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态度观点题

重点速记

提问方式:

通过这段话可知,作者的观点是(  )。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

作者/×××对……的态度是(  )。

作者认为……有无道理/是否正确(  )。

解题思路:

看文段—找观点—定答案。

理论要点

(一)明确观点

常见引导词:我认为、我觉得、作者认为、笔者认为、××认为、××说等。

(二)不明确观点
1.隐含观点

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述隐含着作者的态度观点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通常都会体现作者的一种倾向性,对于某事积极或者消极的看法、评价。

2.没有观点

仅仅是对某一事物、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进行客观陈述,解释其原因、原理或者表述现状,然而并没有对其进行主观性的评价。

3.杂糅观点

涉及了几个问题,作者对于某一问题存在明确的观点和评价,而对于其他问题却未作任何评价,只是一种客观的陈述,属于观点的杂糅。

例题精讲

例1.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说,美国从没接受过任何“地区轮任”的观点,而希望最合适、最有能力胜任的候选人当选,不论他(她)来自哪个地区。

美国对联合国在确定秘书长人选问题上形成的“地区轮任原则”所持态度是(  )。

A.不认同

B.认同

C.没有明说

D.不知道

例2. 尽管大多数时候,人类学家以科学家自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类学家与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人,各种感受的交织、情感的触动免不了影响研究的结果。不过,不要紧,承认这种“沮丧、尴尬、疲倦和窘迫”并不是一件太糟的事情,而且越来越被看作是田野叙述中,一个有益的维度。

作者对人类学家个人情感往往会渗入研究结果的看法是(  )。

A.不可避免

B.情有可原

C.有利有弊

D.益大于弊

章节练习

1.在过去50年间,不合规范的语言使用现象激起了一场严肃的争论:一方是规范主义者,认为需要指导人们如何说话、写字;另一方是描述主义者,认为我们只能讨论语言当前的用法。规范主义者认为,有的用法是正确的,有的用法是错误的,推广正确的用法是坚持真理、尊敬文明的精华,纵容错误的用法就是鼓励相对主义、粗俗的平民主义和文学的简单化。描述主义者认为,正确的规范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语言是人类创造性的有机活动,人们应该有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的自由。

下面说法中符合描述主义者观点的是(  )。

A.语言的平民化应成为媒体的主流

B.网络热词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使用

C.规范的语言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语言应该与时俱进

2.我们的流行语正在变得越来越“一锤定音”:带节奏、打工人、工具人……每当有新的社会议题出现,我们不自觉地、急匆匆地用这些词语来表达立场,划分你我。原本极具复杂性的、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被简化成一两个词轻轻抛出,思辨不复存在。

文段中的“一锤定音”涉及的感情色彩是(  )。

A.褒词褒用

B.褒词贬用

C.贬词贬用

D.贬词褒用

3.著名学者专家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该著名学者专家认为在长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  )。

A.可行

B.不可行

C.与行不行无关

D.没有结论

4.我觉得倘若苦闷而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那么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作游戏人生的态度。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情。

作者认为我们对苦闷和矛盾应该抱有的态度是(  )。

A.逃避退缩

B.迎难而上

C.视而不见

D.坦然面对

5.虽然中国人认同自己是中间阶层和中上阶层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但是对未来个人生活水平提高的预期,则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那些从收入、财富和消费角度来说都已达到或超过中等水平的人,是过去30多年发展的受益者。他们的收入几乎年年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步步提高,这使他们对未来寄予更高期望,而这种高期望又会带来不满足感和焦虑心态,使他们总觉得还未达到理想的中产生活状态,还需要拼命努力追求。

以下说法最可能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较强的物质欲望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不满足感和缺乏安全感,使得中等收入阶层的认同感不强

B.中国人个性较为含蓄谨慎,即使达到中等收入或高收入水平,还会说自己是中下层或下层

C.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差,使一些人没有中产的生活状态和安全感

D.不仅要把金钱和物质视为人生目标,更要把精神追求、道德文明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人价值更主要的体现方式

6.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正当其时,现代化建设已见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难题。然而,一些传统文化的“复兴者”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矛盾的,至少与现代性和启蒙是矛盾的,于是以反现代性和反启蒙为其定位。

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中国已实现了现代化

B.中国亟须复兴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无法融合

D.一些人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定位有误

7.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这段话描写的作家的写作态度是(  )。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无一字无来历

C.敬畏文字,推敲琢磨

D.创作要追求真实

8.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我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世故,或彼此坚守,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也打捞起历史的点滴。我便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似乎还能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意识到原来“文”是中心,“物”只是载体,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传播文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能阐明作者对文物的看法的词是(  )。

A.物尽其用

B.睹物思人

C.超然物外

D.寄情于物

9.目前,IBM公司研发的电脑沃森战胜了美国电视智力节目《危险边缘》的两名人类常胜将军。一时间,很多网友担心,电脑越来越像人了,将会超越人类智慧。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近几年,每次有电脑战胜人脑的事发生,都会有“终结者”之类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电脑的计算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不久的将来电脑将能够模拟人脑、产生意识,并最终替代人类。

作者对于“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的态度是(  )。

A.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实现电脑模拟人脑

B.看不出作者是否认同“电脑替代人脑”这种观点

C.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超越人类智慧

D.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人类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宰者

10.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是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应该是一个温厚谨重的人,但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家耳熟能详。“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然出自杜甫笔下,却与李白的个性可谓合榫合卯,堪称知音。

根据文意,作者对李杜诗中表现出的狂傲之气(  )。

A.并不意外

B.十分欣赏

C.略有微词

D.有褒有贬

课后小结 mp4kAJdBp+iT2RVu8En+jwliPs2IMZc60ICriLWosLUdaBFArWmtE0S8OG0ocJ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