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该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理论的提出

1949年,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正式形成。

2.主要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人民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而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政权形式。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如下。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见下表)
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分清敌我)和人民内部矛盾(分清是非)。

敌我矛盾通过专政的手段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民主的方式去解决,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作“团结—批评—团结”。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经济战略目标、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经济战略目标、指导方针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年),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2.经济建设方针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和科技工作方针如下表所示:

五、社会主义国防建设

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实行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全民战争。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2.人民军队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②人民军队的性质: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③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④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3.战略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3种基本作战形式。

六、社会主义外交建设

社会主义外交建设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七、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

(一)坚持“两个务必”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党风建设问题。

(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希望民主党派能够监督共产党。

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章节练习


1.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D.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  )形成的实践基础。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

A.刘少奇

B.朱德

C.邓小平

D.王稼祥

4.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

B.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C.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5.(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7.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含有资本主义因素

B.各个阶级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制度

D.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

A.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武装斗争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

9.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D.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

10.毛泽东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并指出了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FBn4MF/9RuHa2JmX2k8gEN6RPSvx7VjJ+Lw4gv/VYcCHvds7cJvetRj6rQIyGr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