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自由坠落及其后果

美国经济从2008年10月开始急速下降,转而牵连到世界经济。我们曾经历过股市崩溃、信用紧缩、楼市萎靡和库存积压,但自从大萧条以后,这些问题再也没有一起出现过。笼罩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空暴风骤雨似的阴云从来没有像这次来得那么迅猛,并集聚其所有的能量。尽管所有情况似乎都是同时变糟的,但问题却有一个相同的根源:金融部门肆无忌惮的贷款。这些贷款刺激了房产泡沫,而泡沫最终破灭。泡沫破灭导致了眼前发生的一切,而这些后果早都在预料之中。这些泡沫及其后果的存在就如同资本主义和银行业自身一样悠久。早在大萧条后的十几年里,美国就受到类似泡沫的影响,为此政府才在灾难过后加强了监管。所以一旦监管被去除,往日噩梦卷土重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所谓的金融创新只是让泡沫在破灭前被吹得更大,破灭后残局更难收拾。

早在2007年8月,经济就很明显需要采取果断措施了。当月,银行间拆借利率(银行之间相互借款的利率)与国库券利率(政府借钱的利率)的差距被迅速地拉大。在“正常的”经济状况下,这两个利率差距很小,而出现较大的差距就意味着银行之间不再彼此信任。信用市场面临被“冻结”的风险。每家机构持有的抵押资产变得越来越糟,其他损失越来越大,每家机构都意识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它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么危险,它们也只能够据此猜测其他银行会有多么危险。

泡沫破灭和信用紧缩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后果。这些后果不会在一夜之间显现出来,它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即使有再多不愿意其发生的美好愿望也不可能阻止这些后果的发生:经济开始放缓。随着经济减速,放弃抵押品赎回权的数量在增加。最初只是在次贷市场中出现的房地产问题很快在其他领域内出现。如果美国人不能偿还他们的房贷月供,那么他们信用卡还款也会有问题。随着房产价格的跳水,优质住宅和商业地产出现问题也只是时间问题了。消费者支出的枯竭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很多商业公司的破产,这就意味着商业贷款违约率将会上升。

布什总统却仍然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是很大,不会有多少业主受到伤害。当房地产市场价格降低到14年以来的最低点时,他依然在2007年10月17日给国民宽心说:“我现在对美国很多经济指标还是满意的。”2007年11月13日,他又宽慰大家说:“我们经济的基础是坚实的,我们拥有一个富于弹性的经济。”但是,银行和房地产部门的情况继续恶化。2007年12月,当经济步入衰退的时候,他才不得不承认经济存在问题,“经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关注的地方,但是基础是好的。” [1]

当来自经济学家和商业部门要求采取行动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布什总统采取了他对付经济问题的老办法:在2008年2月通过了168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很多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预测这一政策不会起效。美国人背负着如此大的债务,正为此焦虑不安,这么少的退税,美国人为什么会增加开支而不是增加储蓄呢?事实上,美国人将一半的退税进行了储蓄,减税政策对刺激已经放缓的经济基本没起作用。 [2]

尽管布什总统支持了减税政策,但他还是不相信经济步入了衰退。事实上,当这个国家已经深陷衰退几个月时,布什总统还拒绝承认问题的存在。2008年2月28日,布什总统宣称:“我不认为我们正面临一次衰退。”但没多久,美联储和财政部促成了J.P.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收购价仅为每股2美元(后来改成每股10美元),很明显,泡沫的破灭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再是小问题了。 [3]

当2008年10月雷曼兄弟面临破产时,同样是这些官员却突然改变了立场,允许这家银行倒闭,这导致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数十亿美元的救助。从此以后,他们不能再对衰退视而不见。但雷曼兄弟的倒下只是经济衰退的结果,不是原因,它只是加速了经济恶化的进程。

在2008年的前9个月,美国人失去了180万个工作岗位,610万美国人由于找不到全日制工作而被迫做兼职。尽管失业日益增加,从2008年1月以来道琼斯指数已经减少了24%,布什总统和他的顾问依然坚持事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糟,并在2008年10月10日发表演讲说:“我们知道问题是什么,我们有对付它的办法,我们正在迅速地采取对策。”

但事实上,布什政府只会依靠有限的几个政策,即使这样,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使这些政策发挥作用。他们拒绝帮助房主,拒绝帮助失业者,拒绝使用标准措施(增加支出,甚至他们的老办法——继续减税)来刺激经济。政府只是专注于向银行注资,而对如何设计一套能够迅速重启银行借贷活动的措施感到手足无措。

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国有化以及对AIG的救助,布什政府动用了7000亿美元巨资拯救银行,这些救助计划还被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问题资产拯救计划”。布什2008年秋拯救银行的政策完全不理会上百万即将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主,这就如同向濒危病人大量输血却不顾病人体内正在出血。已经很明显,除非采取措施改善经济体的内在质量,并遏制大量抵押资产放弃赎回权的势头,单纯向银行业扔钱是不能拯救它们的。资金注入最多只是权宜之计,救助会一个接着一个,甚至同一家银行需要不止一次的救助(如花旗银行,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 bKGJf3nk70TLm30a1Am75W29/F39UYiFvWFfjT/Oz7HSCJRxLd9A0Hwu0IMa1Oy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