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定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定义,清晰界定了其内涵和外延,对我们学习、研究、把握这两个概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改造,使其适于新时代特点和要求,能够以鲜活的富有时代特点的内涵满足新时代人们对于文化的需要。通过技术赋能推动形式创新,以现代表达形式,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使某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陈旧形式转化为新时代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经过这样的创造性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富有生机与活力;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使其更具时代感,更具影响力和感召力,能更充分、更有效满足人们的多元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出其时代价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意义重大。首先,其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滋养、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营养源、动力源。历史割不断、文化割不断,不忘历史、不忘本来,传承、弘扬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我们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根本不可能达成建设目标的虚幻之想。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繁荣昌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儿女的时代责任,也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基本要求。第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慧支持。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改造、拓展、丰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使其治国理政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追求、哲学思想、审美精神等具有鲜明的时代韵味,更好发挥出其时代价值,以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分的精神支撑。第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保障新时代国家、民族安全之需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关乎民族前途、文明延续。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高水平的文化建设成果满足中华儿女的精神需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慧支持,以文化安全护卫国家总体安全。第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需要,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之需要,是坚定文化自信之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价值追求之一。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文化需求,助力人们综合素质提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和逻辑必然。世界文化风云激荡,我们要站稳脚跟、稳健前行,就要在文化发展领域不断丰富自己、壮大自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我们要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根基更茁壮、让基础更牢固。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的首要的、基本的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能够保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确的方向性和科学性,能够指导我们准确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点、关键、路径等,为高质量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和指导。要坚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博大精深、风华浸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所要推进的转化、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而绝不是其他什么民族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要站稳脚、把好舵,要旗帜鲜明反对文化虚无主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切实落地见效。要坚持开放、包容原则。文明因交流而多姿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以开放、包容胸怀对待其他民族文明,要有广阔的视野、格局,我们的视域要包纳世界,我们的眼里要有星辰大海。在向世界创造性讲好、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同时,要善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吸纳、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更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呢?实现此转化、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社会对其予以高度重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环境氛围等要能够适配此转化、发展要求。在此前提下,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主体的文化素养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则是推进此转化、发展的关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维度有内容、形式、载体等。从内容维度观察,可以根据时代新进步新要求,把不能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内容,但是仍有借鉴价值的进行改造,使其富有时代气韵,激活其生命力。此外,站在新时代新高点,根据新变化新诉求,有效梳理、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结合点、融通处,以新的理念、内涵,补充、拓展、完善、丰富传统文化内容,使其生命力、影响力更加强大,能更好适配时代、满足人们需要。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迭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载体,例如以微视频、动漫、VR/AR等形式呈现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内涵等,可以在日常生活用品、公共场所、各种媒体等不同场景,以不同的载体生动表达优秀传统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