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物种。它是底栖鱼类,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约40龄。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原始特征,使得它在鱼类演化史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它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现已濒于灭绝。

一般特点

中华鲟常见体长0.4至1.3米,体重50至300千克。最大体长约5米,体重约600千克。为世界27种鲟属鱼类之首。

外貌形态

中华鲟身体呈纺锤形,头尖呈长三角形且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唇部不发达,有细小乳突。鼻孔大,眼小,体表有5行纵行排列骨板,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有棘状突起。

生活环境

中华鲟一般喜欢生活在大江和近海中。它们通常在春夏季群集于河口,然后在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野外生活多在中国长江葛洲坝下方。

行为特点

中华鲟在进江之后,会在江里滞留一年,直到第二年秋季到达产卵场所。在这一年里,它们并不是一直溯江而上,而是时游时停,有时甚至会在河道坑洼处潜伏好几天都不动。

食性食物

中华鲟属于肉食性鱼类,它的食性可以说是非常狭窄。它们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在河口区的幼鱼主要以蛇鲲属和蛹属及虾和蚬类等为食。

繁殖方式

中华鲟属一次排卵类型,产卵量很大,只是成活率不高,产出的卵粘附在江底砾石或岩石上面,受精卵约经5至6昼夜孵化。刚出膜的仔鱼形似蝌蚪,顺水漂流,约12至14天以后开始摄食。

阅读点击

中华鲟成鱼较少是因为长江水流较急,在动荡的水浪中自然会因受精不完全而导致一批鱼卵被淘汰。另外在孵化过程中,遇上食肉鱼类或其他敌害,又要损失一大批。孵成小鱼后,还会有一定损失。如此一来,中华鲟产的鱼卵虽多,能长大的鱼却并不多。 VkyTTsKYQPtvsHk4jBfFgTVIZgtYaTHiqcpvVlffZwrIuCjjkJYe4is6EbK/q2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