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分类上隶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为东亚特有种。商朝时期,就已经有用梅花鹿的骨头进行占卜,考古学家甚至还在殷墟里发现鹿角刻辞。
梅花鹿属于中型鹿类,一般体长1.25至1.45米,尾长0.12至0.13米,体重70至100千克。
梅花鹿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它们的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此得名“梅花鹿”。
梅花鹿主要生活在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在引进地英国,梅花鹿的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沼泽、盐沼、海岛和阔叶林。
梅花鹿晨昏活动,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强,成年雄性更是喜欢独自生活。
梅花鹿夏秋季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草莓、明党参、何首乌等;冬季则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它们还会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成年梅花鹿一年繁殖一次,雌鹿孕期大约为30周,次年5月至6月繁殖。每胎有一只小鹿,极少发生产2仔的情况。小鹿出生时体重4.5至7千克,生长迅速,夏末即可断奶,长到10至12个月即可独立。
阅读点击
东周时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镇墓鸟兽神怪,它们的头上都安装真实的鹿角,形成楚文化的特点。楚人认为鹿角有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某种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