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是一种美丽涉禽。人们曾经以为它已经灭绝,但是在1981年,中国鸟类学家们却在陕西洋县姚家沟意外发现两窝朱鹮,一共有7只,此事曾经轰动了世界。
朱鹮一般体重是1.4至1.89千克,体长67.9至79厘米,嘴峰13.7至18.3厘米,翅膀37.5至45厘米,尾长1.6至18.8厘米。
成年朱鹮全身羽毛以白色为主色调,但是在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上却略微呈现淡淡的粉红色,尤其是初级飞羽的粉红色更为浓厚些,头颈部的羽毛特别进化而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它整个面部、喙的尖端、下喙的基部和脚都呈现出鲜亮的红色,虹膜为金黄色,其他部分为黑色。
朱鹮喜欢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池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甚至海拔1200至1400米疏林地带的高树上也其身影。
朱鹮的性格孤僻而沉静,它们只有在起飞时才会鸣叫。常常喜欢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行动时步履迟缓,飞行时两翅鼓动也较慢。它们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晚上栖于高大树上。
朱鹮通常以虾、蟹、小鱼、泥鳅、蚯蚓、蜗牛、蟋蟀、甲虫和昆虫幼虫等为食。它们主要靠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浅水处或者泥中探觅食物。
春季是朱鹮的繁殖季节,这时它们会离开越冬时组成的群体,分散在杨树、松树等高大乔木树上去筑巢、产卵。它们的繁殖期通常为3至5个月。
朱鹮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是古老的鸟仙。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生态生物学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