话完全不像我们在书中读到的或在电视节目和电影中听到的对话那样,有序甚至充满诙谐。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比较凌乱,有时人们话只说一半,有时谈话会被打断,有时人们会自说自话,不管别人说什么。以下是丽莎、凯文这对兄妹和丽莎的朋友玛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进行的面对面交谈。 对话围绕着玛丽最近带生病的孩子去急诊室这件事展开(对话中时间重叠的部分用括号[ ]和缩进表示)。

玛丽:唉,他的体温高达40(摄氏)度。

丽莎:……那也太高了。

凯文:他很幸运[没有]——

丽莎:[他在]那待了多久?

丽莎:那么[高]。

凯文:[多]久,

凯文:……你知道吗?

玛丽:呃,是问他烧多久了?

凯文:[对]。

玛丽:[我不]知道。

凯文:……那太危险——

凯文:我是说[太……]——

玛丽:[医生]说,

丽莎:[因为他可能会],

丽莎:脑损伤。

在这段对话中,话轮快速转换,说话者互相打断对方,整个交流只持续了不到12秒,因此他们在多个单独的话轮中都想继续说自己想说的话。为了让对话正常进行,参与对话的人使用了“反向通道”(back-channelling)等各种技巧,从而表示他们的意见一致(比如说“哼”“嗯”这些语气词,还有像凯文所说的“对”);还采用了“修正”策略以修复潜在的误解(如前面提到的“嗯”或提出澄清的请求,比如玛丽问的“呃,是问他烧多久了?”);以及“交互协同”(interactive alignment)技巧,即说话者借助完全相同的单词、具有相同含义的其他单词或类似的多词语块来循环使用彼此的语言形式(比如凯文和玛丽都使用了“知道”这个词,丽莎和凯文都说了“多久”)。这些会话策略不仅仅是口头上的,通常还包括手势和面部表情,比如点头表示同意,皱眉表示困惑。总之,这些合作手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对方,并在我们的话轮通过“事不宜迟瓶颈”时迅速纠正误解。

※※※

我们很容易把看似混乱的随意对话想象成优美文章的一种劣化形式,但语言的自然状态是互动对话,而不是独白。然而,这样混乱的互动怎么能具有意义呢?仅仅是复杂的互动本身肯定是不够的。否则,我们就不得不将意义赋予太阳系中的行星,因为它们围绕太阳沿着椭圆轨道转圈,跳着复杂而协调的舞蹈。再一次,我们将在猜谜游戏中寻找答案。

我们不会先把想说的话在心里想清楚,再决定如何把我们的想法翻译成英语、印地语、斯瓦希里语或我们说的任何语言。相反,我们会在当下共同即兴创作意义,通过“事不宜迟瓶颈”来解决当下的沟通问题。虽然我们只注意到构成交际冰山一角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但隐藏的部分,即我们对文化、社会结构、世界、彼此的了解,对我们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事实上,只有首先将语言视为对话,其次才是独白,我们才可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从根本上说,语言的核心是互动、流畅、合作:语言猜谜游戏是优美协调的对话舞蹈,一步一步合拍地与他人在匆忙中共同创造意义。 L5k1JciPX1alseIVfaliGPyCT2U2S6iP8aomTtmnipmOFXHl/cApkSPlgibERw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