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扩展

在上一节中,我们重点关注了如何构建随机扰动线性约束(2.2.1)的机会(2.2.3)的保守近似。在式(2.3.1)的特定假设情况下,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扰动集 Z ,以式(2.2.1)中的RC形式构建了一个近似。我们把这种近似结构推广到比式(2.3.1)关注的范围更为广泛的随机扰动族。具体来说,我们假设影响式(2.2.1)的随机扰动 ζ 具有以下性质。

P.1. ζℓ =1,…, L 是独立的随机变量;

P.2.由 ζℓ 组成的分布 P

其中,已知常数

性质P.2可以在稍后将要考虑的几个有趣例子中得到验证。现在,我们来推导性质P.1~P.2的一些结果。

给定P.1~P.2,考虑事件 的概率 p z 的边界问题,其中 z =[ z 0 z 1 ;…; z L ]是一个给定的确定性向量。我们设

进而,通过P.1~P.2,对所有确定性实数 w 1 ,…, w L

我们有

我们已经得到不等式

α >0:ln p z αz 0 + Φ α [ z 1 ;…; z L ])

如果,对于某个 α >0,这个不等式的右边小于或等于ln ),则这个不等式表明 p z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无论何时,对于给定的 ∈(0,1)和 z ,则存在 α >0使得

换言之,集合

包含在机会约束(2.4.5)的可行集中。

现在,式(2.4.5)的可行集是明确闭合的,由于该可行集包含集合 ,所以它也包含集合

我们需要寻找到对集合 更加清楚的描述。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当一个给定的点 z 是属于集合 的情况。根据后一个集合的定义,当且仅当

假设 ,函数 f z α )在[0,∞)上达到它的最小值,并且这个最小值是 f z (0)=0(当 a z ≥0时)或 (当 a z <0时)。由于ln( )<0,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在 b z >0的情况下,关系式(2.4.7)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0,即

b z =0时,当且仅当 a z <0时,关系式(2.4.7)成立。总结:当且仅当 z 满足式(2.4.8),且 a z <0时, 。这个集合的闭包 正是式(2.4.8)的解的集合。我们已经证明了以下几点。

命题2.4.1 在假设P.1~P.2的条件下,关系式(2.4.8)是式(2.4.5)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变量 z 的显式凸约束(2.4.8)是机会约束(2.4.5)的保守近似。

作为直接推论,我们得到以下有用的陈述。

命题2.4.2 ζ =1,…, L 是满足P.2分布的独立随机变量。然后,对于每个确定性向量[ z 1 ;…; z L ]和常数 Ω ≥0,有

证明

我们保证式(2.4.8)是有效的;根据命题2.4.1,有

考虑到 z 0 的初始值,该式即为式(2.4.9)。

现在让我们做以下观察。

(**)考虑由以下锥二次表示式给出的扰动集 Z

其中,根据定义, a 2 /0 2 为0或+∞取决于 a =0或 a ≠0。那么对于每个向量 y ∈ℝ L

事实上,我们有 ,来源于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发现总结如下。

定理2.4.3 令影响式(2.2.1)的随机扰动服从P.1~P.2,并考虑对应于扰动集(2.4.10)的(2.2.1)RC。这个RC可以用显式凸不等式等价表示为

对于机会约束(2.2.3),该不等式的每个可行解都是可行的。

证明 根据定义,当且仅当

或者

时, x 对所讨论的RC是可行的。

根据(**),后一个不等式就是式(2.4.11),并且根据命题2.4.1,对于这个不等式的每一个解,我们都有

其中,随机向量 ζ 服从P.1~P.2。

2.4.1 有界扰动情况下的改进

除假设P.1~P.2之外,我们假设 ζ 具有有界范围:

其中, 是确定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定理2.4.3允许进行以下改进(参见命题2.3.3)。

定理2.4.4 假设影响式(2.2.1)的随机扰动服从P.1~P.2和式(2.4.12),且对于所有的 ,有 ,并考虑对应于以下扰动集的(2.2.1)的RC(参考式(2.4.10)):

其中,根据定义, a 2 /0 2 为0或+∞取决于 a =0或 a ≠0。这个RC可以用凸不等式组等价表示为

其中, x u ,v为变量。此外,任何 x 都可以扩展为后一个组的可行解 x u ,v),对于机会约束(2.2.2)而言都是可行的。

证明1 0 让我们来证明一下当 时,每个向量 z =[ z 0 z 1 ;…; z L ]可等价为

可以立即看出,这种等价方式的有效性在系数“位移” 情况下保持不变,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不失一般性地,有

我们首先证明式(2.4.15. b )可以表明式(2.4.15. a );令 u ,v满足关系式(2.4.15. b ),并令 η Z 。然后,对于每一个 ,有 ,它与式(2.4.15. b .2)结合在一起可以表明

除此之外,由于 Z 的定义条件中的限制,我们有 η = η 0 + η 1 并且 Ω 2 。因此,

其中结论不等式由式(2.4.15. b .3)给出。结合式(2.4.17),式(2.4.18)和式(2.4.15. b .1),我们得到式(2.4.15. a )。

接下来我们证明式(2.4.15. a )可以表明式(2.4.15. b )。令

使得 P Q 是凸紧集且 Z = P Q ;除此之外,我们显然有 ,1≤ L }。首先,假设,对于所有 ,有 ,因此int P ∩int Q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众所周知的凸分析结果,向量 z =[ z 0 ;…; z L ]满足关系式

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分解方式 z = u +v且

第一个不等式清楚地表明 u 满足式(2.4.15. b .2),而第二个不等式通过(**),表明v满足式(2.4.15. b .3)。因此, z 满足式(2.4.15. b ),如证明要求所述。

我们证明了若 z 满足式(2.4.15. a )并且所有不等式 严格成立,则 z 满足式(2.4.15. b );为了完成式(2.4.15)的证明,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不等式 是等式时,后一个结论仍然有效。为此,假设 z 满足式(2.4.15. a ),令 t 为一个正整数,令 ,并且对 进行与之同理的假设。令

根据 z 满足式(2.4.15. a )的事实,通过标准的紧性参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L ,有

根据(2.4.15. a )⇒(2.4.15. b )的证明过程,当用 代替 ,用 z t 代替 z 时,从不等式(2.4.15. b )中获得的由变量 u v 约束的组 S t 允许 u t v t 作为可行解。从式(2.4.16)可以得出,如果 u v S t 的解,且 u ', v '满足 u '+ v '= u + v 的形式,以及 ,1≤ L u v 对应的项的符号相同且数值较小,那么 u ', v '也是 S t 的解。由此可知,上述 u t ,v t 可以选择一致有界。

事实上,如果对于某一 ≥1,我们有 ,那么,用 代替 u t v t 中的第 个坐标,并保持 u t ,v t 其余的项不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 u v 中的第 个坐标以 大小为界的 S t 的新的可行解。类似 的修正是可能被采用的;应用这些修正,对于任一 ≥1,我们可以确保 不超过 。当然,在这种归一化的情况下, S t 的解不需要具有太大数值的项

对于 u t v t 一致有界,传递到一个子序列的情况,我们可以假设随着 t →∞,有 u t u v t v ;因为随着 t →∞, z t = u t + v t z ,由于 d t →0, t →∞,所以“扰动”数据 收敛于“真实”数据 u v 的事实证明了 z 满足式(2.4.15. b )。

2 0 由式(2.4.15)可知,式(2.4.14)中的约束组等价于表示 x 对于不确定不等式(2.2.1)是鲁棒可行的,扰动集为(2.4.13)。我们需要证明的是,当 x 可以扩展为式(2.4.14)的可行解 x u v 时, x 对于机会约束(2.2.2)是可行的。设 z =[ a ] T x -b =0,1,…, L ,并调用式(2.4.14. a ),我们可以得到

由于 ζ 从盒 ,1≤ L }中取值的概率为1,根据式(2.4.14. b ),我们一定有 A ≤0。将命题2.4.1应用于 v ,作为 z ,并调用式(2.4.14. c )。我们得出结论Prob{ B >0}≤ 。因此,Prob{ A + B >0}的值,即 x 违反机会约束(2.2.2)的概率,是小于或等于 的。

2.4.2 实例

为了使定理2.4.3、2.4.4中提出的结构有用,我们应该理解如何将扰动向量 ζ ζ 分布的部分先验知识“转换”为P.2中的参数 σ 的具体值。我们将举出几个具有启发性的实例来说明这种“转换”方法(其中大多数源自文献[83])。

2.4.2.1 关于归一化的说明

为了避免公式出现混乱,我们对 ζ 的分量进行适当的归一化。我们感兴趣的是一个随机扰动不等式

根据满足P.1~P.2的随机量 ζ =[ ζ 1 ;…; ζ L ],以及命题2.4.1给出的特定界限,这个不等式将被违反。现在假设我们对每个分量 ζ 进行确定性仿射变换,设

其中, β >0, α 是确定性的。通过这种替换,式(2.4.19)中的左边部分变为

当然,还有

现在,如果 ζ 满足P.1~P.2中的某些参数 ,那么 满足相同的假设,且参数 由下式给定

由此可见,命题2.4.1、2.4.2和定理2.4.3、2.4.4遵循了替换(2.4.20):当我们使用这种机制时,关于概率(2.4.22)的结论是,使用^量得出的结论与我们在使用原始量时相同。例如,原始量中的关键条件(2.4.8)与^的量完全相同。因为对应于式(2.4.21)和式(2.4.23),我们有

底线是:当原始随机变量从 ζ 按比例缩放至 时,我们没有任何损失。下面,我们主要研究变量 ζ 在给定的有限范围[ a b ], a b 内的变化情况。当 变量的变化范围在[-1,1]上时,对 ζ 进行缩放是很方便的。我们总是假设这个缩放是提前进行过的,所以变量 ζ 本身的取值范围即限定在[-1,1]上。

2.4.2.2 高斯扰动

例2.4.5 假设 ζ 1 ,…, ζ L 是已知部分期望 μ 和方差 信息的独立高斯随机变量;具体来说,我们所知道的是 ,且 σ ,1≤ L 是已知的。对于 μ ∈[ μ - μ + ]且 ζ N μ σ 2 ),我们有

我们发现 ζ 满足P.1~P.2的参数为 σ =1,…, L 。由定理2.4.3给出的式(2.2.3)的保守易处理近似为

σ =1, =1,…, L 时,该式即为式(2.2.1)在 时的球RC(2.2.3)。

请注意,在所讨论的简单情况下,模糊的机会约束(2.2.3)不需要近似值:当 1/2时,它完全等价于凸约束

其中,ErfInv是逆误差函数(2.3.22)。当我们假设 ζ 是高斯分布时,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所知道的关于 ζ 的期望 μ 和协方差矩阵 Σ 的所有信息是 。请注意,式(2.4.25)的结构与式(2.4.24)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在 因子上。在式(2.4.24)中,该因子是 ,而在式(2.4.25)中,该因子是 。但是,这个区别并没有那么大,从下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来:

2.4.2.3 有界扰动

例2.4.6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是[-1,1]。那么

因此, P 满足P.2且 μ - =-1, μ + =1, σ =0。

特别地,如果我们知道影响式(2.2.1)的随机扰动 ζ 是在[-1,1]中独立变化的 ζℓ ,即,对于所有的 ,有 σ =0,那么RC(2.4.11)变为

这只不过是盒RC(2.3.15),它提供了对不确定性100%的免疫。注意,由于有了先验信息, ζ 可以是来自单位盒的任意确定性扰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个RC是我们能够构建的最佳RC。

2.4.2.4 有界单峰扰动

例2.4.7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是[-1,1],并且是关于0的单峰分布,也就是说,具有关于0的单峰分布密度 p s )(即,当 s <0时为非递减,当 s >0时为非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假设 t ≥0,我们有

可以明显看出后一个 p (·)的泛函数,仅限于关于0的单峰分布密度,当 p s )在[-1,0]上取零时获得它的最大值,并且在[0,1]上 p s )≡1。因此

事实上,假设 P 拥有仅存在于[-1,1]上,且当 s <0时不减, s >0时不增的平滑密度 p s ),并且设 。我们有

其中, 。由于 p 是上述提到的关于0的单峰分布,并且仅存在于[-1,1]上,函数 q s )= -sp′ s )是非负的,并且也仅存在于[-1,1]上;除此之外, ,即, q (·)表示分布在[-1,1]上的概率分布密度。此外,函数 F s )/ s s 定义域上显然是非递减的(回顾一下 t ≥0的情况)。因此

正如式(2.4.26)中所要求的。

我们已经证明了,当 P 的分布密度是仅存在于[-1,1]上,平滑的关于0的单峰分布密度函数时,式(2.4.26)是成立的。现在,对于每一个连续函数 ϕ (·),每一个分布在[-1,1]上的关于0的单峰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p s )都可以近似为一个仅存在于[-1,1]上的平滑的单峰序列,这里的意义体现为 。指定 ϕ s )=exp{ ts },并注意到,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 ,我们总结出式(2.4.26)对于每一个仅存在于[-1,1]上的关于0的单峰分布 P 都是有效的。

根据对称性,我们从式(2.4.26)中得到

由此可得

现在,直接计算表明, h (0)=0, 并且 。对于所有 t ≥0的情况,有一个很自然的猜测是

这个猜测的确是正确的:

其中,将exp{ ts }和 展开成泰勒级数得到结论式。可以看出,式(*)右边的级数在项上优于左边的级数,因此最后一个“?≤?”的确是“≤”。

我们得出结论, P 满足P.2且

2.4.2.5 有界对称单峰扰动

例2.4.8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为[-1,1],且是关于0的单峰分布和关于0的对称分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

这里很容易看出,当 -1≤ s ≤1时,后一个泛函数在[-1,1]上的单峰对称概率密度值达到最大,因此

事实上,正如式(2.4.26)中的证明,当 p s )为光滑均匀密度,仅存在于 s <1上且在 s >0上为非增函数时,就足以证明式(2.4.27)成立。设 q s )=-2 sp′ s ),正如式(2.4.26)的证明内容,我们有 ,函数 F s )/ s 是非减函数,并且 q s )是[0,1]上的概率密度函数,此时

直接计算表明,函数 h t )=ln f t )满足 h (0)=0, ,一个很自然的猜测是

对于所有 t ,下式也成立:

由例2.4.7中相同的参数可知,式(*)确实成立。我们得出结论, P 满足P.2且 μ - = μ + =0,

2.4.2.6 范围和期望信息

例2.4.9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为[-1,1],并且相关随机变量的期望属于给定的区间[ μ - μ + ]中;当然,我们可以假设-1≤ μ - μ + ≤1。令 μ P 的均值。给定 t ,考虑以下函数

ϕ s )=exp{ ts }-sinh( t s ,-1≤ s ≤1

这个函数在[-1,1]上是凸的,因此在这段区间的端点处达到最大值。由于 ϕ (1)= ϕ (-1)=cosh( t ),我们有

因此,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当 P 是一个两点分布,分配(1+ μ )/ 2给点 s =1,分配(1 )/ 2给点 s =-1时,边界(2.4.28)是最好的;事实上,这种分布的支持范围在[-1,1]上且数学期望为 μ

h μ t )=ln f μ t ),我们有

以及对所有 t ,均有 。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当 μ - μ μ + 时,我们有

现在我们设

图2-2a中绘制了 Σ (1)( μ - μ + ),-1≤ μ - μ + ≤1的图像。通过(!), Σ (1)( μ - μ + )有了较好的定义且小于或等于1,回顾式(2.4.28),

因此, P 满足P.2且参数 μ ± σ = Σ (1)( μ - μ + )≤1。

评注2.4.10 我们已经证明了命题2.3.1。事实上,在这个命题的前提下,例2.4.9(此处设 μ ± =0)表明随机变量 ζ 满足P.1~P.2且参数 σ =1, =1,…, L ,这使得命题2.3.1成为命题2.4.2的一个特例。

2.4.3 更多实例

例2.4.9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继续从这个例子中概述的方向出发,利用越来越详细的 ζ 分布信息。

在进一步讨论这种类型的实例之前,让我们先理清例2.4.9中所使用的主要推理因素,即我们建立关键不等式(2.4.28)的方式。类似的推理可以用于下面所有实例中。这个问题的本质是:给定轴上的函数 w t s )(在例2.4.9中是exp{ ts })和“矩型”信息

其中,概率分布 P 的范围是给定轴上的 Δ 区域(在例2.4.9中, J = ={1}, J =∅, μ 1 = μ g 1 s )≡ s ,且 Δ =[-1,1]),我们希望从∫ w t s )d P s )的值以上限定边界。我们使用的是一种拉格朗日松弛方法:我们观察发现 P 的分布信息表明,当 λ j j J = J 时, λ j ≥0对所有的 j J 均成立,我们有

其中,结论不等式由以下事实给出: P 是一个支持范围为 Δ 的概率分布,与我们的先验矩信息一致。

在接下来的例子中,当证明类似于式(2.4.28)的不等式时,我们选择了恰当 λ j (在式(2.4.28)的情况下, λ 1 =sinh( t ))的概述边界方案。事实上,使用的 λ 是由 λ 内所得的界的极小化给出的,但我们不妨直接证明这个事实;我们只是证明所得的界是不可改进的,因为它在某些分布 P 上是相等的,与我们的先验信息一致。

2.4.3.1 范围、均值和方差信息

例2.4.11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是[-1,1]且Mean[ P ]∈[ μ - μ + ],Var[ P ]≤ ν 2 ,其中 ν μ ± 都是已知的。不失一般性地,我们可以关注 μ ± ν ≤1。

(i)在 μ =Mean[ P ]条件下,有

而边界(2.4.31)在以下情况下是最可能的:当 t >0时,它是两点分布,分别将(1 )2 /(1-2 μ + ν 2 )和( ν 2 2 )/(1-2 μ + ν 2 )分配给点 和1。这种 分布和我们的先验信息: 是一致的。当 t <0时,当 P 关于0的“反射” 时,达到边界(2.4.31)。

(ii)对所有 t ,函数 h μ ν t )=ln f μ ν t )满足 。因此,函数

有了较好的定义并且小于或等于1,而且 P 满足P.2且具有参数 μ ± σ = Σ (2)( μ - μ + ν )。

注意,函数 Σ (1) μ - μ + )即为函数 Σ (2) μ - μ + ,1)。图2-2b绘制了 Σ (2) μ -, μ + ν )的图像。

事实上,通过连续性,在 μ <| ν |≤1的情况下证明式(2.4.31)成立就足以证明(i)成立了;根据对称性,我们可以假设 t >0。设 ,由于| μ |< ν <1,因此, 。考虑函数

ϕ s )=exp{ ts } 1 s-λ 2 s 2

其中, λ 1 λ 2 的值通过以下方式选择

即,

λ 2 ≥0的结构进行观察。对于-1≤ s ≤1,我们认为 ϕ s )≤ ϕ (1),因此

(比较式(2.4.30)),将 λ 1 λ 2 的值代入,得到的边界为(2.4.31)。

我们仍然需要证明在[-1,1]上 ϕ s )≤ ϕ (1)。我们很快发现 。因此,当 s 增加到1,函数 ϕ s )首先会减小,且初始值为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并不清楚,但当 s 的值达到1时, ϕ 恢复到它的初始值 。由此得出, ϕ ′( s )在开区间 中为零。进一步,假设 ,函数 ϕ s )在 上至少有2个不同的零解;除此之外,由 可以得到 ϕ s )至少有3个不同的零解。但是 ϕ ′( s )是 s 的凸函数;有至少3个不同的零解,显然,在非平凡线段上,它并非一直为零。因此,当 时, 。为了证明当 时,同样的不等式成立,观察到随着 s 减小至-1, ϕ s )先减小(由于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根据刚才所说的,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在 上的某个范围内, ϕ s )> ,那么, ϕ s )在 上有一个零解;当零解在 上(根据结构)或者在 上的某一处(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种情况),这至少给出了 ϕ ′的3个不同的零解,根据我们刚才的解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如上文所述,在整段区间[-1,1]上, ϕ (s)≤

请注意,为了验证(ii),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 f μ ν t )是分布在[-1,1]上的所有概率分布 P 的∫exp{ ts }d P s )的最大值,使得Mean[ P ]= μ ,Var[ P ]≤ ν 2 ;但后一个最大值在 ν 中显然是不减的。至于 f μ ,1 t ),当然,这只是例2.4.9中的函数 f μ t );正如我们在这个例子中所看到的, ,所以同一个上界对 h μ ν t )有效。

2.4.3.2 范围、对称性和方差

例2.4.12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是[-1,1]并且是关于0的对称分布,且Var[ P ]≤ ν 2 ,0≤ ν ≤1, ν 已知。我们有以下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即:当 P 为三点分布时,将 ν 2 /2赋给点±1,将1 2 赋给点0的情况下,这个边界是最佳的可能情况。

(ii)函数 h t )=ln f t )是凸函数,并且也是偶函数和二阶可微的,其二阶导数在整个实轴上以1为边界,且 h (0)=0, h′ (0)=0。因此,函数

在0≤ ν ≤1上有较好的定义,同时, P 满足P.2且 μ ± =0, σ = Σ (3)( ν )。

图2-2c中绘制了 Σ (3) (·)的图像。我们将要求的证明留作练习2.1。

2.4.3.3 范围、对称性、单峰性和方差

例2.4.13 假设我们所知道的概率分布 P 的支持范围是[-1,1],并且是关于0的对称分布和单峰分布,另外,Var[ P ]≤ ν 2 ≤1/3( ν 的上界是自然的——可以看出这是由 P 的其他假设所隐含的)。我们有以下结论。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边界是最佳的可能情况。(要知道边界为什么不能被改进,可以看一下当[-1,1]上 P 的密度等于3 ν 2 /2时发生了什么,除了原点的小邻域 ,其中密度等于 。)

(ii)函数 是均匀平滑的,同时其二阶导数在整个实轴上有界且为1,因此函数

有较好的定义,且小于或等于1。因此, P 满足P.2且参数 μ ± =0, σ = Σ (4)( ν )。

要证明(i),只需验证当 P 的密度 p s )是平滑、均匀、关于0的单峰分布且仅存在于[-1,1]上的式(2.4.35)即可(参考式(2.4.26)的证明)。除此之外,根据连续性,我们可以假设 t ≠0。我们有

现在,令 λ 为如下函数

满足 ϕ (0)= ϕ (1)时的值,即

q s )=-2 sp′ s ),以及例2.4.8,我们观察到,当0≤ s ≤1时, q s )是一个概率密度,且

除此之外,我们有

通过观察,由于 q 是[0,1]上的概率密度函数,后一个链式中的等式表明 · ,这就证明了Var[ P ]的上界1/3,并且因此得到边界 ν 2 ≤1/3。

我们现在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正如我们所见到的,

来源于

(这里考虑 λ >0)。我们现在认为 ,其与式(2.4.38)结合表明

λ 的表达式来看,后一个边界正好是式(2.4.35)。

我们认为当0≤ s ≤1时, ϕ s )≤ ϕ (0)= ϕ (1)=1的说法仍然需要被证明。我们可以看到

由此可知,当 s 从0增加到1时,函数 ϕ s )从 ϕ (0)=1首先开始减小。接下来会发生的情况,除了当 s 达到1时, ϕ s )恢复其初始值 ϕ (1)= ϕ (0)=1之外,其他的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结果表明,如果 ,那么 ϕ ′( s )在(0,1)上至少有2个不同的零解,当 ϕ ′(0)=0时, ϕ ′至少有3个不同的零解。但是 ϕ ′( s )是一个凸函数,为了使它具有3个不同的零解,它必须在一个非平凡的区间上为零,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

2.4.4 总结

表2-3和图2-2给出了我们所考虑的实例的总结。

表2-3 例2.4.6~例2.4.9和例2.4.11~例2.4.13的总结。在实轴上的 P 概率分布表中,我们用 表示分布的均值和方差

图2-2 Σ κ κ =1,2,3,4的图 MZ+Tb/hGOX6701VPYEkkcOCIBpdswIB2dBjYtvyDozzSxSrnYSXsW5PeUiD4/2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