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363023)、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课题(22ZXQh4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1M691355)、南昌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L202307)资助的研究成果。
在当前国内发展动能转换与结构调整带来转型阵痛及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需要积极主动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发展策略,如不断扩大自贸区“朋友圈”,走出周边的亚太区域,积极与非洲、南美洲等洲际区域发展自贸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拓展外循环的发展边际和畅通区域,进一步激发外循环的潜能、活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和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自由便利的两大抓手,可以通过加速试验和适应新一代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及“印太经济框架”谈判提出的新标准要求,以及获得新的广阔、自由、便利、统一的国内外大市场,有效维护好外部资源的供给口径和范畴,不断开拓新市场,实现贸易对象的替代、供应链的补链重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等,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书在畅通外循环背景下,从自贸试验区和自贸区的双重视角探究自由开放的影响效果。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和框架内容。第二章理论基础,解析了关税同盟理论的经济效应、自贸试验区设立诱发影响(以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例)的逻辑机理、自贸区建设影响效果(以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例)的逻辑机理。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均从自贸试验区视角分别展开对“自贸试验区驱动”的短期效果、工业增长效果、个案振兴效果的分析。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均从自贸区视角分别展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贸区建设、中国—非盟自贸区建设、中国正在研究的典型自贸区建设效果的分析。
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自由开放的探究视角,证实了“自贸试验区驱动”和“自贸区驱动”效果的存在及可靠性;为中国坚定不移地执行自贸试验区战略和自贸区战略,优化中国自贸试验区布局和推进自贸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为实现自由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探讨了“自贸试验区驱动”“自贸区驱动”的新路径。
同时,本研究也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驱动区域改革开放提供了启示。目前,中国已经在江西、宁夏和贵州设立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作为覆盖省级全域、全业的试验区,江西、宁夏和贵州需要充分发挥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助力本省积极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感谢为本书写作及出版提供帮助的同事、编辑,限于笔者水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赵亮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